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古今隨筆 (364)
- Sep 22 Fri 2023 11:52
不勝怏怏・況是無聊
- Sep 20 Wed 2023 09:59
淺談濠梁之辯
〈濠梁之辯〉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相當普遍,由其是辯論時,最常被拿來 引用與應用,事實上,筆者今天會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評論,而且是完全相反的兩個角度,至於格友們認同哪一個,希聽尊便,筆者並無議異,篇名寫的夠清楚了,是「淺談」,雖然筆者的論述,常常跳脫一般傳統的說法,但是有一個優點,就是從不狡辯,而且邏輯性超強,這點長期的格友或網友,應該是有信心的。
- Aug 05 Sat 2023 06:42
話古今之得意
古時傳有詩四句,誦世人得意者而云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大家好好的想一想,古時候的人,以這四件事情,做為人生四大樂事,當然也是很有道理的,古中國以農立國,若久旱逢甘雨,不但是樂事,簡直比股票上了八千點還重要哩,這可是眾生的命啊!要不然再旱下去,會餓出一堆人命的,而他鄉遇故知,這自然也是種喜悅,可是講真的,比起前一句,落差頗大的呢,也就是說,雖然都是喜,都是得意,但是「激情」度是差蠻大的。
- Jul 18 Tue 2023 13:55
還君明珠雙淚垂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唐‧張籍 ---節婦吟---
這首詩最讓人耳熟能詳的就是「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也就是這兩句的應用最廣,不過呢,這首詩的解讀就各有不同了,當然作者的原意最絕,居然是一首政治詩呢,今天筆者就節錄三種解讀,供網友們欣賞一番了,至於喜歡哪一種都沒關係,反正重點是自己喜歡就好:
- Jul 04 Tue 2023 16:30
淺談冰淇淋古今
似膩還成爽,如凝又似飄。 玉來盤底碎,雪向日冰銷。〈詠冰酪〉・南宋・楊萬里冰淇淋是許多人喜愛的食品,我也不例外,而且小時候是更愛吃,從平民的小美冰淇淋,到昂貴的31冰淇淋,以至貴族式的哈根達斯,在台灣從許多年前起,都可以吃的到,算是經濟起飛的另類見證,近十餘年來,義大利的手工水果冰淇淋,也是風靡了各大城市的百貨公司專櫃,遞造了很好的佳績,但是冰淇淋的故事,可就比較少人了解了,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冰淇淋的歷史與故事吧!
- Jun 28 Wed 2023 08:46
曾經滄海難為水
- Jun 27 Tue 2023 19:20
落花時節又逢君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
唐朝的李龜年,是國家級的藝人,早年入梨園,善歌,能演奏篳篥、羯鼓等多種樂器,又能作曲,想當然爾,是本土天王,而且是橫跨影、歌界雙棲名星,他以創作《渭川》一曲而得到唐玄宗賞識,換成現今演藝界的名詞,就是A咖中的A咖呢,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駐唱,所以杜甫才會有前兩句:「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 Sep 11 Sun 2022 12:24
台灣的類清談
好久好久沒有寫〈古今隨筆〉這個單元了,翻開網誌的紀錄,上一篇是去年十一月下旬,而且還是「舊酒新瓶」系列,故若以新作為標準而言,必須推到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五日那篇《不問蒼生問鬼神》……嗯嗯,沒錯!快要滿七年了,這實在有點不可思議了,所以,本篇無論如何都必須趕緊「補給」一下,呵呵,與今天的主題相關的文章有四篇,已經放在篇後的延伸閱讀裡了(當然在文中也會陸續引用登場),基本上,這四篇裡有三篇完成於二零一二年,那個時候的未央格主我,還有著「憤世忌俗」的精力,所以寫起來感覺振振有詞……而另一篇則是舊酒新瓶,重點是該篇尾的格主按(有兩點),而闊別十年後的今天再來談談「清談」,也許別有一種氛圍……至於是什麼樣的情境?其實,筆者是非常悲觀的,但是也是只能無奈的希望自己想太多了……也許這都是天命吧!
- Nov 08 Mon 2021 16:29
得意詩句話古今
舊傳有詩四句,誦世人得意者云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大家好好的想一想,古時候的人,以這四件事情,做為人生四大樂事,當然也是很有道理的,古中國以農立國,若久旱逢甘雨,不但是樂事,簡直比股票上了八千點還重要哩,這可是眾生的命啊!要不然再旱下去,會出一堆人命的,而他鄉遇故知,這自然也是種喜悅,可是講真的,比起前一句,落差頗大的呢,也就是說,雖然都是喜,都是得意,但是「激情」度是差蠻大的。
- Nov 08 Mon 2021 16:09
除卻巫山不是雲
- Nov 08 Mon 2021 15:58
橫看成嶺側成峰
有朋友問我,你酷愛歷史,也喜愛寫作,那請問你,文學和歷史你更喜歡哪一類?我的回答很簡單,自古以來,文史哲不分家,司馬遷是《史記》的作者,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在記錄歷史的過程中,也要有哲學家的邏輯思維與推論吧,朋友聽完露出了微笑說:「我就知道你會這樣說…」,那你最欣賞哪位作家呢?我想了想,糾正他說,應該不是「哪位」,而是「哪些」吧!
