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十三個交叉口

Thirteen Conversations About One Thing這部片子是我在2009年,從租片商店用每片一元所購得,當時正值VCD轉成DVD的年代,所以租片商急得出清VCD,而我撿便宜,好像挑了十餘部片子,Thirteen Conversations AboutOne Thing是其中的一部,當時看完了,頗有感觸,但是收入「藏閣」之中後,就開始蒙塵了,昨晚拿出來溫故知新,發現感觸更深,寫了這篇賞析……。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鄉村路引我回家

"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鄉村小路,帶我回家 "是美國鄉村歌手 John Denver 約翰丹佛的代表性歌曲,當年在美國百大單曲排行榜上最高雖只有亞軍,後來卻風行全世界,說它是最受歡迎的西洋歌曲之一也不為過。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Ballade pour Adeline

本篇《Ballade pour Adeline》給愛德琳的詩,整篇文章是節錄自:「安德森的音樂倉庫」之介紹,會將本篇收錄至〈蒼穹未央〉,最主要的因素是版主老安解釋了我多年之疑惑也……什麼迷惑呢?就是為什麼總是有許多人將此曲翻成「水邊的阿蒂麗娜」呢?如果您也有同樣的迷惑,請繼續的看下去……以下:

" Ballade pour Adeline 給愛德琳的詩 "是一首耳熟能詳的鋼琴名曲,由法國音樂家 Paul de Senneville 保羅塞內維爾作曲,Richard Clayderman 理查克萊德門演奏,在 1976 年發行後風靡全球,在全世界卅八個國家賣出二千二百萬張唱片,讓演奏者理查克萊德門一夕爆紅,改變了他的一生。這首鋼琴小品是保羅塞內維爾譜寫送給剛出生的二女兒的曲子。當時,保羅塞內維爾和著名的唱片製作人Olivier Toussaint 奧利佛陶桑想找一位新秀鋼琴家來彈奏這首新曲子。不久,理查克萊德門接到了一通電話,通知他前往試奏,但他必須和另外二十位競爭者角逐這難得的機會。出乎意料的,二十三歲的他被選上了。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本篇章是介紹《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的網路紀錄文,分別節錄於〈維基百科〉與〈金石堂網路書局〉兩處,如下:〈維基百科〉部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德語:Also sprach Zarathustra),徐梵澄譯本譯為《蘇魯支語錄》、魯迅最初翻譯為《察羅堵斯德羅緒言》,是德國哲學家尼采假託古波斯祆教創始人查拉圖斯特拉(又譯瑣羅亞斯德)之口於1885年寫作完成的書,是哲學史上最著名的哲學書籍之一。

此書不同部分於不同年份完成,共四部,前二部分1883年出版,第三部於1884年出版;第四部雖於1885年初寫完,但因為前三部銷售不佳,出版社拒印,尼采自行少量印刷;直至1892年才與前三部合併出版。1891年,尼采妹妹伊莉莎白(Elisabeth Förster-Nietzsche)據說因為擔心對神褻瀆而遭禁,曾企圖阻止查拉圖斯特拉第四部出版。1894年後妹妹編輯尼采檔案,並出版全集共十九卷數次,尼采於1900年過世。此書以記事方式描寫一個哲學家的流浪及教導。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得意詩句話古今

舊傳有詩四句,誦世人得意者云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大家好好的想一想,古時候的人,以這四件事情,做為人生四大樂事,當然也是很有道理的,古中國以農立國,若久旱逢甘雨,不但是樂事,簡直比股票上了八千點還重要哩,這可是眾生的命啊!要不然再旱下去,會出一堆人命的,而他鄉遇故知,這自然也是種喜悅,可是講真的,比起前一句,落差頗大的呢,也就是說,雖然都是喜,都是得意,但是「激情」度是差蠻大的。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截圖 2021-01-14 下午7.39.19.jpg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此詩出自中唐詩人元稹的《離思》,說到元稹這位詩人,我去年於﹝藏閣賞析﹞之中,曾寫過一篇文章,名為《閒聊西廂記》,對於西廂記中的那位男主角張生,在普救寺裡,和女子鶯鶯邂逅,但始亂之,終棄之,害得鶯鶯此女只能:「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考證這位先生,極有可能就是元稹自己的寫照。(有興趣者請自行點選連結)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590.jpg

有朋友問我,你酷愛歷史,也喜愛寫作,那請問你,文學和歷史你更喜歡哪一類?我的回答很簡單,自古以來,文史哲不分家,司馬遷是《史記》的作者,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在記錄歷史的過程中,也要有哲學家的邏輯思維與推論吧,朋友聽完露出了微笑說:「我就知道你會這樣說…」,那你最欣賞哪位作家呢?我想了想,糾正他說,應該不是「哪位」,而是「哪些」吧!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截圖 2021-08-22 下午3.20.14.jpg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李清照在《一翦梅》這闕詞中,細膩深婉的抒寫了這兩句,在海峽兩岸的華人文學世界裡,埋下了一顆疑問的種子,這疑問如漣漪般,一直在古今文人墨客的心田裡發散,很羞澀很內斂的渲染…到底…獨上蘭舟,何需輕解羅裳,難道穿著羅裳就不能上蘭舟嗎?又,在戶外解開羅裳難道不會不雅嗎?(應該是香豔否?)而,古代女子羅裳之下穿的是什麼呢?這一連串的疑問,總的來說,分成兩種說法,而這兩種說法,誰也說服不了誰,變成了自由心證了,今天,就來看看蒼穹格主西河先生的解析吧!首先,先來欣賞整闕詞的全貌,才不會斷章取義喔!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775.jpg

 

三國時代的劉備,也就是蜀國的開國君主,他的兒子也是繼位者,叫做劉禪,字公嗣,又字升之,可是大家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習慣叫劉禪小字「阿斗」,而且常常會用「扶不起的阿斗」來指他政事無才幹,闇弱無能、賢愚不辨等等,即使是智冠群倫的諸葛亮也扶不起,除了「扶不起的阿斗」這個封號,劉禪也是成語「樂不思蜀」的典故製造者,這兩句都是負面評價,但是綜觀史書(《三國演義》算是小說)記載,這樣說劉禪,實在很不公平,因為劉禪儘管就算稱不上是一位大有作為的明君,卻也絕對不是一個低智無能的庸主,很多替他抱屈申冤的文章也逐漸浮上檯面(按),本文也是其一。(筆者按:那些文章寫的很不錯,但是抄來抄去的,搞不清楚誰是原作者。)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777.jpg

張松與法正是三國時代益州劉璋下的高級官員,尤其是張松官至「別駕」,也就是僅次於州牧與治中下的第三號人物,相當於現今的第二副省長,而當時的益州劉璋,已成為半獨立狀態的國家,(也可以說是軍閥割據)所以其位甚高,但是張松與法正,在歷史上是背主求榮的腳色,沒有這兩位諸葛亮的隆中對,未必能實現,可以說這兩位是小人,但歷史卻褒大於貶,(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皆如是評斷)只因為他們扶的是劉備。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