目前分類:珍饈蒐誌 (175)
- Sep 20 Tue 2011 00:49
再談白酒
- Sep 20 Tue 2011 00:44
淺談白酒
本文介紹的是中國的白酒,關於西方的白酒,那是屬於白葡萄酒的範疇,也可以算是白葡萄酒的簡稱吧,白酒品種繁多,但都是用糧食釀造的蒸餾酒,是世界七大蒸餾酒之一,這也是北方及川貴地區的中國人在酒桌上最常喝的酒,也是在傳統節日送人的禮品。
- Sep 19 Mon 2011 01:03
貴州茅台
上個月將「西河雜文」裡,有關威士忌的六篇,改編入「珍饈蒐誌」裡,因為雖說酒應為「佳釀」,但「珍饈」與「佳釀」應該算是一系列的,所以呢,這篇貴州茅台,筆者也就一同列入「珍饈蒐誌」裡了,而且以後就著為永例吧。 第一次接觸貴州茅台酒,是小學時代,那時不知道這酒,日後會有如此的珍貴,那兩瓶茅台,是家父帶回來的,放在電視櫃裡當裝飾,其中有一瓶還是特級品,有附贈一個古代的酒杯,這一瓶酒如果現在還在的話,可以算是無價之寶了,幾十萬元是跑不掉的。
- Sep 16 Fri 2011 00:05
興達港美食
一年多前,我還未變成宅男時,每週總是要糾眾到台南、屏東甚至嘉義去戶外走走,然後順便美食之旅,現在因為小孩長大了,此眾已經糾不動了,而與內子兩人,算不上眾,只能算雙了,故宅男宅女則逐漸成形了,但是回想起興達港的美食,還是頗讓人回味無窮的。
- Sep 16 Fri 2011 00:03
淺談蔥油餅
蔥油餅是一種由蔥花作成的煎餅,在華人社會街頭、夜市常可見到,台灣各地的夜市也是隨處可見,宜蘭的蔥油餅,由於利用在地生產的三星蔥,滋味特別好,是宜蘭的特色小吃,而蔥油餅,一般有兩種作法,我只會說得一口好餅,真要做那就掰掰了。
一般的作法是由麵粉麵糰,混合蔥花加上少許調味料的「混合麵糰」,先行壓平,形成一大片圓形的餅,半徑大小約有三十公分,後放在有油的熱鐵盤上煎,煎至金黃色即成,另一種是先不放蔥花,把麵糰形成一大片圓形的餅後,再倒入大量的蔥花,排成一條直線,然後再用餅皮捲起來,成為長條狀,再捲成圓形,稍微壓平再煎。
- Sep 14 Wed 2011 00:38
燕餃‧燕丸
燕餃與燕丸,其實是同一類的食物,僅為外型之不同而已,坦白說我是蠻喜歡吃的,不論是放在火鍋裡煮,還是煮燕餃湯,都很棒,但是這燕餃在大陸有個名稱叫做扁肉燕,簡稱肉燕,是中國福建特產,在台灣和福建都十分常見,因形狀似燕而得名,與餃子、餛飩相較為小些。肉燕的製作過程為鮮魚的淨肉、豬五花肉,一起剁成泥,加入輔料和調味品拌勻製成餡,將肉燕皮切成2寸見方片,然後一手持燕皮,一手用筷子挑適量的餡放入燕皮中,合攏捏緊使成燕尾或長春花形,又稱小長春,或上籠旺火蒸5分鐘,或沖入調好味道的清湯,或另下鍋煮食。
- Sep 14 Wed 2011 00:35
高雄老餐館(五)
港都的老餐館裡,有一異國美食餐廳,從二十幾年前發展至今,已經是一連鎖系列的餐廳企業了,也就是AMYS系列的餐廳,這也是高雄人的美好回憶之一(尤其是四、五年級生),當然現在還在延續這個傳奇,筆者最常去的是冒煙的喬,有關這系列的餐廳介紹,官網上寫的很棒,我就直接用節錄的方式,如下:
- Sep 11 Sun 2011 02:32
高雄魚丸篇
寫這篇魚丸篇,我下了很大的決心,原因是上次寫有關黑輪的文章,興高采烈的寫了足足四篇,結果反應出奇的冷淡,原來黑輪只有我愛吃而已,害我難過了好幾天,今天要寫黑輪的近親,也就是魚丸,這難免有點杯躬蛇影,如驚弓之鳥般的恐懼,好了不用形容詞了,還是來談談高雄的三大手工魚丸吧,其實說是魚丸,嚴格來講是泛魚漿類製品,而三大是我自封的,也許有更棒的,但是還沒被我發掘,也是有可能的。
