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十二月一日),來了一趟老街之旅,這次去的地方是台南的菁寮,我在臉書上,是這樣寫的:「⋯⋯菁寮老街有別於一般的傳統老街,不論是鐘錶、棉被、糕餅、意麵、碾米、冰果、割稻飯、藺草、挖耳勺⋯⋯等等,都是傳統手工傳承與『營業』至今⋯⋯入寶山不能空手而回啊!」這完全是事實,重點是還在「營業」,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到、用得到⋯⋯當然也能吃得到呢。
傳統手工製作的意麵,要不是一箱太多吃不完,真想買一些回家煮來吃呢!
鐘錶店的老闆,已經九十幾歲了⋯⋯修理鐘錶的老師傅耶,歲月都在他的掌控中喔⋯⋯。
比起老街裡的其他行號,柑仔店算是年輕多了⋯⋯聽老闆說憲哥有來拍過節目呢⋯⋯。
這間餅鋪每天只做20~30個古早味餅,才剛進門就都被阿嬤團給掃光了,只能聞餘香⋯⋯老闆說他一個人做,產量多不了⋯⋯而且要保持新鮮度⋯⋯。(我當然沒買到⋯⋯殘念,就差那幾秒鐘。)
這可是我們台灣的總冠軍米喔!可惜當天沒能遇到老闆。否則就拍個照留念。
陶瓷燒青花的圖樣,襄崁在紅磚瓦牆上,並不多見的古老鄉村特色,至少我是不常見過啦!
依然遵循傳承古製的碾米場,進去參觀參觀囉!裡面這台古董機器不知經歷了多少歲月⋯⋯。
碾米場老闆配合度很高,讓我拍得更清楚,這胚芽米還要再五~六次,才能變成白米呢!
中午時分,肚子餓了⋯⋯想吃碗「菁寮名產」之一的大碗公「割稻飯」,無奈門庭若市,沒有事先預約,沒得吃啊!繼古早餅之後,再次殘念⋯⋯。什麼是「割稻飯」呢?請看照片內的「圖解」吧!
在菁寮老街旁,有一間民宿,我覺得單車環島客,很適合來這居住一晚,因為除了老街之外,菁寮天主教堂旁也有一條很棒的自行車專用道呢,走的是農業綠野風格喔!(心想改天帶小折來這騎⋯⋯)
古老的阿公腳踏車與超大的「茭杯」(擲茭的工具),這次可是一正一反的「聖杯」喔!
墨林文物館,週日當天並沒有開放參觀,只好拍拍建築物與門口的介紹⋯⋯。
沒吃到古早餅與割稻飯,就吃蚵爹與煎餅當中餐裹腹囉!真的,這兩樣都非常的美味⋯⋯值得嚐嚐喔!(兩家店是近鄰,在隔壁一二間而已)
以下是老街的其他照片留影,雖然拍的不好,只是用手機隨拍,但是應該從照片中,也能感受到菁寮老街的歷史歲月與傳承軌跡⋯⋯(看見中藥房否?有幾部戲劇都是在這裡取景的喔,這建築也超過ㄧ百多年了⋯⋯)
正在製作「米製」的麵包喔,我有試吃⋯⋯口感像貝果⋯⋯。
老街旁隔壁條街,有荷蘭井相關系列的鄉村傳統體驗,拍攝如上下:(花甲大人轉男孩,是在這裡取景拍攝的喔)
菁寮聖十字教堂,就在老街的旁邊不遠處,約一百五十公尺左右,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了,金字塔的外型相當特別,來自法國的神父,講解天主教以及菁寮十字架的歷史故事,如下:「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是位於臺灣臺南市後壁區的天主教教堂,興建於1955-1960年,最初由方濟會管理,但在1991年後轉交聖若望修會(法語:Communauté Saint-Jean)管理。教堂建物由德國建築師哥特佛萊德·波姆所設計。在波姆於1986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後,該教堂在臺灣的建築價值與時代意義更加受到重視。而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該建築被票選為第23名。該教堂主保為聖魯德克主教。聖堂左側的壁龕為朝拜聖體堂,內有鑲有極小片真十字架纖維的十字架以及聖瑪利亞·葛萊蒂的聖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