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名列世紀百強第57。作者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原名賈平娃,中國當代作家。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副主席。本書以農村青年金鎖與小水之間的感情經歷為主線,描寫了改革開放初始階段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整個社會的浮躁狀態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虛。本書是作者“商周系列”的第一部,奠定了賈平凹在文壇的實力派地位。正如後來的《廢都》及《秦腔》一樣,該書已經出版即引起轟動,並獲美國文學大獎。
《浮躁》名列世紀百強第57。作者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原名賈平娃,中國當代作家。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副主席。本書以農村青年金鎖與小水之間的感情經歷為主線,描寫了改革開放初始階段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整個社會的浮躁狀態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虛。本書是作者“商周系列”的第一部,奠定了賈平凹在文壇的實力派地位。正如後來的《廢都》及《秦腔》一樣,該書已經出版即引起轟動,並獲美國文學大獎。
《蜀山劍俠傳》名列世紀百強第五十五,作者為還珠樓主(1902年2月28日-1961年2月),原名李善基,後名李壽民、李紅,四川長壽人,中華民國武俠小說作家。清光緒廿八年(1902年),還珠樓主出生於一官宦世家,原名李善基(後改名李壽民,1949年後還曾使用過李紅之名)。其父李元甫曾任蘇州知府,幼時常隨父宦遊南北、飽覽各地風光的李壽民,父親死後家道中落,故僅在蘇州讀過幾年中學便告輟學。自幼熏浸於舊學,博覽佛教、道教的典籍,兼習武術和氣功。1932年,在天津《天風報》連載《蜀山劍俠傳》,後由勵力出版社出版,一直寫到1949年仍未終卷。1961年2月因患食道癌去世,享年59歲。
《家變》名列世紀百強第二十一,作者王文興(1939年9月24日-)出生於福建省福州,1946年,舉家遷台,先住在台灣南部的東港,兩年後遷居台北,他早在高中時期就對文學產生了興趣,同時開始寫小說。
《玉梨魂》名列世紀百強第五十九,作者徐枕亞(1889年8月5日-1937年9月27日),名覺,字枕亞,別署徐徐、東海三郎、泣珠生等,江蘇常熟人。近代小說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人物之一。南社社員。1889年8月5日(陰曆七月初九)生於一書香門第。父徐眉生,無功名,以教書為業,有集《自怡室叢鈔》。從小得父教誨,能文善詩。1903年與兄徐天嘯入讀虞南師範學校(1905年改為「常昭師範傳習所」),與吳雙熱、徐笑雲長相過從。1904年肄業,在父親所辦善育小學堂教書。1907年父病沒,小學堂停辦。1909年,到無錫西倉鎮鴻西小學堂任教,與學生之寡母陳佩芬相戀。1910年,與陳的侄女蔡蕊珠結婚。婆媳關係不好,獨自轉常熟化南小學任教。期間以自己與陳佩芬的戀情為原型,開始撰寫《玉梨魂》初稿。
1911年,徐天嘯在上海民國法律學校學習,為《民權報》撰稿,很受歡迎。推薦徐枕亞和吳雙熱加入《民權報》館,徐主編新聞,吳主編文藝副刊。很快,駢體小說《玉梨魂》開始在該報連載,極受歡迎。1913年,民權出版社印成單行本,前後再版多次,銷數達幾十萬冊,香港、新加坡也翻版。此書影響文壇,模仿之作群起,後來形成了鴛鴦蝴蝶派。
