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的劉備,也就是蜀國的開國君主,他的兒子也是繼位者,叫做劉禪,字公嗣,又字升之,可是大家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習慣叫劉禪小字「阿斗」,而且常常會用「扶不起的阿斗」來指他政事無才幹,闇弱無能、賢愚不辨等等,即使是智冠群倫的諸葛亮也扶不起,除了「扶不起的阿斗」這個封號,劉禪也是成語「樂不思蜀」的典故製造者,這兩句都是負面評價,但是綜觀史書(《三國演義》算是小說)記載,這樣說劉禪,實在很不公平,因為劉禪儘管就算稱不上是一位大有作為的明君,卻也絕對不是一個低智無能的庸主,很多替他抱屈申冤的文章也逐漸浮上檯面(按),本文也是其一。(筆者按:那些文章寫的很不錯,但是抄來抄去的,搞不清楚誰是原作者。)
有人開玩笑說,會有「扶不起的阿斗」,其實兇手有兩人,一個是趙子龍在千軍萬馬中救主時,兵戈馬亂,可能嚇著了少主子,要不就是劉備摔阿斗於地時,把兒子給摔笨了,當然這是玩笑話,劉禪身子骨好的很,活了六十有四,比他老子還長壽呢,而且在位長達四十一年,這裡插句話,他寵幸宦官黃皓是最後五年的事,所以有人說是黃皓害蜀漢滅國的,這也是天大的笑話,有沒有黃皓,蜀漢都會滅的,有助燃性,沒必然性。劉禪據《三國志》記載,是由劉備的妾室甘夫人所生,是劉備三位庶子中最為年長的,可是他應該
也不是長子,反正也不可考了。(沒有嫡出的?)首先我們來討論,劉禪繼承帝位時,年僅17歲,繼位初期也確實聽從父親的遺命,放權於丞相諸葛亮處理軍政大事,「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直到諸葛亮死後,據《三國志》記載,劉禪廢除了丞相制,設立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三職互相制衡,軍政事務分開,請注意,這時候的劉禪26歲,後來「乃自攝國事」,提出「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由蔣琬、費禕、董允等人主政,修生養息,累積蜀漢自我的實力,親自處理除了對外戰爭之外的國內軍政事務,劉禪大權獨攬,徹底解決了蜀國多年的「咸決於丞相」的政局。
劉禪自攝國事近三十年,在詭譎、爾詐我虞的三國時代,如果他只是貪圖玩樂享受;不思進取;生活腐化的公子哥,以三國最弱的蜀漢而言,根本撐不了幾年,更遑論三十年了,相對的,劉禪應該是腳踏實地與韜光養晦的治理國家,他不僅有著豁達的氣度,也有相當的智慧,所以劉備在遺詔中說:「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而諸葛亮也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請注意諸葛亮是一個不阿腴奉承的人,甚至很少誇人)在其他的正史中,也有很多中肯的評價:《晉書‧李密傳》張華問李密:「安樂公(劉禪)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三國志》盧弼集解引周壽昌說:「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與「恐傳聞失實,不則養晦以自全耳。」(這句指的是樂不思蜀的行為,有關樂不思蜀的故事,本文不再贅述);陳壽於《三國志》中也認為劉禪是「素絲無常,唯所染之」,所以得諸葛亮輔助是「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寵信黃皓卻是「惑閹豎則為昏闇之後」。
綜觀上述的史書記載,相互對應且居中揣摩,用邏輯的推斷,劉禪雖說不是雄才大略(事實上,就算有也發揮不了,蜀漢太弱了),但也算是一明君了,怎麼說呢?首先,劉禪反對北伐,但是面對諸葛亮的治國方略,劉禪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變」的道理,故他仍是默默的支持且完成了領導集團的穩定和諧,這就可以算是一個具有寬容大度的政治家了,所以「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是正確的。(劉禪曾規勸急於北伐的諸葛亮:『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只是諸葛亮聽不下去罷了)。
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發揮他的治國理念與方針了,他告誡蔣琬對於曹魏不要輕舉妄行,「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劉禪對於姜維也諸多制衡,令其屯墾漢中的沓中,那時劉禪已經46歲了,早就獨當一面了,雖然後來鄧艾偷渡陰平大軍壓至成都,諸葛瞻領兵迎戰,但戰敗亡,為了保全子民,免於被曹魏屠城而降,劉禪這樣作,不失為上策,也稱得上是「天資仁敏,愛德下士。」的了。(難道要死守等姜維來救?那邊還有鍾會呢!)
三國時期,所有的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就是劉禪,我前面有提過了,四十一年之久,而三國中最弱的也是蜀漢,以最弱國卻在位最久,在群雄割據、兵連禍結的戰亂年頭,劉禪,肯定有其過人之處,諸葛亮的輔佐只有前十一年,後三十年才更是重點,我們從劉禪處理魏延造反的事來看,可窺之一二:魏延造反,卻誣奏楊儀造反。劉禪聽完魏延表奏,馬上提出疑問,說:「魏延乃勇將,足可拒楊儀等眾,何故燒絕棧道?」,而魏延被殺後,劉禪也沒有對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算是刀切豆腐兩面光。
當然,劉禪也有其弱點,尤其在婚姻生活上,先娶敬哀皇后(張飛長女),很明顯的懷柔政策,敬哀皇后於237年去世,又再娶張皇后(張飛次女),更明顯的,劉禪無法選擇自己所愛的人,所以有一些宮闈傳聞(其實不是傳聞,只是語焉不詳),但是這些也並不影響他的政績,總之,「樂不思蜀」是劉禪的韜光養晦,而「扶不起的阿斗」更是以訛傳訛,甚至可以說是小說的藝術加工,我們應該還劉禪一個公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