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20160814131222.jpg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其故事鄉野小童皆可耳熟能詳,從史記淮陰侯列傳到稗官野史,從古至今後人評論不休,本人珍藏泛歷史書籍不下一千餘冊,每觀其行與為,皆有另一種感觸,見解也與諸子百家略有不同矣! 今夜藉由〈古今隨筆〉舒發另一種思維,不啻為韓信剖析一番,以下:韓信本一鄉野庶民,初期受跨下之辱,漂女乞食而聞名於史冊,後提劍投效項梁,當一名執戟郎中也就是低級軍官,項梁死後自然成為項籍的麾下,但不受重用故背楚投漢,可劉季也看不出他有何能耐,先給他個連敖,後因夏侯嬰將軍推薦才當上治粟都尉,只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強力向劉季說此人國士無雙,遂拜為大將!

IMG20160814122223.jpg

韓信也沒辜負劉邦的委任,率領一隊漢軍,滅趙,,,,魏等國這其中有名的成語有背水一戰,多多益善(小修武奪兵權後)........等等,戰楚時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等,總而言之,韓信是一個軍事奇才,且有智謀 (智商絕對不低)的總司令,但後來在漢朝開國後,卻被滅三族,一個可稱為開國第一的英雄卻落到如此不堪的下場! 所以歷史學家開始討論韓信該不該死,劉邦該不該殺他,還是呂后自己的陰謀,劉邦並不知道等等,討論了兩千兩百多年,我來統計分析歸納為三種學派:

IMG20160814122601.jpg

第一種說法最多人認同, 韓信功高震主,飛鳥盡良弓藏,所以奪兵權由齊王改封楚王,後又降為淮陰侯,但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士亡!  所以劉邦就像越王句踐一樣殺了文種這個大功臣!而范蠡就像張良一樣,功成身退明哲保身! 這如出一摺,只是劉邦包裝的比較漂亮,把韓信搞成謀反罪再借呂后與蕭何之手除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IMG20160814124221.jpg

第二種說法也就是史記的說法 ,韓信有謀反的事實 ,死得其所 . (但尚未舉兵,就東窗事發)第三種說法是韓信本來沒有反叛之心,但經由改封降職之後,心裡不滿,也許加上劉邦用一些手段逼他,看他如何反應! 後來才起了反叛之心!

IMG20160814131806.jpg

綜合前三種說法可得到一些結論 , 也是現在一些學者與評論家在其書上寫出的見 , 他們認為韓信缺乏果斷力,猶豫不決,沒自信,沒自己認清自己, 不能搞清楚現有的處境, 曖昧不清,騎驢找,兩面討好,為自己留後路,等等也認為韓信認定劉邦知遇之恩 ,忠心耿耿,認為自己只可為將帥不能為君王 ,寫了一堆原因而且很抱歉本人也未對應到三種學派 ,但是這些說法看起來有一些矛盾但可並存,只是說法上的解釋,而我的看法是:

IMG20160814132537.jpg

一個智慧超群,領導力十足的人一定有其魅力,領兵打仗的將軍而且百戰百勝, 未嚐敗績的帥才怎麼可能沒有果斷力,怎麼可能沒自信,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現在的處境,敵軍都是白癡嗎?難道有一種人,手上有兵時智商兩百,回家一人時變成五十?這太難理解了!  

IMG20160814132645.jpg

韓信與劉邦都做了幾件很奇怪的事 ,第一他打敗齊國時請求封假齊王(這個假是代理的意思 ),那時劉邦快要被項羽打掛了,要靠他來救! 他這不是威脅嗎? 可能那時沒有手機,通訊機制沒那麼快但也不可能不知道,我算過距離快馬五天之內可到 其二是劉邦在韓信尚未滅齊國前,就已經在小修武奪過韓信的兵權,那時的韓信雖說從漢中打入關中(滅三秦:章邯司馬欣等秦降將)但北方各國都還在,劉邦此時飛鳥未盡啊! 怎可如此不! 所以從這兩點我們至少有一個結論就是他們兩人互信基礎很薄弱!