- Nov 08 Mon 2021 11:51
雲中誰寄錦書來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李清照在《一翦梅》這闕詞中,細膩深婉的抒寫了這兩句,在海峽兩岸的華人文學世界裡,埋下了一顆疑問的種子,這疑問如漣漪般,一直在古今文人墨客的心田裡發散,很羞澀很內斂的渲染…到底…獨上蘭舟,何需輕解羅裳,難道穿著羅裳就不能上蘭舟嗎?又,在戶外解開羅裳難道不會不雅嗎?(應該是香豔否?)而,古代女子羅裳之下穿的是什麼呢?這一連串的疑問,總的來說,分成兩種說法,而這兩種說法,誰也說服不了誰,變成了自由心證了,今天,就來看看蒼穹格主西河先生的解析吧!首先,先來欣賞整闕詞的全貌,才不會斷章取義喔!
- Nov 08 Mon 2021 11:35
扶不起的阿斗
三國時代的劉備,也就是蜀國的開國君主,他的兒子也是繼位者,叫做劉禪,字公嗣,又字升之,可是大家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習慣叫劉禪小字「阿斗」,而且常常會用「扶不起的阿斗」來指他政事無才幹,闇弱無能、賢愚不辨等等,即使是智冠群倫的諸葛亮也扶不起,除了「扶不起的阿斗」這個封號,劉禪也是成語「樂不思蜀」的典故製造者,這兩句都是負面評價,但是綜觀史書(《三國演義》算是小說)記載,這樣說劉禪,實在很不公平,因為劉禪儘管就算稱不上是一位大有作為的明君,卻也絕對不是一個低智無能的庸主,很多替他抱屈申冤的文章也逐漸浮上檯面(按),本文也是其一。(筆者按:那些文章寫的很不錯,但是抄來抄去的,搞不清楚誰是原作者。)
- Nov 08 Mon 2021 11:25
良禽擇木而棲之
張松與法正是三國時代益州劉璋下的高級官員,尤其是張松官至「別駕」,也就是僅次於州牧與治中下的第三號人物,相當於現今的第二副省長,而當時的益州劉璋,已成為半獨立狀態的國家,(也可以說是軍閥割據)所以其位甚高,但是張松與法正,在歷史上是背主求榮的腳色,沒有這兩位諸葛亮的隆中對,未必能實現,可以說這兩位是小人,但歷史卻褒大於貶,(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皆如是評斷)只因為他們扶的是劉備。
- Nov 08 Mon 2021 11:16
落花時節又逢君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
唐朝的李龜年,是國家級的藝人,早年入梨園,善歌,能演奏篳篥、羯鼓等多種樂器,又能作曲,想當然爾,是本土天王,而且是橫跨影、歌界雙棲名星,他以創作《渭川》一曲而得到唐玄宗賞識,換成現今演藝界的名詞,就是A咖中的A咖呢,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駐唱,所以杜甫才會有前兩句:「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 Nov 08 Mon 2021 10:50
還君明珠雙淚垂
- Nov 08 Mon 2021 10:27
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這一首唐詩很有點特別之處,怎麼說呢?首先是作者張繼,這位唐朝詩人的知名度,比起李白、杜甫這個等級來,只能算是二線,也就是現在常說的B咖,可是光是寫了一首《楓橋夜泊》,其膾炙人口程度,直逼李白的《靜夜思》,什麼是《靜夜思》呢?就是「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這首連國小國中同學都可朗朗上口,耳熟能詳的詩句。
- Sep 21 Tue 2021 16:15
風從哪裡來
古時候的君主,常常出人意表的問一些很值得深思的話,例如晉惠帝在自己的御花園裡聽到青蛙叫聲,還會問這青蛙叫,是為公乎?為私乎?(請参閱《何不食肉麋?》)而楚襄王在蘭台遊山玩水,也研究起風從哪裡來?風對不同人有不同的意義,伴遊的臣子宋玉,還因此寫了幾篇佳作,流傳千古呢,這個宋玉就是「美如宋玉,貌若潘安」的宋玉,他天資聰穎,才華出眾,長相當然沒話說,風流倜儻也,雖然仕途不怎樣,不過這篇【風賦】與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巫山神女等故事,都成為千古美談呢。這大王雄風的故事一開始……:(咖啡色的原文,可以跳過不用看)楚襄王在蘭台宮遊覽,宋玉、景差隨侍。有風颯颯吹來,楚襄王便敞開衣襟迎著風說:「這風多爽快啊!這是我和平民百姓共同享有的麼?」宋玉回答說:「這只是大王您一個人獨自享有的風罷了,平民百姓哪裡能與大王共同享有它呢?
- Sep 12 Sun 2021 11:42
姓氏名字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