《十年十意》名列世紀百強第九十八,作者林斤瀾(1923年6月1日-2009年4月11日),中國浙江溫州人,中國著名短篇小說作家。曾任《北京文學》主編,中國作協北京分會副主席等,2007年北京作協為他頒發了「終身成就獎」。林斤瀾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短篇小說家、散文家、文藝評論家。他從五十年代開始從事文學創作與文學理論研究。歷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文學》主編等職。現為北京作協專業作家。林斤瀾先生數十年來筆耕不輟,著作甚豐。著有《短篇短見》、《草台竹地》、《矮凳橋風情》、《舞伎》、《月夜有魚》、《立存此照》、《小說選》、《人生懷抱》、《十年十意》、《散花記散》、《石火》、《獨輪車輪》、《小說說小》等大量小說、散文、文論。
《沉重的翅膀》名列世紀百強第七十四,作者張潔(1937年-),中國女作家,祖籍遼寧撫順,出生於北京。張潔早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因此隨母姓,並以母親的出生地為自己的祖籍。她於1956年考入人民大學計劃統計系,1960年畢業後被分配入一機部工作。張於1978年發表處女作《森林裡的孩子》,一舉成名,次年加入中國作協,1980年調往北京電影製片廠工作,後成為專業作家。張潔曾憑代表作《沉重的翅膀》和《無字》分別獲得第二屆和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她還是美國文學藝術院榮譽院士,曾於1989年獲義大利瑪拉帕爾蒂國際文學獎。
小說描寫1979年冬至1980年冬,發生在國務院一個部裡的一場複雜的鬥爭。重工業部副部長鄭子雲和部屬曙光汽車製造廠廠長陳詠明等,遵循三中全會的路線,探索改革途徑,其中重要一環是如何重視人的價值,調動人的積極性問題。他們試圖廢除舊的政治工作方法,使政治思想工作科學化。這就同部長田守誠、副部長孔祥等發生重大分歧。他們之間的鬥爭構成作品的中心情節。環繞這一中心,作品展開了廣闊的生活畫面,上至部裡進階幹部間的矛盾鬥爭,下至普通工人家庭的夫妻糾葛,並廣泛涉及家庭婚姻、道德倫理以及哲學、政治經濟學、文學藝術各方面的問題,具有濃厚的論辯色彩。
《風蕭蕭》名列世紀百強第67。作者徐訏,1908-1980.10.5,浙江慈溪人。一九三三年北大哲學系畢業,轉該校心理學系讀研究生。北大讀書時發表短篇小說《煙圈》。一九三四年在上海任《人間世》月刊編輯。一九三六年發表了短篇小說《郭慶記》。一九三六年赴法國巴黎大學修哲學,獲博士學位。抗戰爆發後回國,居上海。先後任《天地人》、《作風》等刊物主編。
《二月》名列 世紀百強第66。作者柔石(1902年—1931年2月7日)原名趙平復,中國浙江省寧海(今象山縣)人。1918年入杭州第一師範學校,1925年入北京大學旁聽,1927年在浙江寧海縣創辦寧海中學,任浙江寧海縣教育局長,改革全縣教育。1928年參與寧海縣農民暴動,敗走上海,成為魯迅創辦的《語絲》的編輯。同年創辦朝華社,出版《朝華》周刊。1930年春組織左聯,任常務委員。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被租界警察逮捕,移送到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被秘密處決。魯迅撰文《為了忘卻的紀念》(後收入《南腔北調集》)以紀念柔石。http://www.haodoo.net/?M=book&P=535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F%94%E7%9F%B3
《香港三部曲》名列世紀百強第60。作者施叔青,台灣彰化人,生長於鹿港,淡江大學外文系畢業,後留美專攻戲劇,獲紐約市立大學碩士學位,曾先後任教於政大及淡江,曾居香港,從事文學創作;二十年來出版長短篇小說甚多,包括洪範版《素細怨》及《韭菜命的人》等五種。1978年,香港成為其生命中「第三個島」,這個「島民」孕育出一系列「香港傳奇」(後結集為《一夜遊》、《夾縫之間》兩書),以細膩筆調、敏銳觸角、鮮活語言來描繪香港五光十色的眾生相;該系列小說在海峽兩岸均有熱烈迴響。近年來施叔青致力於促進兩岸文化交流,曾以年餘時間訪問大陸具代表性的十五位名作家,這些採訪實錄後結集為《文壇回顧與前瞻》。http://www.haodoo.net/?M=book&P=544