IMG20160814133359.jpg

既然劉邦與韓信互信機制如此薄弱 ,兩人僅建立在蕭何這個人,對這個人的信任,點可以看出韓比劉來的更信任蕭何 ,先說劉他因蕭何的推薦任用韓信為總司令,才打了幾場勝仗,就有不安全感,與其說他認同蕭何對韓信軍事才能的眼光勝過韓信的忠誠度,不如說他對蕭何與韓信存在不絕對的信任感,對蕭何存疑的是眼光,頂多認同一半對韓信兩者皆有否則不會有這樣的舉動,要不是後來張良的背書,韓信重掌兵權的可能性只有一半,但最後的結果,讓劉邦完全相信韓信軍事才能這一半,而忠心程度一直無法放心,這是劉邦心中的轉變,我講清楚一點,劉邦初期死馬當活馬醫 ,試試看反正就算韓信不成也沒什麼損失,但是破三秦後, 相信三分之一了,統一北方後,又相信更多了。

IMG20160814121108.jpg

反觀韓信一直到被蕭何騙到長樂宮後,才發現自己上當了,要被處死了,這之前呂后的召見陳平的邀約皆叫不動韓信,因為韓信有戒心!但韓信相信蕭何不會害他,所以韓信比劉邦更信任蕭何,他對蕭何的信任是全面的,而劉邦對蕭何的信任是有選擇性的,因為蕭何的專長不是謀略,而是執行面的,所以我相當懷疑蕭何騙韓信這件事,可能連蕭何也被矇在鼓裡,而出此計謀者,陳平的可能很高,當時張良已學范蠡退隱去了,這漢初三傑中,(有人把陳平加入稱漢初四傑)劉邦自己也公開說: 謀略張子房,軍事韓信 ,行政蕭何,但這指的是他們的才能,至於忠誠度,品德,等等他是放在心裡不會說出來的

IMG20160814122137.jpg

帝王心術是令人畏懼的 ,說到這裡我在先前提到的三種學派中的第一種已經可以否定了,雖然相信它的人最多,但這也只能證明人性是同情弱者的! 我稍微再講明白一: 韓信沒有忠心耿耿的被殺死,他應有謀反的罪 ,也就是並非是被陷害的,從威脅封假齊王才出兵救援,證明他忠誠度不高,(不然就是腦筋打鐵)窩藏楚國敵將鍾離昧更證明他的私心,有人說韓信在楚營時與鍾離昧私交甚篤 ,但這是韓信自己說的在史書上,除了韓信找不到這樣的依據大家想,在軍中有一位少尉排長,他與一位中將交情甚篤,而兩人在入伍前完全不認識,也不是同鄉也不是同學,在軍中也不同軍團,這可能性太低了吧! , 言歸正傳,被降級後稱病每天不上班,又與當時反叛的主將書信往來(人說那是呂雉假造,史記只是照寫),同事去他家探病他的反應又高傲不削韜光養晦的人應該是低調吧,請他到公司來又找藉口不願意來你能說他心中沒有鬼嗎?

IMG20160814131127.jpg

第二種說法,有謀反之實,但因尚未舉兵 ,就東窗事發,本人也不認同,為什麼呢? 以韓信之能當時淮陰侯雖無直屬兵權, 但陳豨已經於代地舉兵反叛! (陳豨乃韓信以前的屬下,且往來甚密) 而劉邦請韓信帶兵剿滅 ,韓信說他肚子痛不能去,劉邦只好御駕親征,那時首都的兵力並不多,韓信如登高一呼 ,要打入皇宮真的不難,且如要舉兵就與陳豨一同起兵為倚角之勢,何必等著在家被人殺, 所以我說韓信當時根本不想起兵叛變。

IMG20160814133509.jpg

第三種就是劉邦不信任韓信,甚至奪兵權後又降職仍然不放心,一天到晚試探他的反應,逼他表態 ,又叫樊膾等人去試探 ,陳豨一反後再試一次叫他去處理一下以前自己的下屬,以明志⋯⋯他又稱病不肯! 而韓信本來沒有反叛之心被逼到後來才有這個心!  有關這個說法很抱歉,我還是不能全部接受!    

IMG20160814134129.jpg

我真正的想法是韓信早有反意但並不堅決,他的反意來自於劉邦的不信任,而不堅決的原因是食君之祿,天下悠悠之口,否則窩藏鍾離昧時 ,他大權在握仍為王,劉邦是因為此事才降他為淮陰侯的,而最好笑的是兩個人都在試對方的底線,但劉邦有這個資源玩這個遊戲,韓信卻不該籌碼越玩越少,然後只好再製造籌碼 ,他的想法是我要讓天下人看到我韓信幫劉邦打下天下但劉邦不容我打壓我,我不得已才反抗,然後一舉滅之,有裡子也有面子!全顧到了

IMG20160814134242.jpg

所以,在劉邦沒有打壓他到一個人神共憤時,他不能出手!  但他沒想到劉邦不是省油的燈,資源豐富,不必完全照韓信的劇本,而且成功後歷史由他來寫,先拿裡子,面子以後在說,更何況劉邦已看透韓信而韓信只看到劉邦的一部分,就如同我先前所說的劉邦看蕭何與韓信看蕭何不同之處,所以韓信失敗真正的原因 ,不是不自知,也不是缺乏果斷力,更不是優柔寡斷而是看人沒有劉邦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