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藏閣賞析 (340)
- Jul 13 Fri 2012 17:11
黃河青山
- Jul 12 Thu 2012 13:03
別相信任何人
〈Before I go to sleep〉這本書中文翻成〈別相信任何人〉,翻得還算OK,但是有很多網友們批評翻的不好,可笑的是他們自己也承認,自己也翻不出所以然,不過更好笑是有人直接批評這本書寫的不好,難看!而重點是他自己根本沒看過⋯⋯自己承認沒看過⋯⋯這就是標準的不知所云了,這種情況就是當今天下的怪象,中國人以前不會進步的原因是凡事「差不多」就好,也就是「差不多先生」的故事,而後幾年的台灣處世文化,從經濟奇蹟式的踏實,轉而成為「只要我喜歡,有何不可以」,凡事「等一下」……,現在更奇了,凡事不知所云。
- Jun 14 Thu 2012 22:53
荷馬‧史詩
荷馬,相傳為古希臘的遊吟詩人,生於小亞細亞,失明,創作了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者統稱《荷馬史詩》,目前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荷馬的存在,所以也有人認為他是傳說中被構造出來的人物。而關於《荷馬史詩》,大多數學者認為是當時經過幾個世紀口頭流傳的詩作的結晶。由這兩部史詩組成的荷馬史詩,語言簡練,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結構嚴謹,是西方第一部重要文學作品,荷馬也被稱為歐洲四大史詩詩人之一或之首(另外三人為維吉爾、但丁、米爾頓),維克多·雨果在《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一文中寫道:「世界誕生,荷馬高歌,他是迎來這曙光的鳥。(Le monde naît, Homère chante. C'est l'oiseau de cette aurore)
- Jun 12 Tue 2012 00:01
續但丁神曲
但丁以第一人稱記述自己35歲時(人生的中途)誤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徵罪惡),在一座小山腳下,有三隻猛獸攔住去路,一隻母狼(象徵貪慾),一隻獅子(象徵野心),一隻豹(象徵逸樂),又一種說法是說它們分別象徵教宗、法國國王和佛羅倫斯人。他在呼救時出現了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靈魂,對他說:「你不能戰勝這三隻野獸,我指示你另一條路徑」,帶領他穿過地獄、煉獄,然後把他交給當年但丁單相思暗戀的情人貝亞德的靈魂,帶他遊歷天堂,一直到見到上帝。
- Jun 11 Mon 2012 23:39
但丁‧神曲
《神曲》(義大利文:Divina Commedia),是義大利詩人但丁的史詩,寫於1307年至1321年,全詩為三部分《地獄》《煉獄》《天堂》,譴責當時羅馬公教會的政治情形,但未牴觸當時基督教神學的觀點,《神曲》被認為是歐洲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全詩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詩,一共100篇。詩句是三行一段,連鎖押韻,各篇長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獄4720行;煉獄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stelle)一詞結束。
- Jun 02 Sat 2012 18:20
故事販賣機
在我的藏閣裡,比較少介紹的是翻譯小說,有的話大都是世界名著,要不然就是史蒂芬金文選了,原因無它,因為筆者除了喜愛歷史之外,就是科幻、奇幻與靈異恐怖系列了,故中文以倪匡大師為主,西方則以史蒂芬金為首了,而今天要介紹的是《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先簡單的介紹一下史蒂芬‧金,英文為Stephen Edwin King,1947年9月21日出生,所以認真翻譯的中文應該是史蒂芬‧愛德溫‧金,他是一位作品多產,屢獲獎項的美國暢銷書作家,編寫過劇本、專欄評論,曾擔任電影導演、製片人以及演員。
史蒂芬·金作品銷售超過3億5000萬冊,以恐怖小說著稱,活脫脫概括了此一類別的整個發展沿革,他的作品還包括科幻小說、奇幻小說、短篇小說、非小說、影視劇本及舞台劇劇本,大多數的作品都曾被改編到其它媒體,像是電影、電視影集和漫畫書上,他在2003年獲得國家書獎終身成就獎。
- May 27 Sun 2012 00:08
