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I 的理論,如果沒有任何的巧合,或者是英雄所見略同,基本上應是由我獨創,說到理論,辭典的解釋是由實際的實踐中歸納出,或由觀念推演而得到的有系統、有組織的說理或論點,所以三I理論的產生,也正是筆者四十餘年來生活的體驗,工作的經驗累積與閱讀無數的書籍下,演繹歸納出的理論。(本篇為三I 理論首度發表)
所謂三I 理論,即為 I、Implication、Indifference 這三個英文單字,第一I是「我」的意思,I是主格,不是所有格的MY,也不是受格的ME所以,這非常自我的表達出一件事,就是人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為出發點,然後逐漸的擴散,就如同厚黑學(李宗吾著)中的第四部,心理與力學般的理論雷同。
第二個I是Implication,在這裡的涵意是「隱含」的意思,理論的重點是每個人說話、寫字、唱歌等等,所要表達的、展現的、傳遞的真正義蘊往往會因為聽或看的人,不同的立場、相異的角度,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此,這就忽略、誤解了原意,這種情況,在人生的過程中,比比皆是,不論是求學、婚姻、工作等等,可以說是罄竹難書了。
Indifference 這第三個字,可翻譯成「沒有差別」,也引申為「冷漠」之意,這重點有兩個層面,一個是道家的無為思想,凡事到了終了,都是「沒有差別」,那何必汲汲追求名、利、情……等等呢?而如果事事都用 Indifference 的角度來思維,那對所有的事情,都成了「冷漠」以待了,熱衷不了任何物事了,人與社會都失去進步的動力了。
用簡單的幾句話,先解釋了三I理論中,I的涵意,但真正的三I 理論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單純,以Implication的說法,就是沒那麼敷淺,三I 理論其實真的要闡述的很清楚,應該是要寫一本書來討論,而不是用一篇千餘字的散文來傳達,這篇文充其量只能當書序的草稿而已。
在筆者二十餘年的職場生涯裡,很幸運的磨練了各個不同部門的管理與專業,也從基層主管逐步而當上高階主管共十餘年,自許人生的經驗,應屬反璞歸真的階段,也就是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而基於本身對閱讀的偏好,從古時的角度,可謂之通人(書讀千卷,謂之通人),如:漢˙王充˙論衡˙超奇:「通書四篇以上,萬卷以下,弘暢雅言,審定文讀,而以教授為人師者,通人也。」或史記˙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太史公曰:「易之為術,幽明遠矣,非通人達才孰能注意焉!」。
基於上述,筆者多年的思考,終於悟出了三I理論,曾經有緣與筆者同事的網友們,當你們看見本文時,就應該認識筆者的本尊了,因為這近十餘年來,我一直對自己的同事下屬,強調三I理論的應用面,甚至有一名好友,將其視為座右銘,放在手機的桌面上,感謝他對我的認同,事實上,三I理論的確有它的成功之道。再次的回到三I理論的主題上,三I理論的人生態度是從自我出發,但是必須弄清楚人、事與物的隱含真相,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要了解事務情況的真實,不能被表達方模擬兩可的涵蓋而過,也不能自我太過主觀的一廂情願去解釋,總之,Implication的真諦就是義蘊的真相,這樣才能將工作做好,才能認清一切真實,以便做出正確的判斷。
最後的Indifference從本質上來說最吊詭,但是了解後就不會了,它的主要意涵是希望行中庸之道,因為人生的循環是生老病死,終究一場空,適度的「冷漠」,是一種人生觀、一種態度、一種想法,但是它並不是要各位以消極的態度面對人生,相反的是要以正確的心態去理解人生的過程與意義,簡言之,I是出發點,Implication是看清楚過程,而Indifference是中庸之道的人生觀態度(結果),就先寫到這裡了。 Paul (洛/西河) 謹識於 蒼穹未央 2012/4/2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