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古今隨筆 (36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G_4374.jpg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        ---節婦吟---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截圖 2020-10-16 下午9.11.20.jpg

司馬德操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也因為這句話,讓龐士元得以名留三國,與諸葛孔明同得臥龍鳳雛的雅徽,靠著諸葛亮的盛名,不至於淹沒於歷史的洪流,有些歷史學者拿唐詩杜少陵的 "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來形容諸葛亮,其實這句詩用來形容龐統在貼切不過了。說到龐統,可以說也間接影響了三國的發展,一定有人質疑這句話,認為鳳雛沒有這樣的影響力,但是我們用邏輯上的推斷,確實可以有這樣的結論的可能性。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截圖 2020-10-16 下午9.11.40.jpg
這篇的標題應該是江淹隨筆,但江先生的名氣有些薄弱,為了提升這篇的點閱率,只好改為江郎才盡,這點必須說明之。江淹,魏晉南北朝人,其初期的作品,擲地有聲,甚得好評,是個名文才子,可是到了晚年,文思忽然滯澀,寫出來的文章,不但沒有進步,反而慘不忍賭,這實在太不像話了,所以大家以江郎才盡,來形容對他的失望。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截圖 2020-10-15 下午9.48.34.jpg

有關諸葛亮的事跡,坊間有太多的評論,三國演義也有細緻的描述,當然陳壽的三國誌中,有比較中肯的敘述,而我在古今隨筆中的中國三大軍師裡,也簡單的提過對孔明的看法,不過,諸葛亮在中國民間是忠孝節義的代表,事實上也堪稱如此,但對他的功過,輿論褒貶不一,論點良莠不齊,以一個歷史愛好自詡的我,如何不隨談這智慧之星的風采呢?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羽扇綸巾・周瑜

在三國諸多英雄之中,周瑜應該是翹楚之一,只可惜中了三國演義的毒,被羅貫中寫成一個心胸狹隘,嫉妒心極強的人,事實上,歷史上除了三國演義外,在其他的史料中,對周瑜沒有任何肚量狹小的記載,反而正面的居多,如: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截圖 2020-07-27 下午8.50.05.jpg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箭在弦上的陳琳

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操謂之曰:「汝前為本初作檄,但罪狀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左右勸操殺之,操憐其才,乃赦之。」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截圖 2020-09-06 下午2.27.41.jpg

中國歷史上,如果要選拔最笨的皇帝,那晉惠帝司馬衷,可能會是首推第一人,他留下的故事最膾炙人口的就是 " 何不食肉糜? " ,另外一個是 " 為公乎?為私乎?,可是我今天一定要為他說幾句公道話,因為他比起許多皇帝好多了,比起台灣的政客好多了⋯⋯為什麼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曹操背時遇蔣幹

在中國的三國時期,一個人才濟濟的年代,蔣幹,因為一本《三國演義》,被寫的猥瑣不堪,雖非卑鄙,卻也跡近浮猾輕狂的人物,在歷史的洪流裡,蔣幹算是渺乎其小,微不足道,可是後世將他寫成一個面貌醜陋、舉止詼諧的小丑,對他的輕視,從「曹操背時遇蔣幹」的俚語,就可以窺知端倪,蔣幹變成幫倒忙的代名詞。事實上的蔣幹真的如此嗎?我不願去辯解,也不會幫蔣幹申冤或叫屈,但是提供幾個事實的情況,給各位参考與深思: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727427_122147553184_2.jpg

三國時代的劉備,也就是蜀國的開國君主,他的兒子也是繼位者,叫做劉禪,字公嗣,又字升之,可是大家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習慣叫劉禪小字「阿斗」,而且常常會用「扶不起的阿斗」來指他政事無才幹,闇弱無能、賢愚不辨等等,即使是智冠群倫的諸葛亮也扶不起,除了「扶不起的阿斗」這個封號,劉禪也是成語「樂不思蜀」的典故製造者,這兩句都是負面評價,但是綜觀史書(《三國演義》算是小說)記載,這樣說劉禪,實在很不公平,因為劉禪儘管就算稱不上是一位大有作為的明君,卻也絕對不是一個低智無能的庸主,很多替他抱屈申冤的文章也逐漸浮上檯面(),本文也是其一。(筆者按:那些文章寫的很不錯,但是抄來抄去的,搞不清楚誰是原作者。)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截圖 2020-10-16 下午9.13.50.jpg

從年輕研讀歷史到現在,總有許多發現,發現歷史上許多定論,實在是有欠公允,甚至很喜歡落井下石,這與現今台灣的媒體新聞或政論節目很像,搞了老半天原來這是一種遺傳……所以說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完全正確的說法,像是看本三國演義,就把孔明當成神了,把周瑜寫成量窄小人了,這也就算了,什麼扶不起的阿斗…,雍正弒父篡位…袁世凱十惡不赦等等……,這些「史料」啊,只要肯多讀點書,就會發現「那啊米是安ㄋㄟ」,呵呵,不談這些了…我們今天來聊聊趙括這個人的歷史評價吧!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橫看成嶺側成峰

