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筆耕品彙 (2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送報打工(70)

從小到大跟報紙一直都很有緣份,上小學時家裡訂了一份〈國語日報〉是母親要給我與姊姊學習國字與注音符號之用,家姊好像還投稿,印象中上了一篇文章,領了些稿費喜不自勝,我則是屢投屢敗,屢敗屢投……基本上跟曾國藩先生一樣,但是沒他那麼偉大,人家巴爾扎克曾經試圖通過寫作來謀生,他遭遇了多次失敗並沒有放棄,反而繼續嘗試,最終成為了一位偉大的作家……而我,則是從來沒登上〈國語日報〉過,反而曾上了兩份兒童小報,其中一份叫做〈兒童科學報〉,另一份叫什麼來著?是怎麼也記不得了……只記得這兩篇的稿費收入加總,比姊姊〈國語日報〉的那一篇還要少得多,幼小的心靈裡,居然因此埋下了「等級」的陰影……。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派報分發(69)

一份報紙,經過許多不同的人與團隊,在不同的時間與階段整合協作,當它終於可以送進輪轉印刷機裡製作成品時……可又進入了另一個複雜層面,就是派報分發到消費者手上,我們這一章就來聊聊,報紙從輪轉印刷機開始到終端客戶裡,又經過了多少您想像不到的流程……首先我們以全國性的日報來說,每份報紙八大張,大致上會摺成二份,內外兩份也有可能三份,只有全國版面的那份或特定的版面是一樣的,各地方區域則是不同的……這個工作在製版前,經過多方面的努力之後,輪轉印刷機基本上就是執行指令,不過高速輪轉印刷機有別一般平面平板印刷……這個執行指令,還是有些複雜層度的……。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訂戶零售(68)

報社發行報紙的數量,常態上有兩大區塊,一是訂戶另一則是零售,在南台灣泛高雄區域,有一間報社發行量只有不可能賺錢的六萬份左右,而且幾乎都是零售,沒有什麼長期訂戶……可是分類廣告永遠是排隊刊登,洛陽紙貴……他們的分類廣告生意最好也賣得最貴,同樣的一格四方黑色大小,就連中時聯合兩大報也賣不贏它,這就是地方報結合功能導向後的成功案例,那年頭~我們高雄在地人只要找工作,一定會去零售攤買他們家的報紙,基本上是首選,所以本地企業要招募員工,也以刊登他們家的分類廣告為主……也因為幾乎都是零售,每份報紙的利潤也會增加,這裡就不小心透露了零售利潤高於訂閱用戶的秘密囉……。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報量發行(67)

在報社裡,負責賺錢的單位是經理部,組織全名我猜測應該是「經營管理部」,首長是總經理……不過這個職稱與一般企業公司的總經理有點不太一樣,他的頂頭上司是社長不是董事長,反而社長比較像企業的總經理,之前曾略提過,這裡就表過不談……總之,經理部是個賺錢的單位,下轄兩個最重要的單位,一個是廣告另一個就是發行,前幾章節已經談過廣告了,這兩篇就來細說發行。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廣告收益(66)

在報社裡,廣告的收益是很可觀的,大家想想一百萬的廣告,可以有三十萬的抽成,那年頭工商記者的月薪才一萬六千元,年薪頂多二十萬出頭……廣告業績獎金都超過年薪了,而且專職工商記者們,一年的廣告業績超過一百萬是很平常的……除非您都在混,或者您個性不適合這份工作,就連我這個兼職的採購課長,每年做個五、六十萬,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當然這跟我「不平凡」的職務有很大的關係,總之,報社要賺錢靠的絕對是「廣告收益」,您們想想……廣告的直接成本有多低,利潤就有多高,當然這背後的報份發行量,隱藏的實質成本才是真成本,記得社長當年跟我說過一句話,報紙的發行收入只要能 Cover 總成本,廣告的收益就接近「淨利」了!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廣告業務(65)

