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古今隨筆 (36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破浪之馬.jpg

在三國的眾多英雄偶像之中,文的翹楚當為諸葛孔明也,武的將領之中,就各有各的粉絲群了,除了關羽、張飛等名將外,趙雲的粉絲也不遑多讓,以非官方的統計資料顯示(就是日本三國志電玩統計),趙雲的粉絲有超越成武將第一名的趨勢呢,無論如何,趙雲在三國的名氣排名裡,絕對是A咖的等級的。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紹興柯岩 008.jpg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及政治和民間對於「正統」的推崇,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彊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紹興柯岩 042.jpg

在三國歷史的舞台裡,曹操可以算是第一男主角了,但是曹操其實是有許多謎的,例如其身世就有二種說法;再者說他為何不自立為帝;曹操好色否?他真的是奸臣嗎?死後真有七十二疑塚?曹操治理下的社會福利好嗎?這些種種,筆者將分述節錄整理於本篇《曹操隨筆》與下一篇《曹操續筆》中。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養祖父是宦官曹騰,歷侍四代天子,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漢靈帝時官至太尉,《三國志》記載曹操的遠祖是漢代初期的相國曹參,而劉宋裴松之《三國志注》曹操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從兄,若真如此,則曹操為漢惠帝太僕夏侯嬰的後裔,但是從曹氏與夏侯氏通婚之勤,似乎答案沒有這麼簡單。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窗花.jpg

本篇《寂寞梧桐》是《銅雀春深》的續篇,主角當然還是二喬,篇名也還是用留白的手法,《寂寞梧桐》的背後涵意,就是「深院鎖清秋」啊,李後主的詞:「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跟《銅雀春深》的「銅雀春深鎖二喬」是一個意的,表過就算,請閱續集: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銅雀春深

這一篇文章,若是依【蒼穹未央】之前例,應該稱為《二喬隨筆》,然後還會寫個《再筆》,算是上下兩集,且一併收錄在﹝古今隨筆﹞這個單元裡,但是如今筆者不願妄自菲薄的引用,雅致一些,用留白的手法,篇名就成了《銅雀春深》了,因為唐代詩人杜牧曾寫過:「折戟沉沙鐵未銷,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如何?這就是今天的主題「二喬」,這樣下標題,其實很吃虧,因為對網路上的搜尋而言,「二喬」會比「銅雀春深」來的多的多,這樣格子與文章的曝光率,都會增加的,不過無所謂蒼穹未央】又不是商業網站,不圖那個虛名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羽飄逸.jpg

由古至今,整理節錄詩的文化史:《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原本叫《詩》,共有詩歌305,因此又稱「詩三百」,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因此稱為《詩經》。漢朝毛亨、毛萇曾注釋《詩經》,因此又稱《毛詩》,《詩經》中的詩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名君與明君

名君與明君,這兩者之間定義上,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但是又相互可以相容之,有名氣、名望的君主,雖不一定是有道明君,但是也可以是,相反而論之亦同,而名氣、名望,又有分好的與不好的,遺臭萬年的;萬古流芳的,都算是有高知名度的,只是遺臭與流芳的差別而已。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古亭.jpg

在筆者的歷史論述中,清朝可能是主題最多的朝代,次之,就是三國了,事實上,以一般人的認知來說,三國故事是遠遠超過清朝的,這當然與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有很大的關係,在膾炙人口的傳播下,這是必然的,而也因此種下了歷史的誤讀之根源,這也很自然,真實的三國史實,我們雖無法確切的得知一切,但是可以非常肯定的說,絕非羅貫中先生寫的那樣。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愛斯基摩的雪景.jpg

週日之夜公出北上,在高鐵上休憩之餘,戴上耳機,聽著優揚的樂曲,忽之悸動下,是這首韋瓦第四季之冬,興到神來,就打開筆電寫下了這一篇散文,所以除了楔子外,本文中百分之八十,是在時速三百公里下完成的,不能不說是一種科技下的創舉,個人的創舉,呵呵。

 ‧‧          ‧‧          ‧‧          ‧‧          ‧‧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古今高雄港

在「蒼穹未央」裡的﹝古今隨筆﹞單元,幾乎都是以歷史人物為主,要不就是以物、事件等等為主題,一直到今天已經寫了一百多篇了,也十幾萬字了,突然的心血來潮,想以地名為古今的介紹,而且就是以〈古今高雄港〉來做為試金石,先從網路上節錄整理一番,畢竟地理不是筆者的強項矣!打狗港之名源自高雄歷史上的古稱──打狗,其語源為該地臺灣原住民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分支馬卡道族〈Makatao〉的稱呼「takao,後漢人譯為「打狗」。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北極閣.jpg