有朋友問我,你酷愛歷史,也喜愛寫作,那請問你,文學和歷史你更喜歡哪一類?我的回答很簡單,自古以來,文史哲不分家,司馬遷是《史記》的作者,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在記錄歷史的過程中,也要有哲學家的邏輯思維與推論吧,朋友聽完露出了微笑說:「我就知道你會這樣說…」,那你最欣賞哪位作家呢?我想了想,糾正他說,應該不是「哪位」,而是「哪些」吧!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27668215_x.jpg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截圖 2022-12-03 下午9.33.18.jpg

 

本文巫山雲雨原載於〈蒼穹未央〉部落格之古今隨筆,發表於二零一三年一月六日凌晨二點十三分,本次特列為網誌十年精選文之一,以饗讀者,自娛娛人也。以下原文: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寒梅著花未

冬天的腳步,已經緩緩地、靜悄悄的⋯⋯在十一月下旬即將結束前來臨,在台灣,冬季本就不長,近十幾年來溫室效應下,更是縮短了它每年存在的時間與空間⋯⋯,看來 2017年的冬季,算起來應該頂多也是二個月吧!就年頭年尾各一個月囉!這對我來說,也許也能算是個好事吧!畢竟對於冬天的喜愛,早就從生理面提升到精神面了啊!(請參閱篇尾延伸閱讀文章)對於季節與氣候,也許真的能去影響一個人的情緒與思維,但是,不可諱言的⋯⋯冬天總是陪伴著我們從舊有一年終到新的一年頭,象徵著開始與結束的季節⋯⋯,也給人無限的遐思,無數的檢討與計劃⋯⋯。

對筆者而言,總也是這樣的,不論從生活上、工作上⋯⋯,每年到了歲末年初,(也就是大約在冬季)充塞自己的都是年度的檢討與新年度的計劃,看看自己進步了多少?失去與得到的是什麼?人生的願景是否逐漸的接近?能否改變的是什麼?無可奈何的又是什麼?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大環境與小空間,彼此之間是否能找到契合的渠道?大概就是這樣,這也是冬天給筆者的另類意涵吧!但是,看著自己所處的環境與人、事、物⋯⋯種種的物換星移⋯⋯,給人總是不勝唏噓的感觸,畢竟生於斯長於斯,看著自己生長的地方,如此的沈淪,怎能不感嘆這數十年來的轉變呢?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龍壁.jpg

康熙、雍正與乾隆,這三朝不但是清朝的盛世,更是中國第三個黃金時代,史學家稱之康乾盛世,

可能是雍正只有短短的十三年,就簡單的將其省略,這對雍正皇帝來說,真的不太公平,事實上,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狗能贏馬嗎.jpg

在三國的眾多英雄偶像之中,文的翹楚當為諸葛孔明也,武的將領之中,就各有各的粉絲群了,除

了關羽、張飛等名將外,趙雲的粉絲也不遑多讓,以非官方的統計資料顯示(就是日本三國志電玩統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年號到謚號

每當酒酣熟熱的夜晚,與知己好友閒聊時,總會談談歷史,曾經有人問過,滿清十三皇朝,但是只有十二帝,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說穿了,相當的簡單,就是清太宗皇太極有兩個年號,分別為後金汗國的天命與改為大清朝後的崇德,這兩個年號,如此而已,但是就從這個話題,可以衍生出很多的主題,也相當的有趣,相信很多讀歷史故事的人,也沒有發現。

首先,我們稱清朝的皇帝,大都習慣用康熙、雍正與乾隆這種年號來稱謂,大家不會稱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的姓名)為清仁帝,但是會稱劉恆為漢文帝,劉啟為漢景帝(文景之治),為什麼稱清帝慣用年號,而稱漢帝卻用謚號,而稱唐朝的李世民為唐太宗,這時又換成了廟號了,呵呵,這可真的是絕了,要談這個問題,得先弄清楚皇帝的廟號、尊號、謚號、年號與御名,相互之間關係,才搞的清楚,筆者會用相當白話的文字來敘述,這樣學史才有趣味。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20160814131222.jpg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其故事鄉野小童皆可耳熟能詳,從史記淮陰侯列傳到稗官野史,從古至今後人評論不休,本人珍藏泛歷史書籍不下一千餘冊,每觀其行與為,皆有另一種感觸,見解也與諸子百家略有不同矣! 今夜藉由〈古今隨筆〉舒發另一種思維,不啻為韓信剖析一番,以下:韓信本一鄉野庶民,初期受跨下之辱,漂女乞食而聞名於史冊,後提劍投效項梁,當一名執戟郎中也就是低級軍官,項梁死後自然成為項籍的麾下,但不受重用故背楚投漢,可劉季也看不出他有何能耐,先給他個連敖,後因夏侯嬰將軍推薦才當上治粟都尉,只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強力向劉季說此人國士無雙,遂拜為大將!

IMG20160814122223.jpg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宮新韻.jpg

讀了超過一千本的歷史相關書籍後,我始終覺得西楚霸王項羽與虞姬的故事,真的很有爭議,也就是說「霸王別姬」的情節,我個人深深懷疑是個虛構的故事,懷疑的基礎來自於虞姬,說的白話些,筆者認為根本沒虞姬這號人物,既然沒有虞姬,那霸王也就無「姬」可別了,是不是?到底有沒有虞姬?我提出我的看法,大家來研究研究!首先,虞姬在正史上,僅出現於史記,也是唯一的一次,而原文照錄如下: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