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古今隨筆 (356)
- Dec 16 Mon 2024 06:58
雍正繼位之謎(下)
- Dec 15 Sun 2024 07:53
雍正繼位之謎(中)
雍正繼位學說中,篡位說最為人們所接受,現將其為何能讓人深信的理由,列出如下:「一、康熙病逝毒殺 。二、遺詔末命有無 。三、屠戮滅口行為 。四、心虛畏魂陵寢 。五、大義覺迷錄。」,我列出五大項,其實每一項都有若干小項,在析疑時會一一討論,首先要討論的是康熙的死因,合法繼位與自立兩說皆認為康熙為病逝,唯篡位說認為毒殺,先說康熙晚年的身體狀況自廢允礽起他的身體就不是很好,他自己說的話為……鬚髮盡白,心血耗散 ( 51 年),右手不能寫字,只好用左手寫朱批(54 年),被允禩氣得心臟病發作(54年),康熙56年夏天起有病冬天腿腫得下不了床,57年時自己又說手顫頭搖,觀瞻不雅……所以到61年他過世的這十年他的身體是不好的。
- Dec 14 Sat 2024 07:12
雍正繼位之謎(上)
雍正皇帝繼位之謎,清初宮廷三大疑案,喜歡歷史的我當然不會放過,不過隨著韶光荏苒,見解已經大為不同,有關雍正繼位的觀點有三,即篡位說,合法繼位說與自立說,關於篡位說的書籍多到不勝枚舉,更別談拍成電影、電視劇與寫成小說等等的文藝創作,代表作品首推孟森心史先生的〈清代史〉正中書局,〈清初三大疑案考實〉等等,心史先生是偉大的清史專家沒人可以否定他的地位,這也是篡位說最為人們所接受的原因,另歷史小說家也是歷史學者的高陽先生在所著〈清朝的皇帝〉一書中也支持這種說法。(共有三冊,風雲時代出版)
- Dec 01 Sun 2024 08:33
寒梅著花未?
冬天的腳步,已經緩緩地、靜悄悄的……在十一月下旬即將結束前來臨,在台灣,冬季本就不長,近十幾年來溫室效應下,更是縮短了它每年存在的時間與空間……看來二零二四年的冬季,算起來應該頂多也是二個月吧!就年頭年尾各一個月囉⋯⋯這對我來說,也許也能算是個好事吧,畢竟對於冬天的喜愛,早就從生理面提升到精神面了,對於季節與氣候,也許真的能去影響一個人的情緒與思維,但是,不可諱言的……冬天總是陪伴著我們從舊有一年終到新的一年頭,象徵著開始與結束的季節……也給人無限的遐思,無數的檢討與計劃……。
- Nov 23 Sat 2024 08:39
走在自己的時區裡
幾週之前,筆者發現,在羅振宇老師的〈文明之旅〉公元1037年主題:「范仲淹為什麼會捲入黨爭?」之中,就在這期視頻的尾端,羅胖感性地分享說道:「……范仲淹走在自己的命運裡……就好像前兩年在美國特別火的一首詩《走在自己的時區裡》一樣……」,這觸動了筆者那折疊歲月沉澱時光的心境……發現網路上也有一堆人分享著……不過,這個視頻,在結尾處多了四句,如下:「好,別忘了危機與奮鬥;難,別忘了夢想與堅持;忙,別忘了讀書與鍛鍊。人生,就是一場長跑。」〈走在自己的時區裡〉美國・佚名。以下為原文附加中文翻譯,希望您們能用心去讀……:
- Nov 22 Fri 2024 07:10
歷史能不能如果?