常常聽到一句流傳許久的話:「要害一個人,就勸他去辦報。」這句話其實非常有道理……尤其是當我在報社的管理部工作那麼多年後,更是能肯定這句話的精髓,報社要賺錢靠的不是發行量,而是廣告業務……可是當你發行量不夠時,有誰願意刊登廣告呢?這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辦報紙要賺錢,就得尋著這個思路前進,如何提高發行量?最直接的方法不就是媒體「廣告」行銷?呵呵,一般而言,企業經營是這樣子沒錯,但是報社經營與一般公司行號,還是蠻不同的……有看過在電視上打廣告訂閱報紙的嗎?好像除了剛開始辦的自由時報之外,反正我是從來都沒看過的,如何提高發行量?我們在後面的章節會提到,本篇先來說說廣告業務的種類與來源。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關係企業(64)

民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民權日報的關係企業,董事長是發行人的親弟弟,對了!也就是報社採購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李常董,基本上民權實業的主要業務,幾乎都與報社相關,譬如印報紙會產生許多下腳料……其中最大宗就來自於新聞紙,而且還分爲黑損紙與白損紙兩種,簡單解釋一下,黑損紙就是新聞紙捲在輪轉印刷機下,所產生的下腳紙……尤其是高速輪轉印刷機在剛啟動與即將結束的這兩個階段,是一定會產生印刷品質不好的報紙,這就是黑損紙的由來,那白損紙呢?白損紙是拆解新聞紙捲牛皮紙外包裝,以及上架輪轉機調整下所去除的白紙……所以白損紙的收購價格優於於黑損紙,但下腳量相對也少得很多……民權實業做的就是收購這些「下腳品」們。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社務委員(63)

我曾在第三集的〈初試啼聲〉時有提到:「……報社大樓後方的停車場,大約超過五百坪,全是平面車位,可惜是露天的,除了一排有屋頂之外,我好奇的走過去張望……看見發行人專用車位,是一台 6,000 cc 的凱迪拉克,旁邊是社長的專用車位,4,500 cc 凱迪拉克,接著是七台雪芙蘭遊騎兵,上面標示公務用車,再仔細看旁邊的小字,分別是主任秘書、總經理、總編輯、廠務總監、總主筆與兩位社務委員……」所以社務委員級別相當高,高到與一級主管相同,並且享有配車,工作多年後,我才驚覺到「社務委員」這個職務是多功能的……有積極層面也有儲備效果,可以調節水庫,也可以是救火隊,是外交大臣也是內政顧問,完全不容小覷這個職位。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報館層峰(62)

印務總監,初期開始職稱就是印務廠廠長,各報社大都這麼稱呼,會改成「印務總監」是有歷史有故事的……曾經有一段時間,印務廠歸到經理部管轄,被降爲二級單位,職稱也被改為廠務經理或是副總經理,原因說白了就是當時的總經理,疑似為了擴張自己的職權,覬覦升任副社長,甚至有染指社長的意圖……當然,我們猜測或許這是他與社長之間的共識,社長也想更上一層樓,讓老爺子發行人享享清福,畢竟七十好幾,即將邁向八十……所以也需要有人接班社長之職,不過這段歷史過程,持續不到一年,真相我們不得而知,但後來有著完全逆轉的結局,故事的真相,可能只有層峰等級的才知道,我們基本上是看戲的……。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報館層峰(61)

報社層峰,在我的定義上,就是一級主管以上,當然也包含一級主管,有一些職位雖然貴為一級主管的等級,但是並不用直接管裡下屬同仁,也參加社務經營會議,屬於政策性質的……例如社務委員之類的,我們另闢專文來述說,這裡就不贅述,在報社的部級首長裡,有經理部的總經理;編輯部的總編輯;言論部總主筆;管理部主任秘書與印務廠印務總監註一,總計五位再加上社長與發行人,我想這七位應該可以定位為層峰著無庸議,至於二級中階主管,雖然權力也很大,但畢竟檯上面還有「總」字輩督導,而像我這種三級課級基層幹部,也就是作業辦事等級,自然談不上經營策略方向,頂多就是上簽呈提意見的份,在古時候叫做上折子……。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筆耕品彙・序

