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無猜

本篇題首,「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詩經·邶風·擊鼓》,夠古老的文句了,現在一般而言,是指對婚姻的承諾,表示希望與對方相知相守一輩子,白頭偕老,可是詩經的原意是這樣的嗎?這爭議頗大,各派說法不一,就好像「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流傳久遠,影響至深且大,可是對這首詩的看法,一樣莫衷一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首愛情詩、讚美詩,也有人說是舉賢詩、諷刺詩,還有人說是搶婚背景下的貴族……,言歸正傳吧!我們先來看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原文的前後句吧!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詩經這類的古文,不翻譯很難看的懂,以筆者唐朝文以後可直讀之實力,也是無法究其意也,故白話如下:

 

敲鼓聲音響鏜鏜,鼓舞士兵上戰場。人留國內筑漕城,唯獨我卻奔南方。跟從將軍孫子仲,要去調停陳和宋。長期不許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安營扎寨有了家,系馬不牢走失馬。叫我何處去尋找原來馬在樹林下。無論聚散與死活,我曾發誓對你說。拉著你手緊緊握,白頭到老與你過。嘆息與你久離別,再難與你來會面。嘆息相隔太遙遠,不能實現那誓約。

 

其實問題出在「死生契闊,與子成說」這一句,有人翻成戰場上軍士之間相互勉勵約定相互救助的盟約,不管遇到什麼危難,我們都不要獨自跑掉而不顧對方……,大概是這樣的意思,但,無論如何,我還是喜歡現在的用法。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對於老年人來說,感觸應該很深,我,雖然年近半百,卻也感概良多,主要是兩次車禍以來,內子對我不離不棄的照顧與呵護,讓我也因此戒菸戒酒,減肥四十餘公斤,希望能增加「與子偕老」的時間,十年、二十年或是更久,我都願意與內子今生今世「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聯合國修正青年人的定義是四十五歲以下,WTO更定六十歲以下為青年,所以以前者而言,我是中年人,以後者而言,卻也還是「青年」,如此老氣橫秋的「青年」到也不多見,呵呵,無論如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對我而言是不變的,但對時下的不婚族,這句話卻有著警惕作用呢?還是根本無關呢?我就真的不知道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