資深〈蒼穹未央〉網誌的格友們,應該都知道,本部落格是個以文史哲為主的網誌,尤其是以中國歷史「起家」的……畢竟筆者曾經是奇摩知識+平台的「知識長」嘛!這個頭銜不容易,有「奇摩知識+史」以來,好像只有六、七位……不談這「當年勇」了,來談談我在 YouTuber 視頻,這幾年來常聽的幾個歷史頻道,知名度最高的是前幾年〈羅輯思維〉的羅振宇老師,目前他每週更新一期〈文明之旅〉,從公元一千年說起……已經說到公元1038年了,另外還有左嵬、Frank 賈、業餘歷史、王山水與李天豪(唯一台灣入圍者),除了羅胖之外,這幾位清一色都是歷史老師,他們的中國歷史學術深度,都深不見底……。
- Sep 21 Sat 2024 07:15
再談狀元的種種
寫了一篇「閒談」之後,應網友要求……其實是自己講的……看不過癮,故嘔心瀝血再續談中國狀元,這次選了幾個狀元,敘述其如何當上狀元之事跡,再給與其封號為某某狀元,如此寫下去或許可以出一本書了,那書名可以學雍正朝的「百官行述」之另一個書名:冠纓百醜圖,前面要加一個狀元,「醜」要改成「態」,再把前述的內容稍為修改成為序,但這樣的書,若要風行,是緣木求魚的,不再贅言,先從唐朝玄宗開元十九年的狀元王維說起。
- Sep 20 Fri 2024 07:23
閒談狀元的種種
筆者曾看過一本翻譯書籍,書名為〈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一百人〉,英文原名為 〈The 100 : A ranking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ersons in history〉作者是 Michael H. Hart ,這本書曾經引起很大的爭議……因為耶穌與穆罕默德的排名……但這不是今天我要寫的主題,筆者今天要講的是中國人能入圍這一百大的也不過只有八人,而中國排名第六的隋文帝楊堅,他不但入圍而且名次尤在毛澤東與孟子之上,頗令人費解,其實說穿了,他的貢獻就是發明與制定了科舉制度,是世界歷史的一大進步,中國的科舉制度,肇基於隋,確立於唐,至此以後各朝都盛行不衰,一直到清王朝壽終正寢,才劃下句號,即使如此,台灣現有教育升級的基測,公務人員的高普考試,等等不也多少受了這些影響。
- Jul 31 Wed 2024 08:14
遠近高低各不同
- Jul 30 Tue 2024 08:39
橫看成嶺側成峰
有位好朋友問我,你酷愛歷史,也喜愛寫作,那請問你,文學和歷史你更喜歡哪一類?我的回答很簡單,自古以來,文史哲不分家,司馬遷是《史記》的作者,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在記錄歷史的過程中,也要有哲學家的邏輯思維與推論吧,朋友聽完露出了微笑說:「我就知道你會這樣說……」,那你最欣賞哪位作家呢?我想了想,糾正他說,應該不是「哪位」,而是「哪些」吧!
- Jul 28 Sun 2024 07:07
不問蒼生問鬼神(下)
昨日,筆者強調:漢文帝的「問鬼神」恰恰才是在「問蒼生」,直接證據來自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記載,就是那一句「文帝方受釐」,而其實間接的證明更多,大家仔細想想,西漢初年,當時社會生產力低下,科技文明更是極為不發達,且存在著濃厚的迷信習慣和傳統,越是遇到重大問題,往往就越是要求神問鬼,就連台灣過去的陳水扁總統,都能從摸骨師問到塔羅牌了,而且他問得還不是人民與國運……,漢文帝在當下問賈誼神鬼之事,恰恰是為蒼生而問啊!
