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名列世紀百強第四十四。作者穆時英(1912~1940)現代小說家。筆名伐揚、匿名子。浙江慈溪人。父親是銀行家,自幼隨父到上海求學。讀中學時愛好文學。畢業於光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讀大學時潛心研究外國新文學流派。先對《公墓》這篇小說的內容,作一個簡單的介紹,然後再整理好讀網站與維基百科內對穆時英作者的生平介紹,重要的是他二十八年的生涯,是如何在作品上展現出幾種不同的思維與風格。
《公墓》名列世紀百強第四十四。作者穆時英(1912~1940)現代小說家。筆名伐揚、匿名子。浙江慈溪人。父親是銀行家,自幼隨父到上海求學。讀中學時愛好文學。畢業於光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讀大學時潛心研究外國新文學流派。先對《公墓》這篇小說的內容,作一個簡單的介紹,然後再整理好讀網站與維基百科內對穆時英作者的生平介紹,重要的是他二十八年的生涯,是如何在作品上展現出幾種不同的思維與風格。
《白髮魔女傳》名列世紀百強第八十七名,作者為梁羽生,在新派武俠小說的創作世界裡,金庸、梁羽生一時瑜亮,兩人同被認為新派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梁羽生所創作的《龍虎鬥京華》被公認為是新武俠小說之始,開創了武俠小說的一代新風,後以《萍蹤俠影錄》等名著為新派武俠綻放了文學情思上的異彩。梁羽生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武俠創作地位:「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有關他的生平如下:(生平部分,摘自維基百科)
《子夜》名列 世紀百強 第 6。茅盾(1896~1981),原名沈雁冰,浙江省桐鄉縣人。出身於醫生家庭,童年時代受到比較開明的家庭教育。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學習,廣泛涉獵了各種知識。1916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開始了早期的文學活動。1921年,與鄭振鐸、葉聖陶等發起組織著名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在主編《小說月報》期間,對刊物進行了全面改革。在「文學研究會」時期,發表了許多文藝評論文章,譯介了大量進步的外國文學作品。大革命時期,積極參加革命鬥爭。
從這一篇起,百大賞析更名為百大賞錄,因為這比較符合這個項目的真締,筆者目前還不具有「析」的資格,只是純粹想介紹這一百年來的,一百本小說,所以用欣賞與收錄,才能反應分類項目名稱的真實,這樣應該感到好些,不是嗎?
《沉淪》這篇小說是描寫清朝末年,一名青年人東渡日本求學,因受「弱國子民」身份拖累,除了飽受欺凌與歧視外,及精神上的苦悶與挫敗,亦如排山倒海般湧來,思想壓抑,逐漸沉淪下去。因為對前途迷惘,最後跳海自殺。以下是本書與作者的介紹:
《古都》這篇小說,可能會讓很多學生與讀者頭痛,因為最大的問題是看不懂,如果少部分的人看不懂,那就算了,大部分的人看不懂,或看不下去,這就有曲高和寡的味道了,就好像很多國際影展,得獎的電影往往看不太懂,只能怪自己的資質愚魯了,試舉書中的一句話:「那時候的天空藍多了,藍得讓人老念著那大海就在不遠處好想去,因此夏天的積亂雲堡雪砌成般的顯得格外白⋯⋯」這讀起來有點詰屈聱牙,但這就是它的風格,先不贅言,先介紹如下:
《舊址》名列世紀百強第四十五名。作者李銳(1950年-),當代小說家。生於北京,父母雙亡後在山西農村插隊,現居太原。曾任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2003年宣佈辭去此職,同時退出中國作家協會,只保留山西省作協會員的資格。1974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小說集《合墳》獲得第8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主要著作有《厚土》,長篇小說《舊址》、《無風之樹》、《萬里無雲》、《銀城故事》,隨筆集《拒絕合唱》、《不是因為自信》等。
不可否認的是《寒夜》我是先看了趙文瑄與劉濤主演的電視劇後,才在好讀網上閱讀完畢,看完之後頗有切身之痛,這個痛就是無力感,一個無法改變環境的男人與一個為愛執著積極的女人,而我的無力感正來自這個無法改變環境的男人,言歸正傳,《寒夜》名列世紀百強第十一。
《傳奇》名列世紀百強第四名。作者張愛玲(1920~1995),原名張煐,筆名梁京。1943~1945年發表了《茉莉香片》等小說,代表作有《傳奇》、《流言》等。抗戰後,改行編寫電影劇本,後居美國。自出道後,盛名至今不減,「張迷」遍佈全球。在美國期間翻譯了清代小說《海上花》。張愛玲一生見證了中國近現代史,漂泊於上海、香港、天津、美國各地。
《邊城》名列世紀百強亞座,作者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煥,生於中國湖南省鳳凰縣(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他的父系為漢族,祖母是苗族,母親是土家族。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小說家、散文家和考古學專家。在中國20世紀文學史上,沈從文的聲譽或許是起伏最大的一個。三四十年代,他是北方文壇領袖,40年代末,主要因郭沫若“桃紅色作家”的指斥,沈從文退出文壇,長期被塵封土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沈從文的聲譽鵲起,"大師"的讚譽不絕於耳。沈從文一生著述浩繁,剛剛出版的《沈從文全集》32卷,1000多萬字。20世紀中國產生這樣一位作家,是一個奇跡,他的崇高地位不是謾罵抹黑以及漠視能夠抹殺的。
