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歌之古今(上)

筆者之前曾介紹的 Amazing Grace Auld Lange Syne 皆為舉世聞名的二首蘇格蘭節慶民謠,Auld Lange Syne 中文譯名為〈驪歌〉,在台灣最常是在學校畢業典禮時使用……或者是喪禮時演奏,可是這與驪歌的原型,實在是差異很大呢,Auld Lang Syne 寫於1711年,或更早於1677年,原歌名與歌詞皆使用蘇格蘭古文字,即蓋爾語所寫成,其本意為「Times gone by」。

 

Times gone by直意為「Old Long Since」,中文譯為「時光流轉」,在蘇格蘭,此曲為新舊年跨年時,必唱的歌,午夜倒數時,不論是在家中、收音機、電視台或廣場一定播放或吟唱這首歌,有送走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之意,並不像中文驪歌那麼感傷。原文譯有許多版本,以下為較普及的版本,我們可以從歌詞中體會這首歌的意涵,特別是最後一句歌詞:

 

Should o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o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 a cup o’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And surely ye’ll be your pint stoop

And I’ll be in mind

We’ll tak a cup o’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Times gone by)

接著聊驪歌這首曲子,在華人世界裡,真的用法很另類,筆者曾在「末代皇帝」的影集裡聽到,其場景為一正式結婚舞會,乃日本關東軍替偽滿洲國皇帝溥儀之弟溥傑舉辦的,也曾在「上海灘」裡的舞會聽到,好不奇特!而近幾年來,被喻為香港教父電影的「無間道」,(Infernal Affairs)前傳「無間道II」中,也出現過。(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