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學醫學院的口試.jpg

從這一篇起,百大賞析更名為百大賞錄,因為這比較符合這個項目的真締,筆者目前還不具有「析」的資格,只是純粹想介紹這一百年來的,一百本小說,所以用欣賞與收錄,才能反應分類項目名稱的真實,這樣應該感到好些,不是嗎?

 

《彷徨》名列世紀百強第十二。 《彷徨》收入魯迅1924年的《祝福》、《在酒樓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獨者》、《傷逝》、《離婚》等,共11篇。《彷徨》雖然反映了魯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悶,但也表現了他不斷探索真理、尋找出路的可貴精神。(當然時過境遷,80年後的今日再來看他的作品,瞧不起他的"無病呻吟"也在所難免,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裡說:『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從這十一篇小說裡,我節錄了其中兩篇,作為簡單的介紹,如下:

 

《肥皂》是魯迅彷徨》中的一篇小說,它鞭撻當時知識分子中一批開倒車復古派,道貌岸然的偽君子。該文通過對四銘之流辦「移風文社」、反維新、咒罵新學堂及學生等行為的描繪,形象而真實地展現「五·四」運動之後,右翼復古派開倒車,大喊『整理國故』的特定情形。作者借四銘買肥皂一事,揭穿此類偽道學家的真面目,暴露其下流的靈魂。其次摘寫一家人晚飯前後的生活片段。以「肥皂」作為貫穿的線索。此外作者運用諷刺手法刻畫人物之可笑、辛辣異常,入木三分。

 

 

《在酒樓上》是一篇魯迅著《彷徨》的另一篇小說,它講述陷於深深矛盾和苦惱之中,找不到出路的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的時代性苦悶。

 

一、兩個心情蕭索的寂寞之人,在酒樓上的一次邂逅相遇。一次席間交談,帶出了分別若干年以來人與事的諸多變化。

 

二、呂緯甫曾是一個何等激進、熱烈的青年,一而今「當初預想之事,沒一樣如意」,他的口頭禪是:「無聊」,「糊糊塗塗」。迫於生計,為每月二十元薪俸在頹唐中消沉度日。一如作品中之生動比喻:「飛出繞圈而又邁回原地點的蠅或蜂子」。作者既籍此指明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沉重壓力,同時也揭示了知識份子身上所帶有的弱點,即:鬥爭的盲目性、經不起打擊、團結不夠;缺乏對中國革命長期性、複雜性和艱鉅性的充分認識,缺乏韌性鬥爭的精神準備,這都預示了日後失敗的必然性。而後者正表明了魯迅先生目光獨到且深邃之處。

 

三、以人物對話鋪設軌道,從而推動全篇內容的發展。對話中加插人物動作及神情的描繪(押酒、點煙等),形成一種實錄的感覺。

 

 

                               (本文部分節錄好讀網站與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洛 的頭像

    蒼穹未央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