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濛幢影.jpg

焚書坑儒後,中國所收藏的文獻幾乎消失殆盡,但是總有些偶然的機運,或者我們不明的原因,能夠保留一些殘缺的原本,進而彙集成書,筆者先舉兩個例子,就是拾遺記與竹書紀年,這兩部書。

《拾遺記》是中國古籍又名《拾遺錄》、《王子年拾遺記》,為晉隴西安陽人王嘉所撰,共十卷,二百二十篇,皆為殘缺不全,相傳秦滅六國之際天下大亂,各國宮室損毀使得當初社會知識階層中心的皇族文獻與史料散肄,王嘉把殘文搜羅起來以傳後世故名為《拾遺記》。因為,以保存一切為重點,所以其中不論多荒誕神怪的殘篇皆收錄,其中與山海經重複的部分都刪去,所以錄下的有許多連山海經都沒有的奇聞,但最大不同為不僅僅像山海經的土風錄,有時還包含一些皇家密錄和政治內容、神仙修道、神仙言行之類的人物故事。

前九卷記自上古庖犧氏、神農氏至東晉各代的歷史異聞,古史部分很多是奇形怪異的神話,漢魏以下也有許多純為謠言傳聞,為正史所不載,末一卷則記崑崙等八座仙山。現存最早刻本是明嘉靖十三年(西元1534年)世德堂的翻宋本,另有《稗海》本,與世德堂本出入很大目前無人能考究兩本間的正確率與當初元祖版本的差異。

《竹書紀年》,亦稱《汲冢紀年》,西晉在汲郡古墓出土整理的竹簡的一部分,(西晉太康二年被盜墓者不準所發現的古代史書)體例屬於編年體,稱為《紀年》,由於它當時被埋藏於魏安釐王(一說應為魏襄王)的墓裡,所以能夠避過秦始皇挾書令導致的焚書運動,它記錄了從傳說時代的夏朝到魏襄王(一說應為魏哀王)之間的重要歷史事件。《竹書紀年》對史學界的震撼,在於它所紀錄的史料與《史記》所描述的不單只內容不同,而且價值取向相異,竹書紀年描述了從夏朝到戰國時期歷代所發生的血腥政變和軍事衝突。

 

 

明代嘉靖以後,出現二卷本的所謂《竹書紀年》,被稱為《今本竹書紀年》。《水經注》、《史記》三家注等古籍所引《紀年》文與今本頗有異同,例如《史記·周本紀》集解引《汲冢紀年》曰:「自武王滅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今本則云「共二百八十一年」。故恐為偽本。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B%B9%E6%9B%B8%E7%B4%80%E5%B9%B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