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茅台

上個月將「西河雜文」裡,有關威士忌的六篇,改編入「珍饈蒐誌」裡,因為雖說酒應為「佳釀」,但「珍饈」與「佳釀」應該算是一系列的,所以呢,這篇貴州茅台,筆者也就一同列入「珍饈蒐誌」裡了,而且以後就著為永例吧。  第一次接觸貴州茅台酒,是小學時代,那時不知道這酒,日後會有如此的珍貴,那兩瓶茅台,是家父帶回來的,放在電視櫃裡當裝飾,其中有一瓶還是特級品,有附贈一個古代的酒杯,這一瓶酒如果現在還在的話,可以算是無價之寶了,幾十萬元是跑不掉的。

現在的茅台是珍品,據說在市面上流通的酒,保守的估計,有三分之一是山塞版,所以可見其珍貴,有關茅台的一切,略述與節錄整理如下:

茅台酒是一種醬香型大麯白酒,產於中國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被稱為「國酒」,茅台鎮在清嘉慶、道光年間造酒已初具規模,據《遵義府志》記載,「茅台(釀酒的)燒房不下20餘家,所費山糧不下兩萬石」。而且所釀之酒曰「茅台燒」。但古釀造作房被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進攻貴州時所毀。

茅台酒真正揚名世界的是在1915年美國為慶祝巴拿馬運河竣工而舉辦的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榮譽獎章。傳說博覽會開始之時,由於中國國力貧弱,中國產品亦沒有名氣,並沒有多少參觀者留意茅台這個來自中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攤位,後來攤位負責人摔破酒瓶,酒香傳遍整個會場,才引起參觀者留意,茅台獨特的香氣一時間驚動全場。但此時評獎已結束,故而最後只被補授榮譽獎章。由此時開始,茅台酒並與法國的干邑白蘭地、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並列為世界的三大蒸餾酒。

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期,由於茅台在紅軍長征時的特殊經歷,茅台酒也經常被當做「國禮」被中國領導人贈送給外國領導人。1966年,周恩來視察貴州省時,建議貴州省政府,要求擴大茅台生產,並嘗試將茅台酒的生產異地化。1969年,貴州省選定了仁懷、習水和四川古藺的四個酒廠作為異地茅台試驗的生產基地。

1975年國務院正式發文指示搞『異地茅台試驗』項目,由國營茅台酒廠的第一任廠長和數十名茅台黨員骨幹擔綱。最後生產出的異地茅台酒演變成現在的習酒董酒郎酒珍酒,這四種異地茅台雖然都是引用了茅台酒廠酒窖中的酒麴、酒罈、糧食作物和生產工藝,甚至當時連技術工人都是要求茅台的原班人馬必須服從調配,「下放」至各異地茅台酒廠,但由於當地小氣候和微生物種類的差異,使得這四種酒雖然均為醬香,但均和茅台有一定差異性。

茅台酒的釀製技藝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市面上正規專賣店和大賣場渠道銷售的大多數都是53°飛天茅台酒,隨著茅台酒廠產能擴大,將越來越能夠滿足一定的國內市場需求,但是從原產地產量極限來說,茅台酒始終將是一種稀缺商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