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古今隨筆 (36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G20160814122147.jpg

〈濠梁之辯〉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相當普遍,由其是辯論時,最常被拿來 引用與應用,事實上,筆者今天會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評論,而且是完全相反的兩個角度,至於格友們認同哪一個,希聽尊便,筆者並無議異,篇名寫的夠清楚了,是「淺談」,雖然筆者的論述,常常跳脫一般傳統的說,但是有一個優點,就是從不狡辯,而且邏輯性超強,這點長期的格友或網友,應該是有信心的。首先,先將〈濠梁之辯〉的原文與白話翻譯,用毫無主觀或偏袒意識的方式,直譯如下,供列位参考: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君明珠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節婦吟

這首詩最讓人耳熟能詳的就是「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也就是這兩句的應用最廣,不過呢,這詩的解讀就各有不同了,當然作者的原意最絕,居然是一首政治詩呢,今天筆者就節錄三種解讀,供網友們欣賞一番了,至於喜歡哪一種都沒關係,反正重點是自己喜歡就好: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20160814131222.jpg

綜看東西方的神話故事、童話故事或民間小說,仔細深思都會發現一種現象,就是主角其實人格很值得商榷,但是因為是主角或神祇,那一切就被抹的一乾二淨了,從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裡,你們沒發現傑克與仙豆裡,主人翁傑克,私入民宅,竊盜財寶,又疑是殺人犯罪嗎?那被殺的巨人反而成了壞人了,諸如此類的,族繁不及備載,東方也一樣,西遊記裡的觀音不就利用孫悟空的純真與善良,化作村婦,給孫悟空戴上禁錮自由的金箍,這些都是小說與故事,我們聊過且罷了,但是同為中國四大名著的水滸傳,這裡面可有一堆歷史人物了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FB_IMG_1438389002926.jpg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此詩出自中唐詩人元稹的《離思》,說到元稹這位詩人,我去年於﹝藏閣賞析﹞中,曾寫過一篇文章,名為《閒聊西廂記》,對於西廂記中的那位男主角張生,在普救寺裡,和女子鶯鶯邂逅,但始亂之,終棄之,害得鶯鶯此女只能:「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考證這位先生,極有可能就是元稹自己的寫照。(有興趣者請自行點選連結)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FB_IMG_1440037801728.jpg

舊傳有詩四句,誦世人得意者云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大家好好的想一想,古時候的人,以這四件事情,做為人生四大樂事,當然也是很有道理的,古中國以農立國,若久旱逢甘雨,不但是樂事,簡直比股票上了八千點還重要哩,這可是眾生的命啊!要不然再旱下去,會出一堆人命的,而他鄉遇故知,這自然也是種喜悅,可是講真的,比起前一句,落差頗大的呢,也就是說,雖然都是喜,都是得意,但是「激情」度是差蠻大的。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K00.jpg

《楓橋夜泊》,這一首唐詩很有點特別之處,怎麼說呢?首先是作者張繼,這位唐朝詩人的知名度,比起李白、杜甫這個等級來,只能算是二線,也就是現在常說的B咖,可是光是寫了一首《楓橋夜泊》,其膾炙人口程度,直逼李白的《靜夜思》,什麼是《靜夜思》呢,就是「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這首連國小國中同學都可朗朗上口,耳熟能詳的詩句。按:篇首照片是高雄市愛河的五福橋,不是楓橋,請讀者勿自誤,特此申明,呵呵。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姓氏名字之古今

今天的《古今隨筆》專欄,藉著過年的氣氛,來聊聊「姓氏名字」之古往今別也,事實上,「姓氏名字」四個字,代表著四種不同的用法,當然也源自不同的定義,嚴格來說,我們現今的「姓」,很可能就是過去的「」,當然,基礎上我是以華夏民族的習慣來判斷的,而這個「過去」要往前推到先秦、春秋的那個時代,所以,很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9.jpg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李清照在《一翦梅》這闕詞中,細膩深婉的抒寫了這兩句,在海峽兩岸的華人文學世界裡,埋下了一顆疑問的種子,這疑問如漣漪般,一直在古今文人墨客的心田裡發散,很羞澀很內斂的渲染…到底…獨上蘭舟,何需輕解羅裳,難道穿著羅裳就不能上蘭舟嗎?又,在戶外解開羅裳難道不會不雅嗎?(應該是香豔否?)而,古代女子羅裳之下穿的是什麼呢?這一連串的疑問,總的來說,分成兩種說法,而這兩種說法,誰也說服不了誰,變成了自由心證了,今天,就來看看蒼穹格主西河先生的解析吧!首先,先來欣賞整闕詞的全貌,才不會斷章取義喔!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宣室求賢訪逐臣

