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三 I 理論

我的三理論,其實是很值得發揚光大的,但是昨天發表後的反應,可憐的很,沒有引起什麼共鳴,這並不是曲高合寡的問題,因為三理論一點也算不上曲高,反而是一種很親切的理論,人人都用的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用的上,我想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蒼穹未央」不能算是多強勢的傳播媒介,所以看見的人不多,第二點是作者表達的不夠貼切,就算看了,也不了解在寫些什麼。

即使是今天再補上一篇續篇,我能表達的還是很有限,更不要說是想引起或提起大家的興趣了,不過我還是想試試,失敗了也沒關係,畢竟這兩篇簡述,一來是第一次發表,二來未來出書時可以當成序來用,就是這樣義無反顧了,我的想法是用舉例的方式來詮釋,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對人,一個是就事。

以對人來說,假設要交一個朋友,或者說要了解一個人,三I理論的第一步驟就是先從自己出發,了解自己與這個人的關係,包含利害關係的層面,所以這關係是全面建立與剖析的,而要搞到那麼清楚的境界,用的就是Implication的方法,因為也許那人的表達能力不強,說的與自己想的有差距,也可能那人想隱藏保護自己,表達上有所保留,或者換個角度而言,是你自己過份主觀,也可能太過客觀,總之,要弄清楚真的涵意,就是Implication 的真諦。

最後的結果就是Indifference了,如果了解這個人了,交到這個朋友了,這算是成功了,但是如果因此了解此人不可為友,或不適合為友,那也算是成功了,就算是用Implication的觀點,但是Action plan不佳,而失敗了,也無妨的,因為凡事到最後,都是Indifference,不必在意,重要的是過程與心境。

就事情的面向來說,假設公司交辦你一項任務,以三I理論來執行,第一就是先自我評估適不適任,再考慮接與不接,或尋求支援的接任,而Implication這個部份,就是弄清楚交辦任務的目的與要達到目的所須要的實際方法,最後完成了,是以Indifference的態度去面對,成功了也無須驕傲,更別到處向人宣揚,甚至要求一些額外的功勞,必須知道一件事不是非你不可,這是自我膨脹,萬一失敗了,記取教訓,別再犯同樣的錯誤,無須自我氣餒,Indifference 的重點是對結果不要太Over,勝敗兩方都一樣,中庸之道才是Indifference的論點,今天先到此為止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