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jpg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清明》的詩,這首詩好像被清朝的才子,紀曉嵐從七言給改成五言:清明時節雨,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變的簡短而有力了,但是不管是七或五,在這個四天的假期裡,掃墓是每年都必須做的,主要是懷念逝去的親人,追思他們的德行,我也不例外,帶著兩個孩子與內子,向我的雙親敬上無限的思念。

 

每年這個時節,確實相當容易下雨,這當然是祖先們的智慧,也可以算是統計學的成功案例,但是今年卻沒有“雨紛紛”了,只象徵性的下了幾滴,所以這次的祭拜,就比往年來的迅速多了,但也少了那份情境了。自從政府規定,不能燒紙錢後,感覺上清明掃墓,總是覺得缺少了什麼,是怕逝去的親人,錢不夠用嗎?還是……不知道,就是少了一種FU,而包春捲也不在墓地上實施了,現在人都在自己家裡包,包完了自己吃了。

 

我想表達的是傳統民俗文化的逐漸式微,還是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人心也對親情淡忘的現實,從這個部分也引申出現實社會的無奈,還是功利主義的侵蝕?  我不是社會學者與研究者,但是我卻可以深深的感受這一切都在改變,以台灣社會而言,四十年前與四十年後,我可以親身驗證這類的變化,但是身在其中,卻無法改變,只能隨波逐流。

 

我唯一可以做的是自己,至少不能忘本,在《蒼穹未央》裡,我可以保留這些純真,不必受到世俗的侵擾,所以我常說這是我的樂土,保有心靈上不受污染的空間,但是現實社會裡的人,誰可做的到這樣的境界呢,我自己也做不到,只能藉著清明時節,祭拜祖先的同時,回想到四十年前的純樸社會,那時的台灣,社會上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工作盡心盡力,學生們讀自己的書,不想讀書的就學一技之長,而今,再也不可能看見那些物事,取而代之的是教育失敗下的學子,貪官污吏的橫行,無知受政客影響的民眾,譁眾取寵的媒體。

 

難怪那時全體人民的努力,可以創造台灣經濟的奇蹟,成為四小龍之首,而現在這群人,只能創造另一項奇蹟,就是退步的奇蹟,也許有人說,這是國際大環境造成的,那我可不客氣的說:以前我們談日本能,為什麼我們不能?  現在我們只能談韓國能,為什麼我們不能?如果了解這句話的涵意,那還有救,如果不了解,至少在清明時,向自己的祖先們致敬,緬懷追遠先人一番,至少祖先們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我們,只是我們逝去後,又能留下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