《旋風》名列 世紀百強第49。作者姜貴,本名王林渡,民國前四年十月生於山東省諸城縣,六十九年病逝,享年七十三歲。中日戰起,投身軍旅;退役後,經商失敗,並照顧臥床八年的病妻及三個兒子,生活困頓。晚年,仍寫作不輟,長篇創作源源發表。姜貴共完成二十餘部作品,代表作《旋風》獲中華文藝獎。他是第一屆吳三連文藝獎得主。
《洗澡》名列世紀百強第48。作者楊絳,本名楊季康(1911—),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北京。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幹校六記》、隨筆集《將飲茶》、《楊絳譯文集》…等等著作。http://www.haodoo.net/?M=book&P=474
《人啊,人!》名列世紀百強第 76。作者戴厚英,生於1938年3月,安徽穎上縣人。1956年,考進了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文革中曾與著名詩人聞捷相戀,並因此受到迫害,後者憤而自殺。文革後調入上海大學文學院任教,並在此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詩人之死》(1982年出版)、第二部小說:《人啊,人!》(1980年年底版)。《人啊,人!》、《詩人之死》等作品,被稱為傷痕文學的代表作品。
戴厚英曾經是一位文壇上有爭議的人物,對她的大規模批判有兩次:第一次開始於《人啊,人!》出書之後的1981年,第二次是在「清污」運動的1983年。但在不同於文革的新環境中,批判反而使作家的創作更加受人關注。她的《人啊,人!》曾重印10次,總印數不下於百萬冊;而且被譯成了英、法、德、俄、意、日、韓等許多語種。《詩人之死》也翻譯到國外。與此同時,她知識分子三部曲的第三部:《空中的足音》及《流淚的淮河》三部曲的前兩部:《往事難忘》和《風水輪流》等作品也先後問世。從40歲開始寫《詩人之死》到58歲遇害,短短18年創作生涯中,她一共出版了7部長篇小說,兩部短篇小說集,兩部散文隨筆集,半部自傳,還有一些未出版的遺稿。1996年8月25日,戴厚英於家中被求助於她的鄉人殺害。
《世紀末的華麗》名列 世紀百強54。作者朱天文(1956年8月24日-),作家朱西甯與劉慕沙之女,原籍山東臨沂,生於台北。中山女高、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出生於書香世家的朱天文和其妹朱天心一樣很早就開始發表作品,曾主編三三集刊、三三雜誌,並曾任三三書坊發行人。因發表小畢的故事與陳坤厚、侯孝賢認識,並參與電影編劇,自此便與電影事業結下不解之緣。其作品亦多次獲獎,1994年以荒人手記獲得首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作品包含了小說、散文、雜文、電影劇本等。
《狗日的糧食》名列世紀百強第78。作者劉恆,一九五四年生,北京人。七○年代末開始文學創作。因發表風格獨特的《狗日的糧食》而引起文壇關注。此後,就發表了《白渦》、《虛證》、《伏羲伏羲》、《教育詩》、《黑的雪》、《逍遙頌》等中長篇小說,已有五卷本《劉恆自選集》問世。《狗日的糧食》劉恆日後人們記起楊天寬那天早晨離開洪水峪的樣子,總找不到別的說法兒。他們只記住了一件事,不知道是不是頂重要的一件事。
