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問蒼生問鬼神

「不問蒼生問鬼神」這句千古名言,語出晚唐詩人李商隱之〈賈生〉,整首詩句如右:「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有關於這首詩的賞析,我想,長期﹝蒼穹未央﹞的讀者們看見本篇放在﹝古今隨筆﹞這個單元裡,就應該知道詩詞的賞析,並不是本文的重點,如果是的話,會放在﹝詩詞曲集﹞裡的,但是,無論如何,筆者寫到最後,還是會略為發表一下自己對這首詩的感想的。

 

那末,本文的重點是什麼呢?﹝古今隨筆﹞向來最喜歡發表一些與目前世俗所認知有所不同的事,倒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自己對歷史發表一些自己覺得應該要說出來的看法,像是幫幫歷史人物平反一些「謬認」,或是一些事、一些物……等等,之前寫了還真不少,例如:幫趙括翻個案吧》與《趙括紙上談兵乎,《扶不起的阿斗》是真的樂不思蜀嗎?而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真的有那麼笨嗎?周瑜隨筆》與《蔣幹隨筆》中也提到周瑜非三國演義所寫的那麼器量狹隘,而蔣幹也不是個小丑人物,而《夜郎自大》真的夜郎國有自大嗎?

 

:有興趣者可以點連結進去看看,而整個﹝古今隨筆﹞,也大都類似如此。(截至二零二四年的今日,連結已經全部失效,擇日再製作)

 

好了,說了那麼多,大家也該猜出來了,「不問蒼生問鬼神」這篇是要幫漢文帝這個皇帝說說話的,因為筆者認為,開創「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在歷史上非但不是個昏君,反而是個明君,更積極的說,中國二、三千年來,漢文帝劉恆,也就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應該可以絕對排在前十名的皇帝而當之無愧也!而文景之治」也是創下中國第一個黃金時代的基礎與里程碑也!這樣的皇帝,怎麼可能會「宣室求賢訪逐臣」後,而「不問蒼生問鬼神」?

 

事實上,我們先來讀一段史記,了解一下唐朝時的李商隱詩人,寫這首詩的歷史背景吧!如下:

 

《史記‧屈賈列傳》記載:「……後歲餘,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

 

文言文,在現在意識形態的教育制度下,有些年輕人可能不是看的很懂,所以我大致翻譯如下: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漢文帝劉恆(就是孝文帝),在舉行祭祀後召見賈誼。深宮夜靜,燈影昏昏,向賈誼詢問鬼神之事,賈誼低聲絮語、繪聲繪影,漢文帝聚精會神、側耳傾聽,君臣兩人在未央宮的前殿宣室上,秉燭夜談,因為談得投機和興奮,漢文帝全然忘卻自己本應高高在上的君主身份,不知不覺間數移座席,雙膝一次次靠近賈誼。漢文帝深為賈誼的高見所折服,說:「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後而拜賈誼為自己兒子的師傅。

 

所以說了,重點來了,就是那一句「文帝方受釐」,漢文帝在舉行祭祀後,召見賈誼,問的當然就是祭祀相關的事,也就是鬼神之事,這實在是冤枉人了,李商隱沒寫明這一段,是故意要整漢文帝嗎?我想應該不是,表面上看起來,詩人是在諷刺漢文帝的昏庸,沉溺於鬼神之事,但是,其實,李商隱的真正的目的應是托古諷今,借漢朝之事寓唐代感慨吧!因為身處晚唐,不少皇帝因崇佛媚道、服丹求道而荒廢政事,他們才真的是「不問蒼生問鬼神」,才是他所要真正諷刺的對象,可是,這樣的「指桑罵槐」可苦了真正愛民的文帝啊!

 

除了「文帝方受釐」之外,我們還要去了解一下西漢時的歷史環境……,西漢時,各封建迷信思想大行其道,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黎民百姓,都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漢文帝的「問鬼神」恰恰才是在「問蒼生」呢,今晚,先寫到這裡,下一篇「宣室求賢訪逐臣」,我會分析的更清楚的。(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