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八歲即位,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當然以掌權加在位最久的應該是乾隆帝,不過以歷史紀錄上就是他無誤,康熙是清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所以本篇也是〈清朝入關後的皇帝〉系列倒數第二篇,康熙帝的生平事蹟與乾隆帝一樣的膾炙人口(光是戲劇、小說……等等不勝枚舉),所以基本上,本篇也大多是從維基百科上來編纂如下,不過仍然是有加上部分自己的意見與看法: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八歲即位,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當然以掌權加在位最久的應該是乾隆帝,不過以歷史紀錄上就是他無誤,康熙是清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所以本篇也是〈清朝入關後的皇帝〉系列倒數第二篇,康熙帝的生平事蹟與乾隆帝一樣的膾炙人口(光是戲劇、小說……等等不勝枚舉),所以基本上,本篇也大多是從維基百科上來編纂如下,不過仍然是有加上部分自己的意見與看法:
《十全老人・乾隆》是蒼穹未央網誌中〈古今隨筆〉單元,〈清朝入關後的皇帝〉系列之第七篇,本篇有別於之前六篇,是用維基百科中的內容去刪節與編纂而成的,原因倒不是自己懶得寫(坦白說有一點)……實在是乾隆皇帝的事蹟大家已經很清楚了也沒什麼新意,倒是在篇後附上《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張宏杰著)這本書的章節目錄,給大家一個耳目一新的深入想像空間(本篇必讀的部分喔),沒辦法這本書已經買不到,這也是一種另類的顯現吧!,以下:
嘉慶帝,愛新覺羅永琰(怕自己的兄弟避諱自改名顒琰)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任皇帝,他登基為帝的前四年,上頭還有乾隆這位歷史上最有權力的太上皇,所以,一直等乾隆皇晏駕後,他才真正的做實這個帝位,也在親政五天內將號稱「二皇帝」(老外說的)的和珅給扳倒並逮捕,迅即下詔宣布其二十大罪,將和珅賜死,抄沒其家產,親政僅十五天,就將其一黨全部打倒,清政府歲入七千萬兩白銀,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閣臣,其所蓄當一國二十年歲入半額而強,時人謂「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在《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張宏杰著)這本書中的第十章,寫到了嘉慶帝……篇章名為:「他的兒子,英明偉大到一事無成」,既然說嘉慶帝英明神武,為何又一事無成?到底嘉慶皇帝在位這二十五年,做了些什麼呢?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原名綿寧)年號道光,故歷史學者通稱道光帝,道光帝是清朝第一位以嫡長子身份入繼大統的皇帝(所以前面五位皇帝都不是喔),道光帝在繼位之前,其騎射武功在嘉慶帝諸子裡相當聞名,亦習得一手好槍法,嘉慶十八年(1813年),因天理教癸酉之變,取出宮中禁用的鳥銃,連殺二敵的英勇表現,被封為智親王,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嘉慶帝到熱河木蘭圍獵,嘉慶帝當時「身體豐腴,精神強固」,二十四日,到達熱河行宮,「聖躬不豫」,二十五日,病情嚴重,當夜崩逝,死因不明,據今日推測,嘉慶帝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年逾花甲,身體肥胖,天氣暑熱,旅途勞頓,誘發腦中風或心臟病而卒死,軍機大臣依秘密建儲制度開啟鐍匣,綿寧繼位,是為道光帝。
道光年間,積極整頓鹽務、河運與漕運,但鴉片戰爭的結果,顯示財用不足,國勢中衰;清文宗即位,以求富足為第一要義,年號因稱「咸豐」,清文宗咸豐帝愛新覺羅奕詝,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七位皇帝,據說,他的父親道光帝,在他與恭親王奕訢之間,於立儲上游移不定……最後,受帝師杜受田的指導,咸豐帝終於以「仁孝」勝了恭親王的「文武雙全」(背後有一段故事),順利登上帝位,咸豐帝是秘密建儲的最後一任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握有實權的皇帝,但是,臨終前對朝政事宜不合理的安排和權力制衡,使朝臣和後宮在有關朝政和國事方面展開逐鹿,間接導致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聯手打倒了顧命八大臣,最後讓慈禧掌權近半個世紀之久。
同治帝,愛新覺羅載淳是光緒帝的堂哥兼表哥,五歲登基十八歲因病而亡,故同治這個年號存在了十三年餘……,有關於因病而亡,這個病官方的說法是天花,而民間流傳的是梅毒,基本上不可考證,但是以這兩種病的可能性是最高的。同治在位十三年,但親政大約只有一年,實在是相當可惜,因為同治親政時,列強未有入侵,且太平天國已滅,並而開始興辦洋務,同治帝頗有發憤圖強之心,但是這個「同治中興」似乎僅能算是曇花一現,相當可惜。
