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求賢訪逐臣

昨夜,筆者強調:漢文帝的「問鬼神」恰恰才是在「問蒼生」,直接證據來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記載,就是那一句「文帝方受釐」,而其實間接的證明更多,大家仔細想想,西漢初年,當時社會生產力低下,科技文明更是極為不發達,且存在著濃厚的迷信習慣和傳統,越是遇到重大問題,往往就越是要求神問鬼,就連台灣過去的陳水扁總統,都能從摸骨師問到塔羅牌了(而且他問得還不是人民與國運⋯⋯),漢文帝在當下問賈誼神鬼之事,恰恰是為蒼生而問啊!

 

至於作者李商隱寫《賈生》是整漢文帝冤枉嗎?生於唐朝的李商隱會不知道漢文帝不關心民生疾苦嗎?如果說是,顯然有悖史實,史料顯示,漢文帝是「文景之治」的開創者,漢文帝以安民為本,躬身節儉,勵精圖治,減輕租賦,消減徭役,謙讓寬容……總之,李商隱會用《史記》做背景寫這首詩,就證明李商隱不會不知道,但是李商隱可能沒想到後來的人們,不善讀書,往往喜歡以偏概全、斷章取義,所以才會搞出一連串的「誤解」。

 

好了,上一篇我說,李商隱的真正的目的應是托古諷今,這應該是不假,不過呢,詩人很顯然還有其他的涵意,我從詩的角度,節錄一些網路賞析文,供大家參閱思考一番……: (色字出自網路節錄)

 

詩人在首二句寫道「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說明漢文帝為求訪賢才,接見曾被貶謫的臣子。而這些臣子中,以賈誼的才氣最高,簡直無與倫比。細讀之,發現此二句完全由正面著筆,不見貶意或諷刺。其中是「求」與「訪」字的使用,更有讚美漢文帝賢德之意,以其對待賢士之誠懇、謙下,尤其對象竟還包括賈誼在內的「逐臣」,更可見其胸襟。

 

然而,後二句「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說明的卻是漢文帝竟於夜半時分在宣室(未央宮前殿)向賈誼詢問鬼神之事。身為君主未心繫蒼生,實在令人痛惜。由此,此詩末句「不問蒼生問鬼神」遂成為流傳後世的名句。

 

從上面兩段來賞析這首詩,能看出李商隱寫詩的高段之處,不愧為晚唐的名詩人,進而言之,若以前二句觀之,不看此後二句,極容易誤以為這是一篇明主求賢才的讚歌。然而,這種前揚後抑所產生的情境落差,正是李商隱刻意為之的寫作手法。一般言之,此詩所述之君臣遇合盛事,頗值得有心人士大書特書,尤其是同樣也有不遇之境的李商隱,對於賈誼這逐臣之遭遇應該特別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吧!

 

所以說了,李商隱寫此詩,是根據《史記‧屈賈列傳》的記載而來的靈感,他利用這個故事,藉題發揮,把自己當成了導演,將賈誼貶謫長沙這個事件,以別開生面的特寫鏡頭展現出來,不直接書寫賈誼的不遇,卻獨闢蹊徑,將賈誼自長沙被召回,由皇帝宣室夜談的情節,放大並加以特寫……,也把自己與賈誼做了一番投射……把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理想抱負不能夠實現的懷才不遇,推向了一個更深的層面。

 

最後,筆者來狗尾續貂幾句,解說一下「虛前席」這三個字,西漢時,不論是帝王大臣或是平民百姓,吃飯聊天總是跪姿,為什麼呢?一般學者大都回答,不就椅子、凳子還沒被發明出來嗎?如果如此,那為何不盤腿而坐呢,跪著實在是很不舒服呢!呵呵,因為那時候的男女都是穿裙子,而更重要的是,當時嚴格來說,等於是沒穿內褲,那時的褲子,只有兩條褲管,並沒有褲檔,所以盤腿而坐或是蹲著,走光率很高啊!(其實應該說一定會走光的,荊軻刺秦王失敗時,不就是⋯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洛 的頭像

    蒼穹未央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