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詩詞曲集 (4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You’ve Got a Friend

今天要介紹的這首〈You’ve Got a Friend〉是美國著名創作者 Carole King 於一九六九年創作的歌曲,一九七一年收錄在她的專輯〈Tapestry〉中,著名民謠歌手 James Taylor 同年翻唱,並發行了這首歌的單曲版,筆者在Apple Music裡收藏的就是這個版本,由於兩人歌聲詮釋的方式各有千秋,在排行榜也都有很棒的成績,讓這首歌進入Billboard Hot 100 冠軍寶座,還在一九七二年的葛萊美獎上,憑藉此曲為他和 King 各獲得一獎項……King是年度歌曲獎,Taylor是最佳流行男歌手獎。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Wonderful Tonight

清明連假,我波了一首 Eric Clapton 的〈Tears in heaven〉,格友凱子文兄留言說:「Eric Clapton 的《Tears in heaven》是很多人很喜歡的歌,但是我對另外一首《Wonderful tonight》好像更有感覺,雖然知道是等待另一半時,裝著無聊又無奈時寫的……」,事實上,筆者也特別喜歡這首歌的旋律……因為這首歌曲中,敘事般的歌詞,為我們講述了某天夜晚,發生在兩個人身上的一段「平凡」的故事……真的是很平凡,但是那溫柔的旋律,動人心弦的節奏,加上 Eric Clapton 極具磁性的歌聲……讓我們深深地沉浸在其中……。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Tears in heaven

艾瑞克萊普頓在西洋樂壇素有「吉他之神」的美譽,五十多歲方育得一子,然造化弄人, 一九九一年三月,才四歲大的愛子 Conor 竟從紐約數十層高的公寓住家意外摔下身亡,艾氏傷痛之餘,寫下此曲,以紀念亡兒……後來,艾瑞克萊普頓參與電影「Rush」(台灣並未公映)配樂的編寫,在他的堅持下,這首歌出現在電影中,並成為他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單曲,曾在告示牌雜誌的百大單曲榜上連續四週高掛亞軍,售出數百萬張。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 want to know what love is

Foreigner 外國人合唱團,成軍於70年代的硬式搖滾樂團,初期的幾張專輯反應相當不錯,1981年的專輯忽然大為暢銷,佔據專輯榜冠軍多時,深情單曲〈Waiting for a girl like you〉等待像你一樣的女孩,在單曲榜亞軍位置待了九週……1984年的專輯再度發威,單曲〈I want to know what love is 〉終於站上榜首,主唱 Lou Gramm 路葛蘭一直是備受樂評人稱許的搖滾嗓音,爆發力與柔情兼備。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I can't tell you why

這首〈I can't tell you why 〉大家應該耳熟能詳,〈I can't tell you why 〉這首歌收錄在老鷹合唱團 80 年代解散前最後一張錄音室專輯〈The long run 〉裡,作曲者為 1977 年才加入的貝斯手 Timothy B. Schmit 提摩西斯密特,也由他主唱這首歌,倒是那迷人的吉他獨奏出自誰的手筆,網路上頗有一番論戰……老鷹的五位團員中原本就有二位優秀的吉他手,Don FelderJoe Walsh,〈 Hotel California〉精采的雙吉他就是他們倆的傑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Don't Know Much

Don’t Know Much,筆者翻譯成﹝所知有限﹞,其實就是﹝知道的不多﹞,此曲為1980年的舊作,Barry MannBilly MedleyBette Midler都曾經灌錄過唱片,而且後兩者還進入過排行榜,但是成績並不出色,琳達與艾倫的版本則青出於藍,不但在美國流行榜登上雙週亞軍,還是成人抒情五個禮拜的冠軍曲,銷售達到金唱片。Don't Know Much讓琳達獲得葛萊美最佳重唱團體獎,專輯也拿到最佳錄音工程獎,另外,Don't Know Much 在英國也拿到單曲榜亞軍,賣到銀唱片呢,成為琳達朗絲黛在英倫最成功的單曲,Don't Know Much 將琳達珠圓玉潤的嗓子與亞倫清亮高亢的聲音作了一次精彩的融合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Nothing to lose