這一篇《力枉狂瀾・光緒》是筆者在新冠防疫期間,宅在藏閣裡寫的第二篇〈清朝入關後的皇帝〉系列文,我筆耕的順序是由最接近目前的時間點往前寫的……每次發表完畢,會將連結整理於篇尾,供網友、格友們大家參考,僅此自娛。以下:
清朝的宣統帝是愛新覺羅溥儀先生,滿清的遜帝,也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末代皇帝,溥儀先生的人生起伏跌宕,以中國歷史來說,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首先,他三次登基三次退位,第一次是宣統帝當了三年,那時他是個年僅三歲的小孩,什麼都不懂……第二是張勳復辟他當了十二天的皇帝,當時他正好是十二歲,恐怕也是矇矇懂懂,年號仍為宣統,但政令僅限紫禁城內,第三次是大滿洲帝國的康德皇帝,這次當得最久,有十一年之久(含執政三年),總算是成年了,年為二十八歲,可惜是個傀儡君主,受制於日本人,還因此成為戰犯之身……造成後半生一段囚禁的歲月。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英年暴斃離奇駕崩,年僅五十歲,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所發生的一個謎案,人們懷疑趙光義謀殺兄長而篡位。有關記載以僧文瑩的《續湘山野錄》最為著名,但是《續湘山野錄》與宋史紀事本末記載,文詞內容頗有出入,要相信哪一個呢,其實我們先相信兩邊寫的都一樣的地方,從相同處探討,再從別的文獻中尋找,之間的異同,最後對照出兩人之間,在發生「燭影斧聲」事件前後幾年的作為,大概離事實就不遠了。
康熙、雍正與乾隆,這三朝不但是清朝的盛世,更是中國第三個黃金時代,史學家稱之康乾盛世,可能是雍正只有短短的十三年,就簡單的將其省略,這對雍正皇帝來說,真的不太公平,事實上,歷史對雍正有欠公允的事多著呢,但這不是今天的主題,就此先略過,今天的古今隨筆,要談的是這所謂的中國第三個黃金時代,康乾盛世,真的如歷史學家所言嗎?
寫了一篇 " 閒談 " 之後,應網友要求 (自己講的),看不過癮,故嘔心瀝血 " 再續談中國狀元 " ,這次選了幾個狀元,敘述其如何當上狀元之事跡,再給與其封號為某某狀元,如此寫下去或許可以出一本書了,那書名,可以學雍正朝的" 百官行述 “之另一個書名:冠纓百醜圖,前面要加一個狀元,「醜」要改成「態」,再把淺談的內容稍為修改成為序,但這樣的書,若要風行,是緣木求魚的。不再贅言,先從唐朝玄宗開元十九年的狀元王維說起。
有一本世界級的書,書名為 " 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一百人 " ,原文:The 100 : A ranking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ersons in history. By Michael H. Hart ,這本書曾經引起很大的爭議(因為耶穌與穆罕默德的排名),但這不是今天我要寫的主題,筆者今天要講的是中國人能入圍一百大的不過只有八人,而其中第86名也是中國排名第六的隋文帝楊堅, 他會入圍而且名次尤在毛澤東與孟軻(孟子)之上,頗令人費解,其實說穿了,他的貢獻就是發明與制定了科舉制度,是世界歷史的一大進步。中國的科舉制度,肇基於隋,確立於唐,至此以後各朝都盛行不衰,一直到清王朝壽終正寢,才劃下句號。 即使如此台灣現有教育升級的基測,公務人員的高普考試,等等不也多少受了這些影響。
最近與內子拿起「雍正王朝」的電視劇DVD,開始重新觀看起來,這是這幾年來的習慣,反正家裡的DVD也算不少,全看完一遍,大概又過了一年也說不一定,每天晚上就把它當成安眠藥用,不過對我而言是無效的,但對內子而言,是相當有效的。
四、 心虛畏魂陵寢:提到這一項,可以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為沒法證實就算了,史料上也只能發掘一些來,引發個人的判斷,首先談雍正為什麼要另葬清西陵,他原在遵化起山陵,施工中發現土質不好,改向房山現勘查陵地,但沒有發現理想的地點,最後相中易縣泰寧山,才開始清朝於東西兩陵間葬諸帝的制度。
雍正皇帝繼位之謎,清初宮廷三大疑案,喜歡歷史的我當然不會放過,不過隨著韶光任苒,見解已大為不同,有關雍正繼位的觀點有三,即篡位說,合法繼位說與自立說,關於篡位說的書籍多到不勝枚舉,更別談拍成電影、電視劇與寫成小說等等的文藝創作,代表作品首推孟森(心史)先生的〈清代史〉正中書局,〈清初三大疑案考實〉等等,心史先生是偉大的清史專家沒人可以否定他的地位,這也是篡位說最為人們所接受的原因,另歷史小說家也是歷史學者的高陽先生在所著〈清朝的皇帝〉一書中也支持這種說法( 共三冊,風雲時代)。
三國時期的楊修,名氣僅次於孔融,是名士級的人物,孔融最有名的事,是讓梨給兄長,冷笑話裡常說的是,因為大的梨子,其實是有蟲的,孔融有瞄到,故而讓之,這與華盛頓砍櫻桃樹,乃父誇其誠實,實因華盛頓手中的斧頭尚未放下之故,呵呵,同工異曲之妙矣,而楊修呢?三國演義裡說,他是因為一句「雞肋」而被曹操給處斬的,「雞肋」啊!食知無味,棄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