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人》名列世紀百強第三十七。 作者鍾理和(1915年—1960年),台灣客籍作家。 屏東縣人,曾接受私塾漢文教育,1932年隨父遷居高雄縣美濃鎮,經營笠山農場。 後來認識鍾臺妹女士,1938年因與鍾臺妹同姓結婚受阻,遂前往中國瀋陽,1940年與妻子前往中國東北,1941年遷居北京專事寫作。 1946年返台應聘屏東內埔初中任教,後因肺疾惡化去職,返美濃定居。後來喀血而死。
《原鄉人》是一部台灣客家人作家鍾理和於1959年創作的短篇小說。與其中期旅居大陸時期的《夾竹桃》中對中國理想的破滅及後期散文《白薯的悲哀》中台灣意識的窘迫相對照,此早期作品展現出作者對客家原鄉中國的憧憬與想像。
這部短篇小說描寫的是「我」如何決定前往中國的心路歷程。小說中的主人公「我」就是青少年時代的鍾理和自己。小說中的其他人物則是「我」周圍的老師、同事和幾個親人。書名「原鄉人」字面上就是「(來自)故鄉的人」,在書中作者給出的「原鄉」的定義最早是美濃鎮絕大多數客家人的祖籍廣東「梅縣」,以及因為面對日本殖民的反抗心理而產生尋求的文化和理想上的「中國」。
鍾理和在文中提到:台灣日治時期的高雄縣美濃鎮,童年的「我」認識了一些福佬人(閩南人)、日本人和「原鄉人」,感覺原鄉人「看不出和我們有什麼不同。這和福佬人日本人可有點兩樣。」唯一的區別似乎是原鄉人吃狗肉。奶奶告訴「我」「我們原來也是原鄉人;我們是由原鄉搬到這裡來的。」
所以,「原鄉」的一種憧憬、孺慕的情結,從另一個角度看,鍾理和並不是要去「原鄉」,而是要在「原鄉」,回過頭來看自己、認識自己,他要重新定位「日本」、「台灣」、「中國大陸」的三角關係,其實數十年來,即使時至今日,「中國結」,仍然是霧煞煞,愈說愈不清楚,這原鄉人到底是中國人?外省人?客家人?沒有答案。
美濃鎮因為鍾理和的『原鄉人』、『笠山農場』等作品而成為台灣推廣客家文化的代表地區。這裡建有「鍾理和文學紀念館」,我去過幾次,還拍了不少照片,其實鍾理和的書,我看的不多,這篇原鄉人算是一篇短篇,能進入世紀百強第三十七,感覺上名次高了些,這不代表寫的不好,而是每個人的評價角度,真的是很不同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