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 020.jpg

你想知道的應該是這位張兆連將軍,以下是他的資料,如下:

 

光緒元年,清政府在後山設卑南廳,光緒十年,提督張兆連率鎮海後軍營設在今台東市中華路。光緒十三年台灣建省,卑南廳升格為台東直隸州。光緒十四年六月,因水尾墾撫局的委員雷福海征收各地田畝清丈費過苛,大庄客民劉添旺結合附近墾民及平埔族人起事,七月戰火延燒到埤南,呂家望(今卑南鄉利家村)等山胞部落起兵燒毀埤南廳署,圍攻張統領的鎮海後軍,堡壘內沒有水井,官兵們口渴得已經無法忍受,張統領命陳添等人臨時挖井,挖了九仞深,還沒有得到泉水,於是張燒香向媽祖膜拜禱告,說也奇怪,剎那間甘泉立即湧出,軍心大振。苦守半個月後,台灣巡撫劉銘傳派援軍乘輪船趕到,事件因而平定。光緒十五年,張兆連提督為感謝媽祖的救助,捐俸倡議建廟感恩,並發動部屬及地方士紳共襄盛舉。同年秋派員前往前山採辦各類建築材料,歷時一年落成,光緒皇帝賜頒「靈昭誠佑」匾額一幅。http://www.taitungmazu.org.tw/

 

台東天后宮:重建於昭和8(1933),尚未列為古蹟,位於台東市,木結構對場。近年整修,將架檁之上部份,全面更新為水泥結構,但疊斗式木架構仍刻意保留,使得對場結構得以倖存。前殿、過水廊、正殿之木結構有對場作。前清光緒十六年(西元1890)間,鎮海後軍中營提督 張兆連 先生為感謝媽祖顯靈聖恩,特地親自由大陸福建省莆田縣湄洲島天后宮祖廟請靈分身而來。並由當時光緒皇帝親頒「靈昭誠佑」匾額一幅,懸於大殿正上方,歷史悠久,迄今111年,極具價值,是清朝官方在台灣最後籌建之廟宇。還融合了滿洲蒙古朝鮮、鄂倫春、鄂溫克、錫伯及俄羅斯等民族的文化習俗以及日本俄國朝鮮的國家的風俗文化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定義,全國共有56個民族,包括漢族55少數民族。 主要的少數民族包括壯族(1610萬)、滿族(1060萬)、回族(980萬)、苗族(890萬)、維吾爾族(830萬)、土家族(800萬)、彝族(770萬)蒙古族(580萬)、藏族(540萬)、布依族(290萬)、侗族(290萬)、瑤族(260萬)、朝鮮族(190萬)、白族(180萬)、哈尼族(140萬)、哈薩克族(120萬)、黎族(120萬)和傣族(110萬)。

 

而東北的少數民族,有滿族、蒙古族、朝鮮族、鄂倫春、鄂溫克等族。(太少的就不介紹了)飲食文化如下介紹:

 

滿族:

 

在東北地區仍可見到許多源於滿族的飲食及風俗習慣。如食物中的酸湯子、酸菜、粘豆包、血腸、薩其馬等。

滿族人禁忌狗肉,不吃狗肉,不打,不使用狗皮做的取暖物品。這與滿族的狼圖騰崇拜有關,也與狗在滿族人生活、生產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有關。

除拒吃狗肉外,今天的滿族飲食與周邊漢族較相似。傳統的滿族飲食大多為漢族民眾所接受。

滿族傳統主食有停悸、煮餑餑(餃子)、米飯、林米水飯、高粱米(休米)豆乾飯、豆糕、酸湯子等。尤其喜歡吃粘食和甜味食品,如餑餑、年糕等。流傳至今的「驢打滾」、「薩其瑪」都是滿族傳統點心。火鍋、全羊席、醬肉也是滿族人傳統肉食。用大白菜製做的酸菜是主要冬菜。

秫米水飯:將秫米(高粱米)放水中煮熟,撈到冷水中浸涼即成,多在夏季食用。

餑餑:用粘米做成,耐飢又便於攜帶。滿族人春天用黃米、小黃米加豆面做豆面餑餑,夏天用粘高粱面和小豆泥做蘇葉餑餑(外包蘇葉而得名),秋天用大、小黃米面、豆泥做粘糕餑餑,油煎或蘸糖吃,香甜可口。

酸湯子:用稍微發酵後玉米麵糰,用手和特製工具將其擠成筷子粗細的麵條,葷炒、素炒或做湯麵。略帶酸味,吃起來比較爽口。酸湯子是粗糧細作的的好辦法。

布縮結:滿語指酸菜。這是滿族的主要素菜。滿族生活在冬季寒冷的東北地區,一年有半年要靠窖藏的脫清蔬菜過日子。酸菜是秋天將新鮮的青菜在缸中發酵而成,味酸。燉,炒,生拌冷盤,做湯,做餡都行。豬肉燉酸菜是北方滿族常吃的菜肴。農村逢年節人們愛吃白肉血腸酸菜。東北滿族聚居的地方,家家的炕桌中央都有一圓形洞穴;正好能放下馬勺,炕桌下放一火盆,就著馬勺里的酸菜,寒冬臘月,全家可以吃上熱乎乎的飯菜。

部分滿族傳統飲食早已經被包括漢族在內的各族人民接受,例如火鍋現已成為國內最流行的冬季美食之一,並衍生出重慶紅油火鍋、清湯火鍋等系列。薩其馬的消費與生產則以廣東最多。酸菜粉條汆白肉則成為東北漢族人民最喜愛的家常菜之一。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B%BF%E6%97%8F#.E4.BC.A0.E7.BB.9F.E9.A5.AE.E9.A3.9F

 

朝鮮族:

 

朝鮮半島的主食是大米。主要農作物除了大米外還有大麥,大豆等。朝鮮半島三面沿海,因此海產品也是朝鮮半島的主要食品。腌制的魚類和蔬菜是冬季的主要食品。韓國料理味道以辣、甜、酸、淡為特點。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C%9D%E9%AE%AE%E6%97%8F#.E9.A5.AE.E9.A3.9F

 

蒙古族:

 

蒙古民族的傳統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車輛兩種。役畜以馬和駱駝為主,車輛為勒勒車。蒙古族的飲食有糧食、奶食、和肉食。

蒙古族最大的傳統的節日性群眾集會為「那達慕」,蒙古語意為娛樂、遊藝,起源於13世紀初。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馬奶節、那達慕大會、和白節(也稱白月)。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92%99%E5%8F%A4%E6%97%8F#.E7.94.9F.E6.B4.BB.E4.B9.A0.E4.BF.97

 

鄂倫春族: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84%82%E5%80%AB%E6%98%A5%E6%97%8F

 

鄂溫克族:

 

傳統生活以馴鹿、游獵為主。清朝大將海蘭察也是出自索倫部中的鄂溫克人。有人說他們是比較少外族成分的通古斯人。考古學說他們是蒙古人種貝加爾型,與早期滿族差不多。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84%82%E6%B8%A9%E5%85%8B%E6%97%8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