魏文長,生年不詳,卒於西元二三四年,義陽人,也就是今中國河南桐柏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深得劉備信任,但是為人高傲自大,野心高,一直想爭取表現,最有名的是曾向諸葛亮提出突襲長安之子午谷之計,但是不被採納。事實上,有關突襲長安之子午谷之計,在歷史上還是頗有爭議,有看法認為諸葛亮過於謹慎,因而失去大好機會,以此為魏延叫屈,亦有看法認為此計太過一廂情願,成功機率本就不高。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天生麗質難自棄.jpg

白居易的長恨歌,大概是古詩詞曲中,被後人引用與應用最多的詩詞了吧,我指的是句子的流傳應用數量,而不是比例,不信的話我可以一一的將其舉出來,讓大家一起來閒談一番:我按順序的列出,最先的這句是「楊家有女初長成」,這句最常的應用是改楊家為「吾家」,故為「吾家有女初長成」,至於接下來的「天生麗質難自棄」與「回眸一笑百媚生」,這兩句形容女人的自然美與嫵媚多姿,大家是絕對不會陌生的吧!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福岡城.jpg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送別》 詞:李叔同  曲:John Pond Ordway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

 

紹興柯岩 029.jpg

年羹堯生於西元1679年,卒於1726年,算一算活不到五十歲,字亮功,號雙峰,原籍安徽懷遠,改隸漢軍鑲黃旗,同進士出身,據安徽懷遠縣年氏宗譜記載,其原籍安徽懷遠火廟北年家莊牛王殿,明末遷安徽懷遠西南胡疃寺,清順治年間又移安徽鳳陽年家崗,後又遷居盛京廣寧縣,入漢軍鑲黃旗。年羹堯於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任翰林院檢討,康熙四十八年,皇子胤禛晉封為雍親王,並充任鑲黃旗旗主,年羹堯之妹年氏被選為雍親王側福晉,因此成為胤禛親信,同年,被抬入漢軍鑲黃旗並被任命為四川巡撫,任四川巡撫時,年羹堯寫信說:「今日之不負皇上,即他日之不負王爺。」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神武門.jpg

第四篇要上場的文選,是《古今隨筆選》,《古今隨筆》這個分類在「蒼穹未央」部落格裡,一直都是歷史的代名詞,所以「古」比「今」來的多些,不過《古今隨筆》也是被各大歷史論壇引用過多次的分類,還蠻頗以為意的,在本格子裡,也是有相當的群眾基礎的分類,不可等閒視之,《古今隨筆》是創格原老分類之一,堪稱「蒼穹未央」四大支柱之一。(看完段落的節錄後,有興趣看該文章者,請直接點擊篇名,即可進入內文)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紹興柯岩 032.jpg

鳥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桿。   清‧鄭板橋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還君明珠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唐‧張籍---節婦吟---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蘭亭集序.jpg

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集序》,是書法家王羲之所作,王羲之,西303年-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後遷居山陰,為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為南遷琅琊王氏士族貴胄,後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其書法師承衛夫人、鍾繇,鍾繇是三國時代著名的書法家,據說楷書就是他最初衍化出來的,在書法方面,與王羲之並稱「鍾王」,其書體稱為「鍾體」。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青天白日勳章.jpg

青天白日勳章,又稱青天白日大藍綬帶,為中華民國的軍職勳章,此勳章的頒授對象是保家衛國,抵禦外侮的有功軍職人員,其等級僅次於國光勳章,目前獲頒人數計有209人,此章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515日由國民政府公布《陸海空軍勳章條例》(現陸海空軍勳賞條例)時頒行。

青天白日勳章,在民間傳說有免死金牌之說,其原由來自黃百韜將軍之子,因犯殺人滅屍之罪行,三審定讞唯一死刑,後經由蔣中正總統的特赦,降為無期徒刑,有人就傳說是黃百韜將軍的遺孀,拿青天白日勳章去求情的,事實上如何不得而知,但是特赦是事實,也是感念黃百韜將軍忠勇殉國,至於免死金牌之說,恐怕是傳言居多吧!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竹簡.jpg

中國文學的演進與發展,如壁壘分明般的牆垣,經由西元前五世紀的詩經,走到一百年後的楚辭,發展到西元前二世紀的漢賦,到第二個黃金時代的唐詩,十一世紀的宋詞,十三世紀的元曲,而後明清的小說,乃至民國的白話文學,這樣的敘述,算是比較籠統的說法,如果要分的更明確些,應該先分韻文與散文才是,不過這不是筆者今天的重點,的介紹另有專文。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