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殿內部.jpg

從清十三皇朝說起,談談皇帝的廟號、尊號、謚號、年號與御名,相互的關係⋯⋯每當酒酣熟熱的夜晚,與知己好友閒聊時,總會談談歷史,曾經有人問過,滿清十三皇朝,但是只有十二帝,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說穿了,相當的簡單,就是清太宗皇太極有兩個年號,分別為後金汗國的天命與改為大清朝後的崇德,這兩個年號,如此而已,但是就從這個話題,可以衍生出很多的主題,也相當的有趣,相信很多讀歷史故事的人,也沒有發現。

首先,我們稱清朝的皇帝,大都習慣用康熙、雍正與乾隆這種年號來稱謂,大家不會稱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的姓名)為清仁帝,但是會稱劉恆為漢文帝,劉啟為漢景帝(文景之治),為什麼稱清帝慣用年號,而稱漢帝卻用謚號,而稱唐朝的李世民為唐太宗,這時又換成了廟號了,呵呵,這可真的是絕了,要談這個問題,得先弄清楚皇帝的廟號、尊號、謚號、年號與御名,相互之間關係,才搞的清楚,筆者會用相當白話的文字來敘述,這樣學史才有趣味。

皇帝的御名,就是姓名,例如之前提的愛新覺羅是姓,玄燁是名,只是滿人的姓因音節之故,看來較長,若是換成李世民、劉邦、劉備等等,就很明瞭了,而年號是什麼?年號是中國歷史上最令人困擾的問題,因為年號除了表示紀元為主要功能之外,還可以因祈福、歌頌,改朝換代、新政權興起、新帝王登極,甚至沒有任何理由,只要興之所至,都有可能弄出個新年號的。

說到年號,歷史上有很多的有趣數據,當中國分裂時,一年可能有十六個年號,分屬不同的國家,就算是大統一時期,武則天在位十六年,改了十四次年號,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六年,也改了十次年號,也有一年內,一改再改的,如西元五二八年,北魏王朝(就是花木蘭的國家)一年就改過三次,所以這很令學史的人痛苦的,年號與國號是不同的,這點著無庸議。

寫到這裡,清朝的皇帝,為什麼習慣用年號代表,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因為除了皇太極有兩個年號外,其他的清帝,都是終其一生,一朝一帝的,這也證明了清朝的皇帝,大都都是很務實,很有一定的才幹的,包括皇太極也是,他會改元,也是因為改國號的關係,這是無可避免的。接下來,我們繼續的討論皇帝的廟號、尊號與謚號,先分別一下,廟號與謚號,是皇帝死後在用的,而尊號是活的時候用的,至於詳細的說明,我們於下一篇,諡號種種中,會有所討論的,再次補充一下諡號與謚號,如果沒意外,應該是大致上相同的含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洛 的頭像

    蒼穹未央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