藏閣賞析選
繼《蒼穹未央選》與《短篇文輯選》之後,第三篇文選是《藏閣賞析選》,也就是本篇文選,而【蒼穹未央】格裡的十大文章分類,除了「知識網海」與「報舘風雲」這兩項外,另外八項,筆者都打算會節錄成文選,供格、網友們來欣賞,而且可以說是接連著八天八篇,用這樣的模式來展現過去近兩年來的文章精選。也許有好友們會認為格主在偷懶、休息,故意不寫新文章,事實上,我也不諱言,第一篇《蒼穹未央選》是這個打算的沒錯,但是後來為了《短篇文輯選》的編輯,我越來越發現,我整理一篇精選的努力,比寫五篇文章還要多的多,而且更須要對自己負責,否則等於否定了過去的努力,故…這些文選,絕對是值得欣賞的,老王賣瓜,總不能說自己的瓜不好吧!《蒼穹未央選》是散文選,《短篇文輯選》是短的小說、雜記,而《藏閣賞析選》可以說是閱讀書籍、文章或看電影後的心得,至於為何稱為﹝藏閣﹞,這我的老格、網友們都應該知道,﹝藏閣﹞是筆者的書房雅名啊!(看完段落的節錄後,有興趣看該文者,請直接點擊篇名,即可進入內文)
- May 19 Sat 2012 00:24
夢溪筆談
括嘗退處林下,深居絕過,從思平日,與客言者,時紀一事,於筆則若有所晤,言蕭然移日所與,談者唯筆硯而已。其謂之筆談聖,謨國政及事近宮省,皆不紀,至於繫當日士夫毀譽者,雖善亦不欲書,非止不言人惡而已。故是書所錄唯山閒木蔭,率意談噱,不繫人之利害者,下至閭巷之言,靡所不有,亦有得於傳聞者,故非無缺。然亦已曠絕今古,至西學東漸,方有勝之者。-----夢溪筆談-----宋‧沈括
- May 19 Sat 2012 00:22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香港譯鐘樓駝俠,台灣譯鐘樓怪人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所著,於1831年1月14日初版的小說,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吉卜賽少女愛絲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諾德‧福羅諾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鐘人加西莫多,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故事的大綱是1482年的巴黎愚人節,聖母院的駝子加西莫多被選為愚人之王,因為他是全巴黎長相最醜陋的人。他被群眾推舉上王座並在全城遊行,甘果瓦是一名貧窮潦倒的詩人,他在愚人節推出宗教諷刺劇,但觀眾都只看遊行不看他的戲劇。
- May 06 Sun 2012 13:36
前後赤壁賦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於宋神宗元豐二年,亦西元1079年11月29日,聖諭下發,貶蘇軾被為黃州團練副使,元豐五年(1082年)秋冬時分,蘇軾先後兩次遊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兩篇赤壁賦,這就是赤壁賦有前後兩篇之故。
而赤壁賦是描寫蘇軾與客人泛舟赤壁,談論赤壁之戰,進而談至天地人生的過程,蘇軾的赤壁賦有許多的佳句流傳於世,如:「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則為一例,赤壁賦被後世認為是蘇軾的思想境界逐漸臻於儒釋道融匯大成的徵兆,而其文學成就則繼承和廣大了蘇軾一貫的氣度與風采,逐漸成為中國文化中最著名、評價最高的作品之一。
- May 01 Tue 2012 04:23
淺談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為中國現代詩人與散文作家,祖籍浙江紹興,與筆者算是老鄉,不過朱自清生於江蘇海州,且青少年時期在揚州度過,遂自稱揚州人,在考取北京大學前,他幾乎都是在江蘇讀書與生活,與浙江似乎沒有什麼淵源。那個年代都很早婚,故朱自清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並遵父母之命,與醫生之女武鍾謙結婚,而朱自清就讀北京大學時,是新潮社的創社成員,曾參與五四運動,亦曾參加平民教育演講團,1920年,朱自清提前一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其後五、六年之間,任教七所中學,他生活不穩定,年紀輕輕,家庭負擔便很重,而造成了他老成持重的性格,這點從《背影》裡,可以看出端倪。