筆耕網誌十餘年來,一直將〈蒼穹未央〉部落格的十大單元分類,當作是十本不同內涵、不同類別的書籍,所以筆者很自然的會幫自己的「書」寫序,而且應該算是「自序」才是,不過那天發現〈筆耕品彙〉這個單元,並沒有專文介紹過,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單元,約是十年前在隨意窩時,合併別的單元之後的「產物」……但是本質上並沒有變,它還是以小說為主的「單元」,只是將短篇小說、長篇小說與系列小說合而為一,而將靈異小說獨立出去成爲〈靈異紀要〉如此而已……既然已經發現這個「缺口」,自然要將「序」給補上,於是有了這一篇……。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總編氣節(60)

記得上一節提到總主筆時,我用的是「風格」,而本篇總編輯用的是「氣節」……其實風格與氣節他們當然都有,我想表達的是主筆可以自由揮灑風格,不必受到氣節的影響,什麼叫做不用受到氣節的影響?因為他們的職位不必承受許多「關照」,也不用管理那麼多必須協調的人,只對自己寫的文章負責,而總編輯呢?恰恰正好相反,整個諾大的編輯部從地方版到全國版,從政治到財經,從記者到編輯,甚至從電傳到微縮影……總之,總編輯要掌管整個報社的編輯、採訪與編務這三大塊區域,我之前曾說過編輯不是人幹的……那麼總編輯該用什麼形容詞呢?反正絕對是大魔王中的超級大魔王,總編不是人人都想當的……通常想當的不夠格,夠格的卻不想當……。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主筆風格(59)

您知道報社有個一級單位言論部嗎?就是專門負責寫社論的那個部門,言論部與編輯部平行,所以總主筆的級別與總編輯、總經理、主任秘書、印務總監等等高階主管一樣,都是直接對社長與發行人負責,可是卻不用每天開社務會議……基本上言論部的成員也十分單薄,印象中不曾超過五人……這是我後來調任財務課長時,從薪資表上得知的,除了總主筆是專職外,剩下的主筆有些還是兼職的,助理也是與總編輯共用,是一個十分清閒的衙門……但是職權卻相當高,全職主筆的薪資,甚至高於資深編輯與主編同等級,言論部通常是規模較大的日報才會設置……平常的報社應該不需要這個部門⋯⋯頂多是主筆室,除了中央日報之外。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各式編輯(58)

針對報紙的版面來區分,編輯的種類就體現出來了,這裡說的「種類」基本上還是編輯作業,只是負責的區塊或者說版別比較恰當,隨便舉個例子,負責全國版與地方版的遇到問題就不太一樣……地方版通常有北北基、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高屏與宜花東六個版面,所以有些地方新聞多到必須取捨,有些地方可能會開天窗……即使是全國版也有分國內與國際新聞、政經、社會、藝文、體育……等等專業版面,更有些是連載系列,編輯還要負責對作家催稿與維持良好互動關係,總之各式編輯也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你的痛點「恰似我的溫柔」……這樣說一點都不違和。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編輯辛勞(57)

看過東野圭吾的著作〈聖女的救贖〉嗎?女主角真柴綾音的職業很特別……拼布藝術家,別以為我離題了,事實上「報社編輯」這份工作簡直就是「拼布藝術家」的加強魔王版本……就好像我們在電腦資訊應用系統中,相關的資料庫數據有兩大類,結構性資料就是文字,非結構性資料就是圖片,再舉個醫院的例子,病歷用藥醫囑等文件是文字組成,而X光片則是圖片形象,而報社的編輯其實就是將文字組合排列成張張圖片,但是又必須兼顧報紙的版面……嚴格來說,是該編輯的責任區塊,而且不是拼拼湊湊就好……文字的內容與字數是記者給的,編輯也必須針對記者所傳遞的新聞訊息給予尊重,有時候還有畫面……就是照片或是文件檔案等等「非結構」的數據……呵呵,要我說,編輯真的很辛苦,雖然我不是編輯……請您往下看……。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現今名嘴(56)

