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朝珠.jpg

正黃與鑲黃:先針對您的兩個問題,說出我的想法,首先我認為八旗除了上三旗與下五旗外,並沒有細分到貴賤,應該說沒細分到高低等級,上三旗都是由皇帝親自統帥(多爾袞的正白是個例外)沒有高低的問題,上三旗是並稱,而下五旗是依當時的旗主之貴而尊,這裡說的貴,不僅是身分的貴重,也包含權勢。参考資料,如下:

A.正黃旗: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A3%E9%BB%84%E6%97%97

B.鑲黃旗: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1%B2%E9%BB%83%E6%97%97

C.正白旗: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A3%E7%99%BD%E6%97%97

舉幾個例子,正白因多爾袞晉上三旗,而正紅旗因代善而為下五旗之首(推舉皇太極為帝時)當然這還不夠成有力的證明,但是不能否認有此情況的產生,另外我想對您針對鑲黃為尊的幾點,提出些意見:

第一點您自己也認為不見得如此,第二點確實是左尊於右沒錯,但是第三點鑲黃在上三旗中人口最小,因此反而尊貴這點有點問題,首先,鑲黃在上三旗中人口最小這點未必,請参照: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B%E6%97%97  第四點也有爭議,鑲黃也曾經由鰲拜與傅恆統帥過,(但是名義上是代天巡守)但是正黃旗的情況亦是如此,所以這也不能證明鑲黃為尊,所以只有第二點確實有可以證明鑲黃為尊的可能,但是以上三旗組成的成員來看,顯然是正黃為最貴,鑲黃次之,而後正白,(請看ABC網頁)但是我仍然認為是並列,因為八旗通志的用語是並列上三旗的字眼: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B%E6%97%97%E9%80%9A%E5%BF%97

 

上述維基的網頁之中,並未有「並列上三旗」的字眼,但是八旗通志裡,確有此文,我舉孟森先生的遺著:清代史‧正中書局印行,第一篇,第四章八旗制度考實,第二十三頁起,有詳述許多考證,孟心史先生的清史,真的是非常清楚,在第七十二頁開始有詳述四旗如何變為八旗,上三旗是如何產生,下五旗是如何分配,實在是資料龐大,我只略微說出結論,就是我之前的所言不虛,但是有一點頗為不解,就是每次寫到上三旗時,書中總是寫鑲黃、正黃、正白(),總是把鑲黃寫在前面,這點我無法解釋了,但是上三旗由皇帝自將,確為不假,下五旗隨著旗主的地位而改變,也確有其事,特此補充。

我的依當時旗主的地位而分,指的是權勢、身份,而與旗本身的關連不大,就像是母以子貴,子以母貴這種情況,也就是旗以主貴,代善當時位最尊,所以正紅旗為下五旗之首,甚至一直延續到後來,都是這樣排序,而正白更不用說了,直上上三旗後,也沒有改變過了,事實上從順治朝後,下五旗的排序似乎也沒有更動過,反而是鑲黃、正黃,頗有爭議(這也正是您的發問)

但是有一點須釐清,我所謂的旗的排序、權勢、身份,與您的旗的貴賤,是否同指一件事?   另外,第二個補充發問,我個人是認為不會影響到駐地,而沒有氏族血緣關係的鑲白旗及正紅旗子弟的地位高低,我認為是正紅旗。但是你問的是“子弟的地位高低”,坦白講我也很難判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