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穹未央〉部落格,終於在創格六年又五個多月後,點閱次數已經累積超過一百萬次之譜了,這其實沒有什麼好誇耀的,但是還是覺得很難得的,因為放眼望去的部落格,扣除旅遊與美食這類屬於「吃喝玩樂」型的網誌之外,能破百萬點閱率的格子,就真的不多了,不多是真的,但是以台灣來說,也還總有個一、二千個吧,不過,自從FB與Line的衝擊之下,Blog早就式微很久了,其實,嚴格來說,這三種型態的網路社群,應該是有不同層面的應用,只是在網路速食文化下,部落格被淹沒,也就在所難免了。
〈蒼穹未央〉部落格,終於在創格六年又五個多月後,點閱次數已經累積超過一百萬次之譜了,這其實沒有什麼好誇耀的,但是還是覺得很難得的,因為放眼望去的部落格,扣除旅遊與美食這類屬於「吃喝玩樂」型的網誌之外,能破百萬點閱率的格子,就真的不多了,不多是真的,但是以台灣來說,也還總有個一、二千個吧,不過,自從FB與Line的衝擊之下,Blog早就式微很久了,其實,嚴格來說,這三種型態的網路社群,應該是有不同層面的應用,只是在網路速食文化下,部落格被淹沒,也就在所難免了。
打從2012年起,我就有運動健身的習慣,用以彌補⋯⋯或者說是亡羊補牢這之前過度消費自我健康的迷失,直到減重四十二公斤後,2014年的一場車禍,把我徹徹底底的摧毀這「向上之心」的強度,沒辦法,受創過度,雖說努力復健有些成效,但是⋯⋯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矣!而且,這必須是逐步性的努力加上長時間的毅力與恆心,才能建構成「謀事在人」的標準,至於成果,那可是「成事在天」囉!誰說人定勝天啊!呵呵。
今年的元旦,是個自「冉」的元旦,因為自「由」變成自「冉」了,呵呵,是有點「酸」的諷刺,但是,其實也是開開玩笑罷了,總統府豁達大度,應該是不會跟筆者這種市井小民計較的吧!畢竟,台灣是一個自「冉」的⋯⋯不對!是個自「由」的國度,寫錯字從國小生到大學生,甚至教授也時有所聞,包括筆者我這種「自封」的作家,也不遑多讓的,再說啊!寫錯呢來自於弄錯,而弄錯呢,又很難去認錯,這就是「知恥近乎勇」的層級了,呵呵。
大概是三年多前,我開始參與臉書的編輯社群,當時,可能就是如同我曾參加奇摩知識家解答別人問題一樣的心態吧!奇摩知識家,後來得到個最高級別的知識長,全台灣六年多只產生130 餘位(而我是歷史知識長,全台約只有六名),而FB編輯社群呢? 當時也沒想太多,直到我今年參加了美國官方的編輯社群網後,才知道有個榮譽名稱,叫做超級編輯,達標後,FB會送一件「Facebook Editor t-shirt」哩!
「黃家牛肉麵」的湯頭,與眾不同,不是清燉也不是紅燒,是很清香的,有一股很明顯的藥膳味,應該是用牛骨熬製與中藥搭配的湯頭,牛肉是採用台灣本土的黃牛肉,整牛肉碗麵中,有肉也有筋,不油膩,價格也不貴。牛肉、牛筋與牛肚的切盤,CP值也很高。我喜歡他們的炒牛肉,有蔥爆與沙茶兩大款,蔥爆牛肉比沙茶牛肉貴些,肉片入口沒有勾芡的黏稠感,而帶著濃厚的沙茶香味,是「黃家牛肉麵」自製的沙茶醬,別人仿造不來的,「黃家牛肉麵」也有自製的辣椒醬,還有不在菜單上的白菜湯,算是隱藏版,這點跟台北的金春發很像,總之,要自己來吃過才能體會的,以下是店家的資料。我不是美食部落格,就不多說了!
電話:07-330-4595
喜歡吃麻辣鍋的我,當然有吃過「老四川麻辣鍋」囉,而且可能吃過不下十餘次吧,但是,我並不想花時間去介紹他的美味,因為,我發現他的官網,介紹的已經非常的清楚了,而且毫不誇張,所以,我拍了幾張照片,然後都用連結的方式來介紹囉!比較值得一提的是⋯⋯,「老四川麻辣鍋」消費算是比較高,比起我之前介紹的這兩篇來說,可以說是高消費了。
白先勇的《台北人》是一本複雜度很高的作品,整本書由十四章短篇所構成,要讀懂《台北人》,欣賞《台北人》,坦白說,並不是那麼容易,而歐陽子女士,特別的寫了這本《王謝堂前的燕子》來賞析《台北人》,我曾經建議要看《台北人》之前,先讀《王謝堂前的燕子》,但是後來細細思維,發現正確的讀法應該是先看《台北人》,看完再讀《王謝堂前的燕子》,讀後⋯⋯再看一次《台北人》,這樣會有不同層次的領悟與樂趣的。
歐陽子女士以她的細緻微觀,為《台北人》各篇作了詳盡的研究與分析,帶我們進入白先勇繽紛撲朔的小說世界,使我們對《台北人》所展露和隱藏的意象,有更進一步的引導,歐陽子女士能捕捉到《台北人》字裡行間中,深層的幽微隱晦,所以能寫出這本深入淺出羅縷詳盡的著作--------《王謝堂前的燕子》,書齡已超過三十餘年的《王謝堂前的燕子》,銷售十餘版,成為文學評論的經典之作,與同為中國近代短篇小說的經典《台北人》相互依偎,「經典」賞析「經典」,是為空前也。
《道士下山》是一本小說,作者徐皓峰先生,是北京電影學術導演系的老師,曾經採訪形意拳大師李仲軒,而完成《逝去的武林》一書(在看過《道士下山》的序後,筆者真想找這本書來看看),作者熟悉民國時期的武術過程與江湖典故,對於佛、道二家也夙有研究,《道士下山》也被拍成電影,對筆者而言,是先看了電影後,才看小說的,而本文也是立足於看完小說後的感想,與電影的部分,頂多只是相較下的反應罷了!
這本《道士下山》小說共有四十九篇的短篇,七七四十九,有「道」的味道,從結構上來說,可以說是短篇集輯,不過呢⋯⋯四十九短篇雖各自成章節,卻也前後勾連,這種寫作的表達方式,一直是筆者寫小說想要學習的,幾年前有嘗試過,現今連結如下:(給有興趣的網友,可點進去看看)《靈異楔子》、《楔子之二》與《楔子之三》。 不過,徐皓峰先生,顯然將這種結構,掌握的游刃有餘、淋漓盡致,讓筆者我除了稱羨不已!也學習了不少這方面的技巧與構思,而這本小說,在網路書局的介紹,是這樣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