在三十年前的台灣,不論平面或是電視媒體業的世界裡,應該是還沒有誕生名嘴這樣的「專業」人士,那麼《報館風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章節呢?因為現在的這些名嘴中,有一部分是來自於那個年代的記者或是主播,而且其中已經成為御用名嘴的,也大多來自前幾大的平面媒體,雖然近十年來,名嘴界的後浪推前浪,恥度越大能力越強(收入也越高,通告接到手軟),使得那些「濫殤」已經逐漸凋零,不堪使用……但是本章節最大目的就是要告訴世人,有經過當年五大平面媒體薰陶出來的記者們,雖然礙於年齡的增長而退居幕後……但畢竟經過那個還有四維八德的年代,他們的恥度是比不上「後浪」的,真令人不勝唏噓,當今名嘴不仁,以觀(民)眾為芻狗乎?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藝文記者(55)

報紙的副刊,在我們成長的那個年代,真的是值得每日去品嚐的文化精神糧食,副刊裡除了連載的小說;洗滌心靈的小品散文;生活健康資訊;也會有四格的幽默漫畫,例如:史努比、老夫子……與比較接近現代又本土的雙響砲與烏龍院,這些在當時都是膾炙人口的,甚至還拍成電影或電視劇呢?對於想從事寫作的人,更是以能上「中副選集」為榮,而藝文記者正是推動副刊版面重要的推手,當然幕後還有責任編輯……這個以後的章節會提到,這裡就先略過,相對於現今這個網路新聞泛濫的時代,真是沒辦法想像當時的情況……正是所謂的「筆墨難以形容」,貼切啊!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政經記者(54)

比較有規模的報社,政治版與財經版其實是分開的,當然採訪記者也未必是同一個人,通常如非必要是不會兼任的,除非是特派記者或特派員這類通才式的資深記者,嚴格來說,也不能算是通才……這應該說是某一個案子或是某特定區域,譬如花蓮假設有特派員這樣的編制,那這特派員就會節制所有花蓮地方版的新聞與事務,又假設北美特派記者也可能專就美國總統選舉這樣的新聞去報導……諸如此類的……我知道我舉的這個例子不太好,還是言歸正傳,有關跑政治版的記者,他們在我們那個年代來說,與現今的情況自然的大大不同,他們會窩在立法院、行政院……甚至各部會的政府單位⋯⋯看他們的職責範圍而定,當然還有政治嗅覺,跟社會記者在警察局「泡茶」有點像,但差異還是蠻大的……差在哪裡呢?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社會記者(53)

三十多年前,社會版的記者,給人總有著濃厚的草根味,雖不是一以貫之的一概而論,但總是跟俗稱一毛二的基層警員(當時基層警員位階為一線二星簡稱)有著「同根生」的感覺(現在有新名詞『同溫層』),真的……即使是三十年後的今天,我仍然有著不曾改變的想法,我覺得這跟那時跑社會版的記者每天都窩在警察局派出所泡茶聊天有著很大的關係,耳濡目染乎?確實,社會版記者真的必須很努力,因為社會版說的直白點,不就「雜燴版」嗎?(真的很雜)舉凡黑白兩道、兇殺案、交通事故、土地糾紛、林林總總的各種社會事件……只要有人一報案,社會記者就跟著警察出動……哪像現在的記者,文章用Google的,複製修改再貼上,簡直就是天下新聞資訊一大抄,唉,水平太低又毫無態度可言真是糟透了……。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工商記者(52)

報社的工商記者其實就是廣告業務員,財經記者那類才是真正屬於採訪類的記者,上一篇文中,我有提到我的記者証是沒有分配類別的記者証,這正是屬於報社主管「酬庸」性質的記者証(算是少數),正常的記者証是有註明財經記者、政治記者、藝文記者……等等抬頭的,這都屬於採訪類的記者,但也有任務別或技術別的記者分類,例如特派記者或是攝影記者,而工商記者呢?也泛屬於這一類吧……他們的工作說白了真的如前述……就是廣告業務,只不過多了發稿的權利,方便招攬更多的廣告業務,而像我這種「無類別」記者証的好處就是……沒寫什麼記者,就什麼都可以插一腳囉!當然,身為主管級別的身份,也要自我克制,別給社方惹麻煩,否則輕則沒收記者證,重則連「正職」工作也不保呢。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