Nothing to lose〈沒有什麼可失去〉這首歌曲是搖滾麥克合唱團收錄在〈25Minutes〉這張專輯裡,其中的一首歌,也是我個人收藏在 Apple Watch 西洋歌曲輯中的第三首曲子,所以,有關 Michael Learns to Rock / 搖滾麥克合唱團與〈25Minutes〉……成軍二十五週年發行的這張專輯介紹,可參閱連結:〈That’s why you go away〉內有詳細的記載與說明,此處就不再贅述。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Smooth Operator

這首《調情聖手》西洋歌曲,在筆者初次聆聽的那個年代,總是翻譯成《溫柔的接線生》,原因一點也不奇怪,就是英文歌名直譯罷了,Smooth Operator直接翻成《溫柔的接線生》是我們那個年代的英文水平,就好像〈Slow Hand〉硬是譯成「慢手」那樣的不知所云……嗯~這兩首歌剛好是筆者高中與國中時代的西洋歌曲,高中時的英文程度相對於國中高了許多,仔細去了解歌詞的涵意,總覺得Smooth不見得是溫柔,Operator也不像接線生……後來才知道Smooth有「高手」的味道,Operator也可當成操作……所以譯成《調情聖手》才是正確的。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Toy soldiers

光從歌詞字面上來看,其實看不出這首歌曲講的是青少年的吸毒問題,毒品控制人們,就像小孩支配玩具一樣,〈Toy soldiers〉玩具兵的誕生,源起於唱片製作人 Michael Jay 有天隨手翻開歌手 Martika 瑪蒂卡的筆記本,發現了一首歌詞……瑪蒂卡寫的是她有一位好友,正在和古柯鹼毒癮搏鬥。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Silent lucidity

清醒夢(Lucid Dreaming)是在意識清醒的時候所作的夢,又稱作清明夢,清醒夢跟白日夢並不相同,清醒夢是作夢者於睡眠狀態中保持意識清醒,白日夢則是作夢者於清醒狀態中進行冥想或幻想,而不進入睡眠狀態中。清醒夢一詞首先由荷蘭醫生Frederick Van Eeden1913年提出,在清醒夢的狀態下,作夢者可以在夢中擁有清醒時候的思考和記憶能力,部份的人甚至可以使自己的夢境中的感覺真實得跟現實世界並無兩樣,但卻知道自己身處夢中。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Just when I needed you most

抒情的〈Just when I needed you most〉這首曲子,曲調優美,歌手唱的深情動人,更勝曲風,當年在民歌屋駐唱時,也曾用吉他自彈自唱過許多次,不過,大都是有人點才唱的,說到底……就是唱不出原唱那種味道,所以並不會主動演唱,也就是這種心態,一首很適合吉他伴奏的西洋老歌,而曲風又極度合我的歌聲,但是,一直到封麥也都成不了像〈Vincent〉或是〈How can I tell her〉那樣,唱得似乎成爲筆者招牌歌那樣……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Right here waiting

這首〈Right here waiting〉歌曲,據說是 Richard Marx,在巡迴演唱途中,打電話給愛妻,有感而發的作品,不管是真是假,但這的確是處女座的個性,因為內子也是處女座,相較於其他星座,處女座的示愛是「認命」的,通常不會用太多假設、誇張、肉麻、想像的說法,也沒要求對方要對等付出,只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就應該這樣,表達感情的「誠意」是被動的、認命的,無論哪個角度,都略帶悲壯、憂鬱,即使性感帥氣如 Richard Marx也是如此……當然內子也是如此,但她不知道,筆者也是如此……因為我有三個上昇星座也在處女座啊!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Sad movies

悲劇電影〈Sad movies 〉的歌詞內容,被很多的作家,拿來寫愛情小說的情節,也同樣常常被編劇、導演們,編入電視劇與電影情節,更有把它改編成另一首中文歌曲的歌詞,也是有的,但是正宗鼻祖就是這一首歌,算是首創……有人說,第一個把花拿來形容女人的人是天才,但是第二個以後就不能算是了,言歸正傳〈Sad Movies〉是一首上世紀六十年代流行的美國鄉村歌曲,這首歌曲的歌詞,完整地講述了一個……關於一個女孩的愛情被背叛的故事。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Holiday

