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25蔥油餅.jpg

蔥油餅是一種由蔥花作成的煎餅,在華人社會街頭、夜市常可見到,台灣各地的夜市也是隨處可見,宜蘭的蔥油餅,由於利用在地生產的三星蔥,滋味特別好,是宜蘭的特色小吃,而蔥油餅,一般有兩種作法,我只會說得一口好餅,真要做那就掰掰了。

一般的作法是由麵粉麵糰,混合蔥花加上少許調味料的「混合麵糰」,先行壓平,形成一大片圓形的餅,半徑大小約有三十公分,後放在有油的熱鐵盤上煎,煎至金黃色即成,另一種是先不放蔥花,把麵糰形成一大片圓形的餅後,再倒入大量的蔥花,排成一條直線,然後再用餅皮捲起來,成為長條狀,再捲成圓形,稍微壓平再煎。

第一種做法的吃法是煎完後用刀子切分,通常是切成八等份,將二等份疊和在一起後即為一份,可加醬油膏調味,亦有加入煎蛋食用,第二種作法則是一個圓餅算一個,許多餐廳就是這樣賣的,如高雄左營的海光餐廳與七賢路的統茂餐廳,都是以蔥油餅而遠近馳名,第一種的作法,街頭、夜市常可見到,而第二種則餐廳較常見,可是街頭偶有見之,大都標榜為宜蘭三星蔥正統。

接下來就談談蔥油餅的趣聞了,有一則有趣的說法認為,義大利式的餡餅,即比薩餅,極可能係由蔥油餅發展而來,據說馬可波羅旅居中國時,最愛吃北方的蔥油餅,回國後仍念念不忘,卻不知如何烹製,後來,終於找到一位願意嘗試的那不勒斯廚師,然而蔥油餅的製作並不簡單,只好提議將餡料放在麵餅上,烘烤後進食,不料卻受到眾人好評,這位廚師回到那不勒斯後又將麵餅配上那不勒斯的乳酪和其他食材,而創造出了口味獨特的比薩。

然而現今在歐洲的研究證明,不論是餡餅還是比薩,都不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回來的,而是遠在馬可波羅出生前就存在於地中海地區的食物,所以比薩應為希臘或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發明:首先是覆蓋於比薩上,數千年前在歐洲、地中海及中東地區就已廣為人知的起司,在當時尚未被中國人知曉。加之,pizza「比薩」一詞的詞源,也可追溯到馬可波羅出生前250年的西元997年一份發現於義大利南部加埃塔的拉丁文文獻。種種證據均顯示這項「來自中國」的說法是個迷思。

( 以上趣聞部份,摘自維基百科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