【星星.月亮.太陽】名列世紀百強第46。作者徐速,本名徐斌(1924-1981)於一九五三創作長篇小說《星星.月亮.太陽》後,奠定他在文壇的地位。他一生對文學事業孜孜矻矻,追求不懈,著有《櫻子姑娘》、《浪淘沙三部曲》等長篇以及多種短篇集、詩集和評論集。書中以抗日戰爭前後為背景,描寫青年徐堅白徘徊在三名不同性格的美麗女子之間,作品中的三位女性,都具有高尚情操。一個幽怨孤淒有如星星(阿蘭)、一個莊嚴明朗有如月亮(秋明)、一個則熱血剛強有如燦爛的太陽(亞南),們像天空中的星星、月亮、太陽分別代表了高潔、莊嚴、美麗的人格。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名列世紀百強第 92。作者張賢亮,江蘇盱眙縣人,一九三六年十二月生於南京,十四歲開始文學創作,在六○年代大陸大規模的整肅運動中,因在《延河》文學月刊上發表「大風歌」一詩被打為右派,遂遭受勞教、管制、監禁達二十二年,其間曾外逃流浪,討飯度日。一九七九年九月獲平反,後重新執筆。先後結集出版的選集有中短篇集《靈與肉》、《初吻》等,曾多次獲中國大陸國家級的文學獎,不僅搬上銀幕,也被譯成多達二十七種文字在各國發行,其中尤以《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綠化樹》等最為人所熟知。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名列世紀百強第95。作者吳趼人(1866年5月29日-1910年),原名沃堯,字小允,又字繭人,生於同治五年,廣東南海佛山鎮人。筆名有偈、佛、繭叟、繭翁、野史氏、嶺南將叟、中國少年、我佛山人等,筆名中尤以「我佛山人」最為著名。其曾祖父吳榮光,曾任湖南巡撫,代理兩廣總督;祖父莘佘,官至工部員外郎;父允吉,曾任浙江候補巡檢。
《喜寶》名列 世紀百強第91。亦舒,原名倪亦舒,兄長是香港作家倪匡。當亦舒一露頭角就迅速成名時,兩兄妹就成了香港文壇上的兩雜奇花。有人稱之為奇跡,說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壇三大奇跡」。「金庸創作流行武俠小說,倪匡創作流行科幻小說,亦舒創『流行』言情小說。亦舒於1946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五歲時赴港定居,中學畢業後,曾在《明報》任職記者,及擔任電影雜誌採訪和編輯等。1973年,亦舒赴英國修讀酒店食物管理課程,三年後回港,任職富麗華酒店公關部,後進入政府新聞處擔任新聞官,也曾當過電視台編劇。現時為專業作家,並已移居加拿大。
她美麗而豪爽,「有著追求理想的翅膀」,因之她的小說充滿幻想色彩——虛無飄渺,卻又執著而不肯放棄。她更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與觸覺,有擅於將平凡的字眼變成奇句的才華,她的寫作正如她的人,麻利、潑辣,而又快又多,但即使換上十個筆名,讀者也不難一下子從作品中把她辨認出來。至今,亦舒的作品已結集出版的有百餘種,代表作是《玫瑰的故事》
《賴索》名列世紀百強第80。作者黃凡(1950—),本名黃孝忠,中原理工學院工業工程系畢業,曾任職於食品工廠。30歲發表第一篇作品〈賴索〉即獲得時報文學獎首獎,以一鳴驚人之姿踏入文壇。八○年代產量豐富,出版著作如《賴索》、《傷心城》、《反對者》、《慈悲的滋味》、《都市生活》、《曼娜舞蹈教室》、《東區連環泡》等,寫作面向多樣,政治、科幻、都市……,勇於實驗新奇的寫作手法,最為人所知的〈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一般被論者譽為「臺灣後設小說之始」。
《春桃》名列世紀百強第63。作者許地山(1893-1941),筆名落花生,臺灣臺南人。為進士許南英之四子。乙未割臺後,隨父內渡,居閩粵多年,寄籍漳州龍溪。1914年赴緬甸仰光任教。1917年入燕京大學,深造文學。1921年1月與周作人等成立文學研究會。1923年燕大畢業後,赴美留學,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1925年入英國牛津大學,獲文學博士。1926年回中國,歷任燕大、北大、清華等大學講師、教授。1933年再赴印度留學,其於印度文學造詣尤深。1936年自印回中國後,即任香港大學文學院院長。1941年夏因心臟麻痺逝於香港寓所。許地山為虔誠基督教徒,不特為文學作家,亦為宗教研究學者,著有《道教史》、《國粹與國學》、《扶箕迷信的研究》、《空山靈雨》、《綴網勞蛛》、《許地山選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