Scorpions是少數能在國際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德國樂團之一,成軍於1970年,由著名的吉他兄弟Michael SchenkerRudolph Schenker與主唱 Klaus Meine等人組成,以憾人的強力金屬搖滾作風逐步攻城掠地,以不歇止的演唱行程與搖滾火力獲得了廣大搖滾樂迷的支持,隨著逐年的征戰,曲風也逐漸變化並改走流行路線,這首 Holiday就是其中的一首,另有一首Always some where也是我喜歡的一首抒情經典名曲。特別申明一件事,Bee Gees 的那首 Holiday ,我也很喜歡!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Feb 08 Sat 2025 07:50
  • My way

My way

My way是一首歐美著名的英文流行歌曲,旋律源自法國名曲Comme d'habitude(一如往日),法文原版由克羅德‧法蘭索瓦(Claude François)、雅克·赫霍(Jacques Revaux)及吉爾·提伯(Gilles Thibaut)在1967年共同創作,隨後由保羅·安卡(Paul Anka)改編成英文版。1969年首次收錄在法蘭克·辛納屈同名大碟,自此風靡全球,這首歌不但成為辛納屈的代表作,在流行文化上亦常被用作為告別曲,表示一場表演的結束或一個人的離開,這亦是英國最受歡迎的喪禮輓曲,相比英文版哀傷的曲調,法文版的配樂則有憂傷、輕快、或搖滾版本。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 Feb 07 Fri 2025 06:41
  • Drive

Drive

這是一首旋律超優的歌曲,被 The Cars 收錄在1984年的〈Heartbeat City〉專輯的電台情歌……汽車合唱團自1976年在波士頓成軍到1988年解散一共只有六張錄音室專輯,但這六張作品,卻使他們成為七○年代晚期到八○年代中期最成功、最受歡迎的美國流行搖滾、新浪潮樂團之一,由貝斯手 Benjamin Orr 主唱的Drive在全美百大單曲榜最高名次第三名,成人抒情榜為第一名。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

美國民歌〈花兒都到哪裡去了?(英語: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是民歌歌手皮特·西格創作的一首歌曲,歌詞的前三段創作於1955年,並發表在〈Sing Out!雜誌〉上,喬·西克森在19605月續寫了後面的歌詞,讓這首歌成為了一首可以循環演唱的歌曲。西格創作此歌的靈感產生於1955年前往俄亥俄州開演唱會的飛機上。當時他在手邊的筆記本上寫下「鮮花在哪裡,被女孩們採去了。女孩們在哪裡,她們嫁人去了。男人們在哪裡,他們都參軍了。」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Blowing in the wind

最近,筆者在整理過去寫的文章,發現曾經在二零一零年九月初,分享過一篇余光中老師的新詩〈江湖上〉,文中有提到:「……有一英文歌曲 Blowing in the wind》 其歌詞與這首新詩,詩意何其相似?看來當時余光中先生一定也很喜愛這首歌,這首歌與另一首《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 》同樣都是反戰爭(越戰)的美國民謠歌曲,有空再拿出來與各位討論一番……」,這裡挖的「有空」這個「坑」,一放居然長達十四年之久……今天大年初一,無論如何要將這個坑給填了,明天也要填補〈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 〉這首歌……年輕時當了七年的民歌手,而且是走西洋歌曲路線,這些當年經常演唱的歌曲,回憶起來真的是美好……。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I like Chopin

筆者相當喜愛的一首歌〈I like Chopin〉是由Gazebo 這個帥哥唱的,Gazebo 本名 Paul Mazzolini,與另一名英國歌手 Paul Young,同為我年輕時的偶像……剛好本人英文名也叫Paul(洛),呵呵!不過兩人比較成名之作,並不多各有一首,相較於喬治麥克,略為遜色……〈我愛蕭邦〉這首歌雖然動聽,但是駐唱時卻從未演唱過,原因無他,因為一把吉他是無法表現出它的電子合成旋律,這必須要一個 BAND 才有可能達到那個效果,網路上的中文翻譯,仍是覺得不夠貼切,且略嫌生硬,所以還是自己來吧!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Homeward bound

詩人二重唱 Simon & Garfunkel,除了 The sound of silence Scarborough fair之外,這首Homeward bound一樣動人,這首曲子的由來還蠻有趣的……:傳奇的二重唱團體  Simon & Garfunkel 賽門與葛芬柯,兩人都是紐約市土生土長的子弟,據說有段時間他們只要是在紐約以外的地方舉辦演唱會,都是以 Homeward bound 這首歌做為開場。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