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文與散文,不論是從結構上與應用面上,皆有其不同的欣賞角度,我們簡述如下:韻文是講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數要使用同韻母的字作句字結尾,以求押韻的文體或文章,押韻是指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
韻文包括賦、詩歌、詞曲等等,不同的時代,都有其流行的韻文文體,在中國文學中有包含周、春秋的詩經,以四言為主的詩歌;戰國的楚辭;漢、魏晉南北朝的漢賦、古詩、樂府;唐的唐詩(以近體詩為主)宋的宋詩與宋詞;元的元曲(包括散曲和劇曲),明、清朝的戲曲、賦與近代的新詩、歌詞。
散文則是另一種文學型式,與之相對的稱為韻文或詩文,散文可分為廣義與狹義的解釋,其中,廣義散文最容易辨識與定義的方式,是「鬆散」的結構,也就是說,扣除其它文學形式重疊部分,運用普通語法結構,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束縛及限制的文字梳理方式,都可稱為散文,除此,狹義散文是單指文學範疇內,結構鬆散之非韻文作品,文學專指的散文,歷代作品有著各時代不同流變的脈絡,而正因為鬆散帶來的自由,散文作品表達出的思想通常有著豐富與圓滿的特色。
散文在不同時代的代表如先秦的《尚書》、春秋戰國的《墨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荀子》等等,漢朝的《史記》與《漢書》,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另唐宋八大家的文兼有歷史散文之事、哲理散文之理以及魏晉南北朝之情,三者兼具,散文至此已到巔峰,當然明清的小說,乃至民國的白話文學,自然也都列在散文之列。(包括本部落格「蒼穹未央」裡的十大分類,也多為散文,當然代表是《西河雜文》。)
以上所提的韻文與散文,皆為中國文學的範疇,其實在西方的文學裡,亦有其發展,以散文來說,古羅馬的散文發源於加圖(前234-前149)的演說文,繁榮於「黃金時代」,而西塞羅(前106年-前43年)是這一時期最著名的散文家,此外,歷史學家薩盧斯特(前86-34)和李維(前64-17)也發展了拉丁語文體。而在西方韻文的方面,如荷馬的史詩作品《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和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這都屬史詩的作品,而十四行詩與現代詩,當然也是屬西方韻文的討論範疇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