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風情 018.jpg

要看本篇故事前,請先看上一篇的「路邊的紅包」,因為這篇是續集,這樣看起來才知道來龍去脈,不會一頭霧水,謝謝網友們的配合:話說我那位女性友人,看見那愛妻的牌位,真的是晴天霹靂,當時的臉色說多難看就有多難看,她幾乎想奪門而出,但是男友的父母熱情的勸阻與強而有力的說明,讓她忍而不發,三個人輪流的敘述,說這件事沒什麼,很多人都有冥婚的經驗,(這句話很沒邏輯)而且這有好無壞,什麼幫助先生啦!等等說詞,總之,就是要她不要在意,嫁過來吧!

結局不用說了,反正她是寧願獨守空閨,也不願當小的,(妻是鬼妻,她是妾)當然法律上她才是正室,不過想想,應該會答應的人不多吧!三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換租辦公室,委託仲介處理,認識了這位男主角,兩人也成為朋友,我邀他入精英會,所以也常常聊天說地,同樣的情況下,我也就隨口一問,怎麼不結婚呢?年紀不小了,他沉思一下說:「我這輩子,沒人肯嫁給我了,我有些缺憾,不可能會結婚的」。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路邊的紅包

小的時候母親總是告誡我,路邊的東西不要亂撿,尤其是長大以後,有紅包袋或是包袱類的,也不要貪心或好奇,因為那有可能是冥婚的機緣,有些早夭的女子,到了適婚年齡,會給家裡的長輩托夢,希望能有個丈夫,而路邊的紅包袋,也許就是信物,當你拾起信物時,就會有一群人,跑到你的身邊,沖著你叫姊夫、女婿等等,這時的你可就回天乏術了。

這樣的台灣民間故事,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聽過,而我是一個無鬼神論者,但是自從寫了靈異紀要後,發現靈異的故事,在身邊周遭的同學、朋友、同梯甚至自己本身,居然還是蠻多的,而今天寫的這篇,也是一個活生生的實例,事情發生約在十五年前,我有一個開廣告公司的女性友人,這位女性友人,也就是「紙紮人」裡的守靈小姐之一,名字當然是不能公開,反正我們是聽故事,不是調查局,姓名不重要的。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大社外省麵店.jpg

前幾週我寫了篇大社的自助餐,介紹了一家真的很棒的「可口自助餐」至今我至少又去吃了四、五次,每次去都覺得,這家自助餐,實在很成功,生意好不在話下,料理的用心與品質的堅持,才是成功的基石啊!(有興趣者,請自行查閱本分類)今天要介紹的還是大社的美食,這個剛剛劃入高雄市的新區,美食的共通點是價廉物美,而且有古早味,可以讓人流連忘返,先介紹一家「大亨牛排」舘,它位於高雄市大社區中山路497號之1,我先引用一下我的「親子家族」格子裡的照片:http://tw.myblog.yahoo.com/jw!rSEIr6CBERmQRN65yrzEFihZOw--/photo?pid=860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不老壽司店.jpg

「不老壽司」位於高雄市的河堤社區,也就是類似台北的大安區,地址是高雄市三民區明仁路16號,裡面的食材新鮮無比,因為生意好到要排隊,想不新鮮也難,重點是多樣化的食材,從基本的豆皮壽司,到牡丹蝦、比目魚鰭等高級食材皆有之。價位呢?我用比較的方式來說吧!以一顆全隻的牡丹蝦握壽司而言,一般的高級店,如高雄的誠壽司,台北的三井,約一百五十元,而中高級的日本料理店呢,也在一百元左右,這裡七十元一顆,如何?會客滿也不是沒道理的。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茶園.jpg

寫在桂林初遊記之前,我不知該說是「楔子」還是「前言」,不管了反正是一位好友被我點名,要畫一幅畫送我就是了,感謝她的逆來順受,而且還被我三天兩頭用軟釘子催一催,不過她還真的完成了這個很有意境的桂林茶園,不負眾望,其實她當然是有此實力的,要不然我也不敢點名哪!這幅畫,我當然放在篇首,這非常有我當年的情境呢,也就是FU 啦!補充說明:原畫作者:lo lo ,還有粉多的作品在以下的連結,請自行發掘:https://suonanlady.pixnet.net/blog/category/3041363