- Jul 27 Sat 2024 08:31
不問蒼生問鬼神(上)
不問蒼生問鬼神,這句千古名言,語出晚唐詩人李商隱之〈賈生〉,整首詩句如右:「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有關於這首詩的賞析,我想,長期﹝蒼穹未央﹞的讀者們看見本篇放在﹝古今隨筆﹞這個單元裡,就應該知道詩詞的賞析,並不是本文的重點,如果是的話,會放在﹝詩詞曲集﹞裡的,但是,無論如何,筆者寫到最後,還是會略為發表一下自己對這首詩的感想的。
- Jul 06 Sat 2024 07:30
姓氏名字古往今來
今天的《古今隨筆》專欄,來聊聊「姓氏名字」之古往今別也,事實上,「姓氏名字」四個字,代表著四種不同的用法,當然也源自不同的定義,嚴格來說,我們現今的「姓」,很可能就是過去的「氏」,當然,基礎上我是以華夏民族的習慣來判斷的,而這個「過去」要往前推到先秦、春秋的那個時代,所以,很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 Jul 05 Fri 2024 07:21
歷史官職左右之分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官職都有左右之分,到底是左大呢?還是右大呢?其實這個問題一點也不難,基本上和許多歷史上的問題一樣,各朝代各有不同的規定,記得我在知識+當中國史知識長時,就有很多類似的問題,什麼吏部尚書是幾品官?什麼是三公?什麼是宰相?………之類的問題,我都一律回答:各朝的定義自有不同,如果想要進一步知道答案,那就得開始研究研究了。
- Jun 21 Fri 2024 07:28
開國帝王異相
從小看歷史就發現一種現象,那就是奇人異相,而古代的開國皇帝,其面相更是奇特,堯眉八彩,舜目重瞳,雖說這有些神話,但也證明領導者相貌的與眾不同,再往下舉例漢高祖劉邦,也是相貌異人,所以呂公硬是要將女兒嫁給他,也就是後來的呂后,不過史書上並沒有形容劉邦,相貌如何異於常人,這點蠻可惜的……劉邦沒形容到,他的後代劉備就有提到了,〈三國志劉備傳〉裡說:「 雙耳垂肩,手長過膝……」這從現代的醫學角度,好像是一種病態,反正這也是一種特殊的「面」相。
- Jun 20 Thu 2024 00:32
閒談三國首智
談三國時期的首智,不消說,大家一定認為是諸葛孔明,這就好像談三國之武勇,一定是呂布當之無愧,否則怎會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話,其實筆者心中一直認為,不管用正史《三國志》當基礎,還是用膾炙人口的小說《三國演義》來評價,呂奉先也未必是三國首勇,而諸葛亮更是非三國首智,甚至連亞智也排不上,能擠上第三名就不錯了……本篇主題是《閒談三國首智》,所以三國首勇的部分,就留著以後討論,先進入主題吧……。
- Jun 09 Sun 2024 07:47
聊聊水滸英雄
綜看東西方的神話故事、童話故事或民間小說,仔細深思都會發現一種現象,就是有些主角其實人格很值得商榷,但是因為是主角光環,那一切就被抹的一乾二淨了,從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裡,你們沒發現傑克與仙豆裡,主人翁傑克,私入民宅,竊盜財寶,又疑是殺人犯罪嗎?那被殺的巨人反而成了壞人了,諸如此類的,族繁不及備載,東方也一樣,西遊記裡的觀音不就利用孫悟空的純真與善良,化作村婦,給孫悟空戴上禁錮自由的金箍,這些都是小說與故事,我們聊過且罷了,但是同為中國四大名著的水滸傳,這裡面可有一堆歷史人物了。
- Jun 08 Sat 2024 08:07
唐伯虎隨筆
唐伯虎點秋香,這個故事本來是民間流傳,自從史提芬‧周拍成電影後,不但風靡華人世界,而且創造出新的名詞,從此蟑螂的代名詞變成小強了,這點不會有人反對,而「含笑半步顛」,自然也成了毒藥的代表作了,所以星爺周星馳是對社會有貢獻的,像「投降輸一半」也夠膾炙人口的吧!今天我們來談談真正的唐伯虎,是如何有別於電影與民間故事,真的是差很大的。
- Jun 07 Fri 2024 07:54
還君明珠雙淚垂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張籍・〈節婦吟〉這首詩最讓人耳熟能詳的就是「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也就是這兩句的應用最廣,不過呢,這詩的解讀就各有不同了,當然作者的原意最絕,居然是一首政治詩呢,今天筆者就節錄三種解讀,供網友們欣賞一番了,至於喜歡哪一種都沒關係,反正重點是自己喜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