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雲相隨 013.jpg

中國歷史上,在大統一朝代裡,有一位下落不明的皇帝,至今仍考究不出,到底傳說中哪一樣是真實的,他就是明惠宗朱允炆(1377125日-?),是明朝第二任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先敘述他的生平。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子,但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故,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視朱允炆為嫡長孫。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由於自幼熟讀儒家經書,所近之人多懷理想主義,性情因此與其父同樣溫文儒雅,即長皆以寬大著稱。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及歷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條過份嚴苛的條文,深得人心。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死前密命駙馬梅殷輔佐新君。朱允炆在同月(630日)即位,定次年(從139926日開始)為建文元年。惠帝在六月晉用齊泰為兵部尚書、黃子澄為太常寺卿,七月召方孝孺為翰林院侍講,在國事上倚重三人。惠帝的年號建文有別於其祖父的洪武,他不想仿效祖父以嚴刑峻法治國,即位後改行寬政,囚犯人數減至洪武時期的三成左右。

明太祖為鞏固皇室,大封宗室為藩王,各擁私人護衛軍隊。對惠帝來說,諸藩王大多為其叔輩,且在封地掌握兵權,心中由是不安。惠帝為皇太孫時曾問黃子澄曰:「諸王尊屬擁重兵,多不法,奈何?」 子澄回答說諸王軍力不足以抗衡朝廷。惠帝即位後,下令各王國的地方文武官員聽朝廷節制,採取削藩政策,先後廢黜周王、湘王、齊王、代王及岷王。在部署對付年齡最長、軍功最多、武力最強大的燕王朱棣時,由於惠帝身邊的謀士多缺乏實際的政治經驗,以致打草驚蛇,引發了燕王先發制人的念頭。朱棣在權衡利害之後,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在封地北平起兵反叛。他以「靖難」為名,向京師進軍。

建文元年,明惠帝下詔討伐燕軍。命吳傑、吳高、耿瓛、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併進,並在河北真定設立平燕布政使司,兵部尚書暴昭掌司事。隨後,耿炳文率大軍抵達,與燕軍交戰後失利退守。明惠帝臨時換將,撤耿炳文為李景隆。隨後,朱棣獲得寧王朱權及朵顏三衛,實力大增。而李景隆在率軍圍困北平後,仍然無法破城,並在鄭村壩潰敗。燕王因此向明惠帝上書,明惠帝不得不罷免齊泰、黃子澄。

建文二年,燕軍與中央軍在白溝河大戰,李景隆再次潰敗並逃亡濟南,隨後再在濟南潰敗。然而,朱棣卻無法攻破山東參政鐵鉉、都督盛庸的濟南城,不得不撤軍。明惠帝隨後封賞鐵鉉、盛庸,但卻不誅殺李景隆。同年冬,燕軍再次進犯濟寧,盛庸擊敗並斬殺燕將張玉,並接連獲勝。建文三年,兩軍在河北山東一帶屢次交戰,並互有勝負,最後燕軍攻入真定。

 

                                             (未完,請看建文帝之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