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宮殿,也有人翻成王者的殿堂,當然也是有人直譯國王的廟,總之英文是The temple of the king,這首歌曲,也是國中時期的西洋歌曲,照當時的個性,先翻成中文再說,可是一直到現在,也不了解Year of the Fox,是什麼意思,只知道大概是西方世界的某一個時期的故事,大概如此吧!
帝王的宮殿,也有人翻成王者的殿堂,當然也是有人直譯國王的廟,總之英文是The temple of the king,這首歌曲,也是國中時期的西洋歌曲,照當時的個性,先翻成中文再說,可是一直到現在,也不了解Year of the Fox,是什麼意思,只知道大概是西方世界的某一個時期的故事,大概如此吧!
1964年,Paul Simon和 Art Garfunkel兩位好友組成二重唱,開始在紐約許多民歌餐廳表演,贏得如潮佳評,並得到一紙唱片合約,經典名曲" The sound of silence 沉默之聲 "在他們的首張專輯即已現身,但純民謠風味的演繹並未受到太多注目,專輯總共才賣出二千張,兩人失望得想放棄踏入歌壇。
《財主底兒女們》名列世紀百強第14。作者路翎(1923-1994),原名徐嗣興,江蘇南京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隨家人輾轉到重慶。1940年以路翎為筆名在胡風主持的《七月》、《希望》、《呼吸》等雜誌上發表作品。有短篇小說集《青春的祝福》、《求愛》等,中篇小說《飢餓的郭素娥》、《蝸牛在荊棘上》,長篇小說《財主底兒女們》等。建國後在南京大學執教,1950年後在北京青年藝術劇院,中國劇協創作室工作。因受胡風錯案牽連入獄,「文革」結束後恢復名譽。
《莎菲女士的日記》名列世紀百強第30。丁玲(1904~1986), 現、當代女作家。原名蔣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湖南臨澧人。在長沙等地上中學時,受到「五四」思潮的影響。1923年進共產黨創辦的上海大學中文系學習。1927年發表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等作品,引起文壇的熱烈反響。
〈靈異三顧〉是《靈異紀要》回顧的第三篇,也是著為永例的第一篇,爾後,《靈異紀要》的文章,每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後,就會有此賞析的文章,用意已經寫在〈未央夜筆〉裡了,這裡就不再贅述,銜接上次的回顧點,這一篇我們就從〈午夜的電影院〉開始說起吧!
〈午夜的電影院〉這一篇是我在小金門當兵遇見的故事,相信有此經驗的人,應該為數不少,說起來真的是很詭異的狀況,但是也沒辦法解釋,有在此當兵的人,心理多少有數吧!〈何處靈魂最多〉這篇是探討靈魂的文章,其中也間接的讓某些靈媒、大師的話,不攻自破或是相互矛盾,這也是我最討厭怪力亂神的神棍的說法,這些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請注意,這些特點大概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包括電視上的名師或著名的大師。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女人,成吉思汗當然也不例外,一般來說這個女人有三種身份,最常見的是妻子,第二就是母親了,第三種就是知己朋友這類了,成吉思汗不消說,就是這位月倫太后‧訶額侖,歷史上對她的著墨並不多,除了元史與幾本書外,大致上都是幾筆帶過,所以我今天也僅能用有限的史料,儘可能的呈現訶額侖太后偉大果決的一面。
我在〈未央夜筆〉裡,有承諾要將成吉思汗鐵木真,身邊的幾位很優秀且功績彪炳的戰將或主要人物列出,包含影響鐵木真甚深的訶額侖太后,四大皇后等等,今天先來談談我認為最了不起的兩位,哲別與木華黎,這兩位可為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尤其是木華黎,還封為太師國王,經略中原,若無超然的能力與信任力,成吉思汗怎可將其封為封國的第一人呢,連成吉思汗的兒子們,也都列在其後而封。
《黃金時代》名列世紀百強第 77。作者王小波 (1952~1997),生前鮮為人知,死後聲名廣播。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去世後,他的作品幾為全部出版。評論、紀念文章大量湧現,出現了「王小波熱」的文化現象。出版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我的精神家園》、《沉默的大多數》、《黑鐵時代》、(地久天長》;紀念、評論集有:《浪漫騎士》、《不再沉默》、《王小波畫傳》。一個嚴肅作家在死後兩年時間裡,如此地被人們閱讀、關注、討論,應該說是十分罕見的,其中所蘊涵的文化意義是非常豐富的,而它所透露出來的一個基本信息就是,王小波為許許多多的人們深深地喜愛著。
《吉陵春秋》名列世紀百強第 40。作者李永平一九四七年生於婆羅洲。中學畢業後來台就學。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留系擔任助教,並任《中外文學》雜誌執行編輯。後赴美深造,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及東吳大學英文系。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教授。著有《婆羅洲之子》、《拉子婦》、《吉陵春秋》、《海東青:台北的一則寓言》、《朱鴒漫遊仙境》及《雨雪霏霏:婆羅洲童年記事》。譯作包作《上帝的指紋》、《曠野的聲音》、《輓歌》、《紙牌的祕密》、《聖境預言書》、《天使走過人間》、《大河灣》、《幽黯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