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楊修隨筆》中提到,楊修雖是博學能文之士,但是不夠謙恭自持,以至因其才種下殺身之禍的前因,不過光是這樣,還不足以被砍,楊修還做了幾件很白目且不知死活的事情,導至他該死的「後果」,故事如下:
夢中殺人事件:
曹操恐怕有人暗殺他,便假裝說:「我在夢裡喜歡殺人。要是我睡著了,你們不要近前。」一日半夜,被子落到地上,一侍衛忙上前拾起給曹操蓋上。曹操跳起拔劍把侍衛殺了,又躺在床上睡著了。一會兒醒來,假裝吃驚問道:「是誰殺了我的侍衛?」大家把經過告訴了他,曹操在「痛哭」一場後,把侍衛厚葬了。其實是曹操藉此事以殺一儆百。(那侍衛臨葬時,楊修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居然戳穿曹操的陰謀詭計,這不是找死嗎?)
吳質事件:
曹操打算立曹植為世子,曹丕用大簏(竹簍子)偷運吳質入內府商議對策。楊修向曹操告密,被曹丕知道了,曹丕便用大簏真的裝絹運入,結果曹操反而懷疑楊修中傷曹丕。(這個時候的楊修,開始變黑了)
鄴門:
曹操要考驗曹丕、曹植兄弟的決斷能力,命令兩人各自出鄴城城門,卻暗中吩咐門吏阻擋。曹植以王命斬殺阻擋他出城的門吏,後來曹操得知是楊修教的,大為憤怒。(這個時候的楊修,已經黑的不得了了)
答教:
曹操考問曹植的軍政知識,楊修為曹植作了十餘條答教,使他對答如流。後來曹丕使人偷了答教,報告曹操,曹操知道後大怒。(楊修死期不遠了)
雞肋事件:(三國演義的橋段,唯一非正史記錄)(虛構的,但很傳神)
當曹操正為是否撤兵的問題而困擾時,軍中的膳食官送上雞湯,他見湯中有雞肋,於是便以「雞肋」作為夜間軍營內的暗號。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雞肋,吃著沒有肉,扔了還有味),正如曹軍的處境那樣尷尬,進兵則遭蜀將馬超拒守,退兵則恐被蜀兵恥笑,留在那裏沒有多大意思。楊修由「雞肋」這個暗號推測曹操有意撤兵之意,且告知軍士,終因此被斬。
好了,看過這些故事後,對於楊修的結局,可能同情的心理變低了,因為咎由自取的成份昇高了,但事實上,我上一段有提過,楊修正史上不是因「雞肋」而死的,他的死因,我先前提過前因與後果了,真的「導火線」是他介入了曹操宮庭內部的紛爭,對於封建統治者來說,其權力的控制、傳承,乃是攸關性命的大事,千百年來,變故紛起,慘禍迭出皆出自此。
楊修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居然介入這種事情,曹丕與曹植立嗣的問題,而且居然還選邊站,更扯的是又站錯邊,從生活瑣事到政治事件,再到立嗣大計,性質越來越嚴重,清晰地顯示了曹操對楊修由忌之,到憎惡的思想演變過程裡,證明了楊修被殺的必然性。
楊修自己死前也說了,「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我早就該死了)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可見得他自己也知道做錯了多少事,曹操殺他的理由是「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卒於建安二十四年秋天,一代才子,就這樣走了,而《後漢書》記曹操問楊彪:「公何瘦之甚?」楊彪說:「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證明白髮送黑髮之痛,而曹操是明知故問,因為殺楊修前,曹操曾寫信給楊彪中提到:「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曹操固然可恨,但楊彪又能說什麼?自己的兒子,確實是白目又不長眼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