《古船》名列 世紀百強 第 71。作者張煒,1955年11月生,山東龍口人,原籍棲霞。1980年開始創作,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家族》,中篇小說《秋天的憤怒》、《蘑茹七種》等,短篇小說集、散文集《玉米》、《融入野地》、《夜思》等。現已出版《張煒作品選》五卷。現為山東作協專業作家。
【芙蓉鎮】名列 世紀百強 第 68。作者古華,1942年生於湖南嘉禾,原名羅鴻玉,中國電影編劇、著名作家。因家境困難,少年時代即以體力勞動謀生,從小受民歌傳奇故事的薰陶,愛好文藝。中學時代開始學寫詩歌小說,1961年就讀的郴州專區農業學校解散,未能畢業,即被安排到郴州地區橋上農科所,當了十四年農工。1962年開始發表小說,1975年轉到郴州歌舞劇團任創作員。1976年,由他自己的中篇小說《仰天湖傳奇》發展成的長篇小說《山川呼嘯》出版,1978年出版小說集《莽川歌》,1979年調任郴州地區文聯工作。1980年3月到中國作協文學講習所學習,引起創作上的轉折。
《酒徒》名列 世紀百強第 72。作者劉以鬯,原名劉同繹,1918年12月出生,浙江鎮海人。1941 年在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曾經在重慶、上海、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等地任報章和雜誌編輯。1948 年來香港,一直從事報章雜誌編輯工作,1985 年 1 月至 2000 年 6 月任《香港文學》月刊總編輯。1994 年為香港臨時市政局「作家留駐計劃」第一任作家,編寫《香港文學作家傳略》。2001 年 7 月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表彰他在中文寫作的成就,以及對香港文學事業發展的貢獻。現為香港作家聯會會長及康樂文化事務署文學藝術顧問。劉以鬯於 1936 年開始發表作品,著作繁多,重要作品有《酒徒》、《寺內》、《一九九七》、《春雨》、《島與半島》、《劉以鬯中篇小說選》、《對倒》等,其中《劉以鬯中篇小說選》為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獲獎作品。
《四喜憂國》名列世紀百強第九十。張大春(1957年6月14日-),當代華文作家,台灣人,祖籍山東。台北市立成功高中、輔仁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畢業,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時報週刊編輯。現任News98電台主持人。工古典詩詞,作品以小說為主,已陸續在臺灣、中國大陸、英國、美國、日本等地出版。張大春的創作常常以豐富的想像力,跳脫日常語言,試圖解構各種意識形態。在張大春的小說裡,充斥著虛構與現實交織的流動變化,具有魔幻寫實主義的光澤。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用新的敘事寫法,不斷自我突破,是當代台灣甚至華人著名的小說家。
《異域》這本書名列世紀百強第三十五名,是由作家柏楊所創作的戰爭小說,內容以主角鄧克保第一人稱的口吻, 娓娓敘述1949年國軍自中國大陸撤退時,一支潰散的孤軍如何在雲南與緬甸邊區叢林,孤軍腹背受敵(共軍、緬軍),又得不著政府之支援, 在複雜情勢中的戰略擬定及戰術運用,建立起一片游擊隊基地,以及這一批孤臣孽子在生死邊緣的絕境當中與命運搏鬥,並且冀求反攻中國大陸的血淚經歷,融合袍澤、親子的關係等情節,交織成一部感人肺腑的戰爭文學作品。
《原鄉人》名列世紀百強第三十七。 作者鍾理和(1915年—1960年),台灣客籍作家。 屏東縣人,曾接受私塾漢文教育,1932年隨父遷居高雄縣美濃鎮,經營笠山農場。 後來認識鍾臺妹女士,1938年因與鍾臺妹同姓結婚受阻,遂前往中國瀋陽,1940年與妻子前往中國東北,1941年遷居北京專事寫作。 1946年返台應聘屏東內埔初中任教,後因肺疾惡化去職,返美濃定居。後來喀血而死。
《霸王別姬》名列世紀百強第八十二。作者李碧華,原名李白,祖籍廣東台山,畢業於香港著名女子學校香港真光中學。曾任小學教師、人物專訪記者、電視編劇、電影編劇及舞劇策劃。先後在刊物撰寫專欄及小說。所寫的小說有《胭脂扣》、《潘金蓮之前世今生》、《秦俑》、《川島芳子》、《霸王別姬》、《青蛇》、《誘僧》等二十多種。 其中《胭脂扣》、《霸王別姬》、《青蛇》、《餃子》等都被她親自改編成劇本,並搬上大銀幕拍攝成電影,廣受好評。著作有:《白開水》、《爆竹煙花》和《蝴蝶十大罪狀》等九十多本。
《殺夫》名列世紀百強第八十三。作者李昂,(1952—)台灣當代著名小說家。原名施叔端,台灣彰化鹿港鎮人,台灣著名現代派作家施叔青之妹。台灣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系畢業,美國奧立岡大學戲劇碩士,後任教。17歲發表處女作《花季》,涉及性意識性心理的禁區,從此其作品多以兩性關係為題材,深入探討婦女命運、人性的解放及其與社會文化道德的關係等問題。《殺夫》以台灣農村生活為背景,探討人性的不可捉摸,尤著眼於人與獸之間剃刀邊緣的掙扎。寫作手法細膩而深刻,無論人物造型或情節結構,均有其獨到之處,營造出極強的渲染力。本書德文版已出版,李昂亦因此書而擠身世界文壇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