- Sep 11 Sun 2011 02:28
傳統飲料篇
所謂台灣的傳統飲料,在我的定義裡,就是三、四十年前,在台灣經濟努力正要起飛的那段時光之前,可以喝到的飲料,所以名揚海外的珍珠奶茶、海尼根綠茶等等,這些不在本篇的討論範圍內,但是即使如此,還是很多的,所以我又下了一個定義,就是飲料內不能有其他非液體的物質,故愛玉冰、青草凍等等,也不能入圍,講這麼多,就先來談談青草茶、冬瓜茶與黑糖水這三樣吧!
- Sep 06 Tue 2011 02:24
戰地美食篇
本文「戰地美食篇」,是銜接上一篇的「閒談金門美食」的續篇,上章的重點是比較奇怪的金門美食,而本篇則是算比較正統的介紹,所以這篇的趣味性自然比不上上一篇,但是儘可能的寫的完整些,所以含蓋的層面就很廣了,從農產品、海鮮、小吃等等,但是上篇講過的,本篇不再贅述之。
- Sep 05 Mon 2011 23:16
閒談金門美食
這輩子因為當兵入伍,在金門戰地生活了一年餘,而在金門的日子裡,又在烈嶼也就是小金門待了更久,應該有占有八成的金門歲月,對我這樣的老饕而言,怎不嚐盡此地之美食乎?更何況服役之處,所擔任的職位,並非要職,算是閒上加閒的職位,所以,品嚐珍饈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項樂趣了,回台灣後,還真的頗思這些美味呢。
- Sep 01 Thu 2011 02:08
涼麵集錦
在台灣這種亞熱帶的氣候裡,有時候吃涼麵是很舒服的一種選擇,但是涼麵的衛生檢驗,始終是被檢測出不達標準的範圍,這一點讓人吃起來總是毛毛的,在我年輕的那個時代裡,7-11並不像現在望眼即是,所以我們吃的涼麵,就以好吃不好吃為主了,至於衛生標準,坦白講,還真的沒人在乎呢,應該可以說信任度很高,不乾不淨,吃了不生病!
涼麵這種食物,簡言之,醬料可能主宰了一半的勝負,而配料則大同小異,至少基本款是這樣,不外乎黃瓜絲、紅蘿蔔絲、蛋絲、豆芽菜等等,現在人吃的高級又多樣化了,有鮪魚涼麵、雞絲涼麵等等,只要你高興,弄個烏魚子涼麵也不無小可,剩下的就是麵的主體了,但是這主體卻是讓很多業者疏忽的地方哩!
- Aug 31 Wed 2011 00:18
日式拉麵
上一週寫了篇「淺談日本拉麵」後,有預告說要寫我在台灣吃的日本拉麵店,其實最常吃的還是那幾家專賣店,喜歡日式拉麵的網友,應該也都知道才是,事實上我是非常挑剔的老饕,日式拉麵我幾乎只吃一家,而這一家正好也是全省連鎖的商店,就是樂山娘日式札幌拉麵店,店名雖說是札幌拉麵,但是還是有賣博多白湯、九州地獄等等種類的拉麵。
- Aug 30 Tue 2011 00:04
談清粥小菜
因為颱風的關係,讓我聯想到清粥小菜,今天介紹的仍是高雄與屏東的清粥小菜,當然是我曾經吃過了才寫,沒吃過的就只好從缺了,一共介紹六間,先從我最喜歡的屏東王哥清粥小菜說起,這一家店舖,是下午六點半後才營業,一直到凌晨一點左右,位於屏東市的民生路和仁愛路轉角處,對面是一間7-11超商,也就是觀光夜市附近。王哥清粥小菜,會讓我遠從高雄去吃的原因是菜色多且齊全,初略的估計,約有四十種菜色以上,葷素分門別類,價格中等合理,你想的到的清粥小菜類的菜色,應該都有,例如豆腐乳,它就有數種供你挑選,麵筋也有數種甜鹹等等,所以深得我們全家人的青睞!