朱自清以散文聞名,其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是收錄《背影》、《你我》諸集的《背影》、《荷塘月色》、《溫州和蹤跡》之二的《綠》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僅以描寫見長,並且還在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緻最具魅力。如《綠》中,就用比喻、對比等手法,細膩深切地畫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質和色,文字刻意求工,顯示出駕馭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這些文字在他辭世之前就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清麗風格。
- May 01 Tue 2012 04:21
閒述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後改字志摩,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於富裕家庭,並曾留學英國,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胡適語),這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亦斷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徐志摩出生於浙江海寧一個富裕家庭,父親徐申如擁有一座發電廠、一個梅醬廠、一間絲綢莊,在上海還有一家小錢莊,又是硤石商會會長,人稱硤石鉅子,徐志摩18歲時由父母安排,與15歲的張幼儀結婚,隨後遠赴西方求學,對徐志摩來說,這段婚姻並不美滿,張幼儀遠渡重洋到了英國後,才發現徐志摩在旅英期間邂逅了林長民的女兒林徽因(林徽音)。
- Apr 27 Fri 2012 00:01
明朝的小說
話說到明朝的小說,最膾炙人口、家喻戶曉,而且其影響中國甚巨的程度,恐超出儒家的四書五經數倍的,就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這三部小說了,這三部小說歷時數百年來而不墬,甚至到如今都愛好不衰,幾乎華人世界裡,沒有人不熟悉這故事的情節與人物,你能說你不知道諸八戒照鏡子;關公義薄雲天或者是武松打虎嗎?很難,真的很難。
大多數的華人對這三本小說的故事,多少都可以如數家珍般的娓娓道來,而這三本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電影無以計數,而其書評等論述,更是多如牛毛,所以明朝的小說,可以說是目前為止,無人能出其右的,相信這點著無庸議吧,接下來我們來略述這三本鉅著。
- Apr 22 Sun 2012 00:02
聊容齋隨筆
- Apr 21 Sat 2012 14:27
談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這本書,為毛澤東所終生珍愛,從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到臨終前,仍然要求要看的一本書,畢生精研四十餘年,可見其文化精華,集數千年中國歷史,書中內容博大精深,從經史子集到詩詞文翰,從典章制度到醫卜星曆,無所不容,無所不包,其考證辨析之確切,議論評價之精當,備受稱道,堪稱宋朝之前的百科全書。
- Mar 29 Thu 2012 00:02
明夷待訪錄
《明夷待訪錄》比西方盧梭《民約論》要早約100年,為黃宗羲54歲時著成,有學者稱《明夷待訪錄》為中國古代的「人權宣言」,媲美《民約論》,亦有學者認為黃宗羲並不主張言論自由,「明夷待訪錄」中說:「時人文籍,古文非有師法,語錄非有心得,奏議無裨實用,序事無補史學者,不許傳刻,其時文、小說、詞曲、應酬代筆,已刻者皆追板燒之。」不能與《民約論》相提並論。
- Mar 28 Wed 2012 00:04
淺談道德經
《道德經》,又名《老子》,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這部用韻文寫的哲學詩,短短的五千字,卻蘊含著深遽豐富的思想,漾溢著玄遠浪漫的情致,堪稱一部奇書,也影響著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的文化與哲學思想。
《道德經》常會被歸屬為道教學說,其實哲學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為一談的,歷史作家柏楊甚至比喻:「狗和熱狗是完全不同的。」但《道德經》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