為什麼說這很有我當年的情境呢?因為我是在1997年去桂林的,那時香港還未回歸,赤鱲角機場還沒蓋好,(所以是天殺的啟德機場)大陸的民風也還沒調整到一定的水平,政府呢也是張大了眼睛看著,每一位入境的台灣人,重要的是,那時的桂林和現在差別蠻大的,唯一相同的是桂林的山水,這樣說,讀者們應該還是一頭霧水,好了,我的意思是現在的茶園風光,已經不太相同了,有了自動化的機器設備,沒有畫中那種樸實自然的原貌了。(光是農舍,長的就不太一樣了,妳們看不到紅瓦竹籬了)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路遙.jpg

夜晚的蒼穹,用肉眼是看不見的,即使是明月高掛,仍不如白日的蔚藍晴空,這時候,心境就主導一切,因為夜晚的蒼穹,是要用心去感受,用情去體會,當然什麼樣的胸懷,會看出不同的蒼穹,你可以說是靜謐而幽暗;也可以說是神秘且曖昧;更可以說是等待天明前的蟄伏,總之,也許和我相同,對黑夜裡的天空,有著無盡的冥想。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朱銘的美術館 02.jpg

每個星期一都有業務會議,本公司的業務會議,是屬於大鍋飯的方式,就是不論有多少部門,不論資深資淺,一律参加無誤,大家一起來個齊頭式的平等教育,聆聽郭董式的教誨,這可比二十年前的共產主義還要「先進」百倍,所以呢,也就笑話百出了。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目眩.jpg

上一篇笑話,其實只是普通的笑話,真正好笑的笑話,是我們的最高統帥,本公司的最高統帥,有一個很奇怪的習慣,就是不管別人說什麼,凡事都是先否定說不對、不是,然後說出自己的見解,結果有時會令人瞠目結舌,但是為了五斗米,大家還是盡量配合了。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之子

《地之子》名列世紀百強第六十九。作者臺靜農(1902—1990年)字伯簡,原名傳嚴,改名靜農。安徽霍丘縣葉家集鎮人,長期寫作,精於書法,筆名青曲、聞超、孔嘉、釋耒等。中學畢業後曾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旁聽,後轉至北大國學研究所半工半讀,其間積極參加魯迅支持和影響的文學社團未名社,和韋素園、李?野、李何林結為好友。二十年代後期在《莽原》半月刊和《未名》半月刊發表一系列短篇小說,並於一九二八年集結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地之子》,為魯迅所賞識,以為是「將鄉間的死生,泥土的氣息,移在紙上」。《地之子》多取材於鄉間貧苦農民生活,風格樸實,如實的描繪了一幅幅人間悲劇,是中國現代文學中鄉土文學的代表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樹自然.jpg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名列世紀百強第 56。作者於梨華浙江省鎮海縣人。1931年生於上海。抗日戰爭前,因父親職務的關係,舉家遷到福建省。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家開始了漫長的流浪生活,最後定居於四川省成都。抗戰勝利後,全家先回到上海,然後返回鄉下居住。1947年底因父親派到台灣接收糖廠,第二年於梨華也去台並轉學到台中女子中學。她在台中女子中學讀書時就開始了寫作,她的第一篇文章是評論沈從文的《邊城》。

1949年於梨華考入台灣大學外文系,後轉到歷史系。在大學讀書時仍不斷寫作,初期的小說大都發表在夏濟安主編的《文學雜誌》上,因此在同學中頗負文名。1953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同時九月赴美留學。一九五四年入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攻讀新聞系。1956年獲碩士學位同年。1965年任教於紐約州市大學奧爾巴巴分校,講授中國文學(英譯中國文學選講、英譯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報章雜誌選)、中文會話、中文寫作等課程,並從事創作。1968年搬至紐約上州州政府所在地奧本尼(Albany),即在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執教,兼任教中國現代文學。1977 - 1978年任該校中文研究部主任。1993年退休移居舊金山灣區。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