- Aug 29 Mon 2011 16:44
颱風天的食物
台灣這種面臨太平洋的島嶼,每年遇到颱風也是很自然了,而島內的人民對於如何應付颱風的食衣住行,也自有自己的一套,總之,颱風來襲的前一天,各大超商賣場的東西被掃光,也是粉正常的啦,有時候掃到連乖乖也不剩哩!(因為颱風天可以在家看家庭劇院)昨天,據內子所言,就是這麼個情況。
- Aug 25 Thu 2011 22:31
味噌湯的解說
味噌湯(日語漢字:味噌汁,平假名:みそしる)是一種湯料理,即麵豉湯,是日本具代表性的傳統食品,常見於日本人的早餐,在亞洲許多國家亦相當普遍。雖然是同樣的昆布、柴魚片、味噌三種材料,但因為各家庭所使用的方法及時間的不同,所以有家家有不同的味噌湯的說法。製作味噌湯,湯底是水煮昆布,然後取出,加入柴魚片,再過濾,最後放入味噌,然後混入不同的時蔬、豆腐,炮製出多款不同的口味,但青椒、苦瓜、西洋菜及芹菜等蔬菜由於味道濃烈,所以不會用於烹調味噌湯。
- Aug 24 Wed 2011 02:50
淺談日本拉麵
日本拉麵,是一種源於中國,但在日本演變成為代表性的大眾麵食,日文中常用寫法為片假名「ラーメン」,日文漢字寫法有「拉麺」、「老麺」,「柳麺」三種,也稱「中華そば」,日本拉麵乃切製而非拉製而成,所以這點必須搞清楚,そば是日本使用蕎麥製作的麵條,也稱為日本そば(蕎麥麵條)。
- Aug 24 Wed 2011 02:34
閒談咖哩飯
咖哩飯是我從小吃到大的一種料理,從媽媽手裡做的明黃色的咖哩醬汁,到「犀利人妻」裡介紹的分離式咖哩飯,夜市小吃裡的咖哩飯或料理,餐廳館子裡的專業咖哩飯,這種種各式的咖哩,都很叫人回味。日式的咖哩稍微具有甜味,口感也較濃郁綿密,歐洲的風味則比較清爽,印度的咖哩香辛感最為直接,台灣本土的咖哩,雖是基本但是也最叫人難忘,咖哩的分類,當然是不只這幾種分法,幾年前,在高雄市的和平路上,中正路上,五福路附近,各有一間「黎都咖哩」,是咖哩專賣店,而且分的很細膩,常常去吃,印象中有英式、西班牙、日本、印度、非洲等等約有十餘類,而且辣也有分級,好像是五級的樣子。
很可惜這家超專業的咖哩餐廳,已經停業多年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前幾天介紹辣的等級時,有提到的「咖哩事典」,「咖哩事典」比較大眾化,比專業度,自然沒有「黎都咖哩」專精,但是國人的口味正是大眾化,才可以生存的下去的。
- Aug 20 Sat 2011 03:27
再談吃辣
我會吃辣是因為SARS開始的,因為聽說可以殺菌,但是現在想想殺菌是OK的,但是要殺SARS可能還是不行,否則SARS也不會令世界恐慌了,但是我的吃辣程度是相當高的,應該說是忍受度很高吧,舉個例子,咖哩名店「咖哩事典」餐廳,將辣度分為七級,本人可以承受的級數就是七級,而且七級對我而言,坦白講還不到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