昨夜,筆者強調:漢文帝的「問鬼神」恰恰才是在「問蒼生」,直接證據來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記載,就是那一句「文帝方受釐」,而其實間接的證明更多,大家仔細想想,西漢初年,當時社會生產力低下,科技文明更是極為不發達,且存在著濃厚的迷信習慣和傳統,越是遇到重大問題,往往就越是要求神問鬼,就連台灣過去的陳水扁總統,都能從摸骨師問到塔羅牌了(而且他問得還不是人民與國運⋯⋯),漢文帝在當下問賈誼神鬼之事,恰恰是為蒼生而問啊!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問蒼生問鬼神

「不問蒼生問鬼神」這句千古名言,語出晚唐詩人李商隱之〈賈生〉,整首詩句如右:「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有關於這首詩的賞析,我想,長期﹝蒼穹未央﹞的讀者們看見本篇放在﹝古今隨筆﹞這個單元裡,就應該知道詩詞的賞析,並不是本文的重點,如果是的話,會放在﹝詩詞曲集﹞裡的,但是,無論如何,筆者寫到最後,還是會略為發表一下自己對這首詩的感想的。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帳篷裡.jpg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娥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南宋辛棄疾‧《青玉案》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五.jpg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北宋‧柳永‧《鳳棲梧》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簿封面.jpg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北宋‧晏殊‧《蝶戀花》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雲‧詩詞‧古今

一直都很偏愛簡約、素雅的設計,這與年紀無關,年輕時就有這樣的喜好,所以,當昨天晚上睡前,將我的網誌‧蒼穹未央,給換了個很簡雅的封面,就是藍天白雲,只有二種顏色而已,簡單高雅,深得我的喜愛,心想,蒼穹未央乎,無盡的天空也,不就是藍與白的組合嗎?當然,要正面思維,那種烏雲密佈的天空,就別提了,想著想著……發現古今文人墨客以「雲」為主題,或為應用者,多到無法想像,也許…這就是雲的另一種媚力吧!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李清照在《一翦梅》這闕詞中,細膩深婉的抒寫了這兩句,在海峽兩岸的華人文學世界裡,埋下了一顆疑問的種子,這疑問如漣漪般,一直在古今文人墨客的心田裡發散,很羞澀很內斂的渲染…到底…獨上蘭舟,何需輕解羅裳,難道穿著羅裳就不能上蘭舟嗎?又,在戶外解開羅裳難道不會不雅嗎?(應該是香豔否?)而,古代女子羅裳之下穿的是什麼呢?這一連串的疑問,總的來說,分成兩種說法,而這兩種說法,誰也說服不了誰,變成了自由心證了,今天,就來看看蒼穹格主西河先生的解析吧!首先,先來欣賞整闕詞的全貌,才不會斷章取義喔!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截圖 2020-10-10 下午4.11.19.jpg

華人世界裡,免不了有財神的存在,而筆者從小到大,發現財神並不單指某一位……也很有點地域性、宗教性、故事性、歷史性…甚至還挺傳統文化的一直衍生、轉變……,說到中樂透發財,筆者西河可能沒這個命,但是聊一聊財神的種種,這個話題顯然是蠻有趣的,因為聊這「財神」史,也是縱橫歷史古今,所以這篇《西河漫談話財神》,當然就放在﹝古今隨﹞這個單元裡囉!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閒聊姓氏名字

今天的《古今隨筆》專欄,藉著過年的氣氛,來聊聊「姓氏名字」之古往今別也,事實上,「姓氏名字」四個字,代表著四種不同的用法,當然也源自不同的定義,嚴格來說,我們現今的「」,很可能就是過去的「」,當然,基礎上我是以華夏民族的習慣來判斷的,而這個「過去」要往前推到先秦、春秋的那個時代,所以,很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巒村莊.jpg

有朋友問我,你酷愛歷史,也喜愛寫作,那請問你,文學和歷史你更喜歡哪一類?我的回答很簡單,自古以來,文史哲不分家,司馬遷是《史記》的作者,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在記錄歷史的過程中,也要有哲學家的邏輯思維與推論吧,朋友聽完露出了微笑說:「我就知道你會這樣說…」,那你最欣賞哪位作家?我想了想,糾正他說,應該不是「哪位」,而是「哪些」吧!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賢書院.jpg

延續上一篇《古語今用之別》,再寫一篇,應該是狗尾續貂吧!有點繞口令的味道,改個題名,叫做《古詞今解之用》,這一篇,算起來是第五篇同系列的文章了,應該也是最後一篇了,不過這種文章很「長」知識,比起網路上一些沒有根據的文章來說,好得太多了,但是曲高總是合寡吧!這也是一種無奈又寂寞的事啊!以下開始囉!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紹興柯岩 021.jpg

本文可以算是《斷章取義》的番外篇也,不過這次是以四字的成語為主,基本上還是以古語今用之差別有異的為主,這樣才能讓讀者們知道,我們現在的用法與過去的原意,有多大的差異,以下: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