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 06 Sat 2012 00:05
  • My way

人狗一車.jpg

My way是一首歐、美著名英文流行歌曲,旋律源自法國名曲Comme d'habitude(一如往日),法文原版由克羅德‧法蘭索瓦(Claude François、雅克·赫霍(Jacques Revaux)及吉爾·提伯(Gilles Thibaut)在1967共同創作,隨後由保羅·安卡(Paul Anka)改編成英文版。1969年首次收錄在法蘭克·辛納屈同名大碟,自此風靡全球,這首歌不但成為辛納屈的代表作,在流行文化上亦常被用作為告別曲,表示一場表演的結束或一個人的離開,這亦是英國最受歡迎的喪禮輓曲,相比英文版哀傷的曲調,法文版的配樂則有憂傷、輕快、或搖滾版本。

筆者按My way的歌詞,英文版與法文版大大不同,英文版以一句And nowthe end is near(現在快要離別)作開始,講述一名快將離世的老人,向他身邊的朋友回望自己的一生,講述如何堅強、自信面對人生中的挑戰……,而法文版Comme d'habitude的歌詞截然不同,Claude François作的原曲講述一位失去摯愛的戀人,一天醒來發現情人已逝去,他一如往日為她蓋被子、也一如往日等著她回來……。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倫敦出租車反映威斯敏斯大教堂.jpg

這是一首旋律超優的歌曲,是汽車合唱團主唱的Drive,這首曲子被The Cars收錄在1984年的Heartbeat City專輯的電台情歌,汽車合唱團自1976年在波士頓成軍到1988年解散一共只有六張錄音室專輯,但這六張作品卻使他們成為七年代晚期到八年代中期最成功、最受歡迎的美國流行搖滾、新浪潮樂團之一。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歷史博物館.jpg

﹝蒼穹未央﹞的老網、格友們大都知道,筆者最近都以租賃自行車加捷運上下班,詳情請参閱:《交通與我》,但是坦白說這樣的運動量是不夠的,如筆者前幾個月寫的一篇《路遙知馬力》所云,但是那篇是用走的上下班,今天的《愛河畔之行》當然是摒除捷運,用自行車上下班囉!因為筆者的宅前正是愛河,所以沿愛河之行,也正好可以用愛河來紀錄,所以《愛河畔之行》與《路遙知馬力》這兩篇倒成了姐妹作呢。筆者按:篇首這張是愛河旁的舊高雄市政府,現今為歷史博物館。

古市政廳.jpg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四四南村.jpg

週一開完會後,距離搭高鐵班次,還有一個半小時,想想利用這點時間偷得浮生半日閒,去四四南村走走,拍幾張兒時眷村的光景,也是一種回憶,在這繁華塵囂的信義區內,居然還遺留著返回過去的時光機……,我走著走著,坐在防空洞旁,彷彿、依稀分不清…如莊周夢蝶…。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

 

高知城堡.jpg

《竹林中》日語為《藪の中》,用平假名來發音為「やぶのなか」,用英文來注音為Ya-bu-no-na-ka,日文跟中文略同,都是單音節語言,不過筆者少用日文,基本上全都還給「先生」了,片假名甚至背不全了,好了,言歸正傳,承昨天所言,《竹林中》的情節,才是真正的「羅生門」。略述如下: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高知城.jpg

新聞報導或是媒體、檢調單位等等,常常會出現的一句話就是「羅生門」,而「羅生門」是什麼意思呢?細心的網、格友們,只要注意到本文的分類是﹝藏閣賞析﹞,就可以知道《羅生門》是一本書,或者說是一部影片,沒錯《羅生門》是日本短篇小說巨擘,芥川龍之介的作品。191511月曾發表於《帝國文學》雜誌,故事是引用古典民間文學《今昔物語》中「羅城門登上層見死人盜人語第十八」的部分情節,加上作者的想像完成的,而1950年黑澤明所拍攝,並贏得1951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羅生門》電影,是根據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及另外一部小說《竹林中》所改編的,將其二劇情和主題融合為一部電影。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小鎮風光.jpg

歷史巨擘,高陽先生曾指出,歷史的重心在經濟,而經濟的重心在交通,說的一點也沒錯,不僅只是歷史而已,就算是一個現代國家,或小如個人,經濟的重心也還是在交通,筆者頗能體會這種氛圍的,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首先推斷一個可以開車去上下班的人,他又何必去等或擠公車,當然更別提騎腳踏車了,但是如果公司距離住家很近,那步行或騎腳踏車,就很適合了,既環保又可運動,一舉兩得。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6) 人氣()

 

格內話中秋

光陰似白駒過隙,彈指間七百多天的日子轉眼即逝,又到了寫中秋感言的時候了,不過格子內話中秋,這可是第三年的中秋節了,但事實上才剛過了把月餘日的第二年格慶呢,這就說明了當年創格日約一個月,就是令文人墨客吟風頌月的中秋佳節了。翻了翻第一年寫的話談月到,發覺當時的筆者,頗有人文思維的胸襟,兩年後重讀自己的拙著,雖然短短僅六百餘字,但仍感到器宇不凡,手投足起間,儼然有「大師」的風範,叫人好不嚮往!(今日把自己褒成這樣風格,可見筆者有多麼的膚淺)再翻到去年寫的兩篇,分別是蒼穹話中秋未央訴月曲,這兩篇,前者寫的是自我的迷失、矛盾與期許,後者則是提醒多數網友們的幼稚與道德價值觀之淪喪。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9) 人氣()

 

批評的背後

現在台灣的社會風氣,流行批評人、事、物等等可供批判的任何情物事,包括筆者本身也不遑多讓,在「蒼穹未央」格裡,也道訴了不少,長期的格友們都知道,筆者對名嘴、媒體、政客這一些,是不會手軟的,因為這些人一個比一個可惡,政客是最該下地獄的,媒體則是失去中心思想的可憐蟲,但是卻會影響另一大批可憐蟲,而名嘴是為了生存而出賣自己靈魂的浮士德(好像高估了些),說穿了也是可憐蟲。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嘗鼎一臠

本篇散文的篇名本定為《 從「釣魚台」事件,看台灣名嘴的實力》,但是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在「蒼穹未央」裡,篇名如果是中文,大都以四、五個字為主,一來求個美觀,二來短潔有力,可是缺點是少了畫龍點睛的標題效果,所以說了,凡事有得有失,但看你自己想要什麼,像《 從「釣魚台」事件,看台灣名嘴的實力 》這個標題,吸引人閱讀的成份,鐵定是高於《嘗鼎一臠》的。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