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府.jpg

《沉淪》這篇小說是描寫清朝末年,一名青年人東渡日本求學,因受「弱國子民」身份拖累,除了飽受欺凌與歧視外,及精神上的苦悶與挫敗,亦如排山倒海般湧來,思想壓抑,逐漸沉淪下去。因為對前途迷惘,最後跳海自殺。以下是本書與作者的介紹:

 

《沉淪》名列世紀百強第 16。作者郁達夫(1895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7歲入私塾受啟蒙教育。後到嘉興、杭州等地中學求學。 由於聰穎好學,少時已有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厚基礎。1911年起開始創作舊體詩,並向報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學預科,因參加學潮被校方開除1913年赴日本留學,廣泛涉獵了中外文學和哲學著作。飽受屈辱和歧視的異國生活,激發了他的 愛國熱忱,也使他憂傷、憤世。他從研究經濟學轉而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創造社,出版了新文學最早的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以其「驚人的取材、大膽的描寫」而震動了文壇。

 

1922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經濟部。回國後參加編輯《創造》季刊、《創造週報》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學、武昌師範大學等校任教。19278月退出創造社。1928年與魯迅合編《奔流》月刊,並主編《大眾文藝》。1930年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為發起人之一,並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3年初加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懾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於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間,寫有不少文筆優美的遊記。

隨著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郁達夫的愛國熱情又被喚起,投入抗戰的時代
洪流,參加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奔赴前線慰勞抗日將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38年底赴新加坡,從事報刊編輯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蘇門答臘,化名趙廉隱居下來。不久,當地日本憲兵部強迫他去當翻譯,暗中保護和營救了不少當地志士和華僑,並獲悉了日本憲兵部許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

郁達夫一生著述宏富。1928年起,郁達夫陸續自編《達夫全集》出版,其
後還有《達夫自選集》、《屐痕處處》、《達夫日記》、《達夫遊記》、《閒書》、《郁達夫詩詞抄》、《郁達夫文集》,以及《達夫所譯短篇集》等。郁達夫的創作風格獨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說和散文最為著稱,影響廣泛。其中以短篇小說《沉淪》、《採石礬》、《春風沉醉的晚上》、 《薄奠》、《遲桂花》,中篇小說《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和《出奔》等最為著名。小說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識分子作為描寫對象,往往大膽地進行自我暴露,富於浪漫主義的感傷氣息,筆調灑脫自然,語言清新優美,具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無隱飾地表現了一個富有才情的知識分子在動亂社會裡的苦悶心情,寫得清新秀麗,富有氣勢和神韻,與他的小說一樣,具有真率,熱情、明麗、酣暢的風格。

 

「藝術是天才的創造物,不可以規矩來衡量。」——郁達夫《沉淪》——

他,為愛沉淪;為情苦悶;為欲迷惑
……
愛與恨的壓抑;

情與慾的交戰;
家與國的矛盾;
讓他陷入不可自拔的苦痛和永無止境的掙扎!


郁達夫是一個充滿濃厚浪漫主義色彩又帶有十足前衛風格的悲情文人;
更是一個驚世駭俗、才華洋溢的作家。四十年早逝的青春,三段糾葛難解的婚姻,讓他留下了許多淒美且不同於一般世俗的作品。而他大膽真實的自我剖析、奔放迷離的寫作手法,亦造成一種孤獨的美感。使他在中國近代文學的里程碑中,擁有不可抹滅的地位。

 

而《沉淪》這個作品,書中主人翁的苦悶具有時代的特徵,代表了「五四」時期那些受著壓迫、開始覺醒而自身又帶著迷惘的知識青年的共同心理。郁達夫通過大膽真率的描寫,呼喊出了他們所共有的內心要求,進而控訴了外受帝國主義壓迫、內受封建勢力統治的罪惡社會,因此在當時發生了很大的影響,引起許多知識青年的共鳴。

 

在坦率暴露病態心理這一點上,郁達夫顯然受了盧梭、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某些自然主義作家(如日本的葛西善藏)的影響。這種大膽暴露,一方面體現了對封建道德的叛逆精神,「就因為有這樣露骨的真率」,使道學家、偽君子們「感受著作假的因難」,另一方面卻也具有明顯的消極作用。主人公的憤激和反抗,最終往往變成自戕,愛國心又常與個人欲望相聯繫,再加上作品籠罩著一層悒鬱頹喪的氣氛,就構成了《沉淪》獨特的灰色調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