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齡宮.jpg

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這是一本書,一本我最近這個月看的書,也是我看的第二本李開周先生寫的書,李開周先生,是一名八零後的年輕學者,雖然年輕,但是很顯然的,書讀的很多,而且融會貫通了,我看過他的第一本書是《歷史課本聞不到的銅臭味》,今年初拜讀的,當時的讀後感,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也,第一次感受到八零後的文字工作者中,總算有像樣的水平出現了,很可惜的…他並不是台灣人,所以,台灣新一代的文字工作者中,翹楚仍然尚未出現也!也實在不知何時能現也!

 

事實上,李開周先生不僅文筆順暢、詼諧,最重要的是,引經據典,所寫的內容並不像台灣的記者、媒體或是名嘴那樣,只會瞎掰…,我其實不該這樣比喻的,兩者間的水平差太多了啊!只是感慨、感嘆吧!言歸正傳了,我將節錄、引用下列書局網站,部分介紹如下:(為什麼不自己寫呢?因為,書商寫的就很棒了…,我無需狗尾續貂啊!)

http://www.m.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4806469

 

開場白:饕客應該去宋朝    (作者自序)

 

身為資深饕客,我一向奉勸其他饕客:如果你能回到過去,最好到宋朝。假如到其他朝代,會吃不慣,甚至吃不消。比如例如漢朝,先不說烹飪手法多麼單一,吃飯時沒有椅子就夠難受了。漢朝人席地而坐,而且還跪坐,吃一頓飯得跪半小時(我們不是日本人,受得了嗎?)。

 

而魏晉南北朝,聚餐時,每人面前都擺一張小餐桌,分餐制大行其道,誰也不跟誰搶,看似注重衛生。可是喝酒的時候卻共用一隻大酒盅或者大馬勺,你一口,我一口,就像喝交杯酒。所謂「曲水流觴」、「推杯換盞」(其實就是輪流分享彼此的唾液),除了熱戀中的情侶,誰願意這樣?

 

唐朝好一些,餐桌慢慢高起來,椅子慢慢增多,可以像現代人一樣舒舒服服坐著吃飯,酒杯也不再共用了。可惜胡風太盛,酒席上流行唱歌跳舞,主人跳著騎馬舞,唱著祝酒歌,像吃了瘋藥一樣朝你撲過來,你總得跳個舞、唱支歌回敬主人吧?可是你不懂唐朝歌舞啊,(難道來個周杰倫的《雙節棍》?不被全體客人群毆才怪!)。

 

至於元、明、清三代,對饕客來說也各有不如意處:元朝的高級飯局老是有酸不拉嘰的馬奶酒,;明朝的高級飯局老是離不開壯陽補腎的虎狼藥,;至於清朝滿人的婚慶大典,酒席上琳琅滿目的肥豬肉,光看一眼就讓纖體成風的現代人血壓上升。所以說,你要想吃得舒服,吃得健康,以上朝代都別去,要去就得去宋朝。

 

******************************************************************

 

李開周先生,1980年生,河南開封人,青年學者,《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家,曾在《新京報》、《中國經營報》、《世界新聞報》、《羊城晚報》、《中國烹飪》和《萬科周刊》等媒體開設專欄。著有《祖宗的生活》、《千年樓市:穿越時空去古代置業》、《食在宋朝:舌尖上的大宋風華》、《歷史課本聞不到的銅臭味》等。

 

致力於宋朝飲食研究,翻閱宋代筆記和史書,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攫取資訊。《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以全景式版塊還原宋朝飲食生活的真實樣貌,可以瞭解宋朝人吃什麼主食、有什麼菜式、喝什麼酒、怎樣開飯館,既是一本飲食文化的斷代史,又是一本市井生活的地方。

 

書商(本書)的介紹:

 

「杭州西湖東坡肉」蘇東坡愛吃肉,還嗜食生魚片。

「醉翁之意不在酒」歐陽脩愛喝酒,也喜歡鮮美螃蟹,退休後逐蟹而居。

「粗茶淡飯吃剩餅」王安石雖不講究美食,卻獨衷羊頭籤,這是什麼怪東西?

 

穿越時空回宋朝,那是最好吃的朝代從宋朝開始,杯、盤、碗、筷等餐具才逐漸齊備,煎、炒、烹、炸等烹飪手法才初步完善。川菜菜系到了宋朝才一枝獨秀,五顏六色的仿葷素食到宋朝才遍地開花,餐桌飯局的各種規矩也是到了宋朝才基本定型。

 

中國自古採「分餐制」,像日本料理般每人一份,後來演變成「共餐制」。

 

古代用餐時和西方人一樣,離不開刀叉,後來才改用筷子。

 

漢朝人吃飯時席地跪坐,到了宋朝才能好好坐在椅子上進食。

 

大開眼界的宋人飲食:

 

◎鮑魚之肆的鮑魚不是鮑魚?

◎廣東菜竟然嚇死人?

◎古代也有食安問題,病死馬肉佯稱鹿肉?

◎今日拍賣市場上天價的宋瓷,居然是窮人用的器具?

◎敬酒時,為何大家共用一個酒杯?

◎宋朝沒冰箱,怎麼有冰品可吃?

◎宋朝已有川菜,但當時沒辣椒怎麼辦?

 

作者身為資深饕客,獨家考證史料、典故,化身主人翁帶著讀者穿越回到宋朝,從飲食習慣、食品種類和飯局座次等細節比較古今異同,細說為什麼當朝「最好吃」!除了介紹歷史文化、飲食特色,更帶領你體會當時的生活情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