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的是《寒夜》我是先看了趙文瑄與劉濤主演的電視劇後,才在好讀網上閱讀完畢,看完之後頗有切身之痛,這個痛就是無力感,一個無法改變環境的男人與一個為愛執著積極的女人,而我的無力感正來自這個無法改變環境的男人,言歸正傳,《寒夜》名列世紀百強第十一,作者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 1923年從封建家庭出走,就讀於上海和南京的中學。 1927 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從事創作和翻譯。從1929年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夢》、《春天裡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憶》。《短簡》等散文集。
抗日戰爭爆發後,巴金在各地致力於抗日救亡文化活動,編輯《吶喊》。《救亡日報》等報刊,創作有《家》的續集《春》和《秋》,長篇小說《抗戰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還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訴》和《龍·虎·狗》等。在抗戰後期和抗戰結束後,巴金創作轉向對國統區黑暗現實的批判,對行將崩潰的舊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訴和抨擊,藝術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長篇小說《寒夜》便是這方面的力作。
《寒夜》內容敘述,抗日戰爭時期的重慶。大學畢業生汪文宣和同窗女友曾樹生相愛結婚。文宣的母親思想守舊,不滿這種自由戀愛的婚姻,經常凌辱樹生,指責她的迷惑導致文宣瘦弱多病,並要把她趕出家門。文宣為緩和矛盾只好讓妻子暫住宿舍。
文宣在文化公司做校對,薪水很低,生活艱難,身體越來越差。樹生為減輕丈夫的負擔,在銀行找到工作。她一向持身嚴謹,但為了生活,對銀行中人也不得不作些委婉的應付。豈知文宣對此產生疑心,十分痛苦,汪母更藉此擴大事端。樹生為避免流言和安慰丈夫,自動搬回家中。不久,銀行因戰事告急,遷往蘭州,樹生為生活著想,離開丈夫和兒子小宣,隨同前往。她每月寄錢回家並常與文宣通信,但汪母認為樹生的錢來得不乾淨,責令退回,文宣暗存銀行,以備不時之需。
文宣失業,生活困苦,吐血更甚,但一直未告知樹生。一年以後,當文宣病危時,才動用那筆存款,但終因無法醫治,於抗戰勝利之際病逝。在草草殯葬後,老母孤兒啟程返鄉。當樹生回家探親時,早已人去樓空。在一個寒夜,她獨自來到丈夫墓前哭祭,悲痛欲絕。最後,形單影隻地消失在淒迷的寒夜裡……。
這個故事的結局,就在寒夜中結束,巴金的文筆洗練,但他自己則謙遜的說自己從未想到要成為作家,事實上我看完小說後,發現小說比電視劇還好看,當然電視劇也不錯,但是無法呈現出細膩的心靈呢喃,如果有人問我,那樹生到底後來決定怎麼做,我只能說,我認為她回到蘭州,去接受那位男人的愛了,因為結尾時的兩段話,但是每個人的解讀都不同的。
後記:本文初次發表於2011/04/05 00:3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