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拱橋.jpg

三國時期的楊修,名氣僅次於孔融,是名士級的人物,孔融最有名的事,是讓梨給兄長,冷笑話裡常說的是,因為大的梨子,其實是有蟲的,孔融有瞄到,故而讓之,這與華盛頓砍櫻桃樹,乃父誇其誠實,實因華盛頓手中的斧頭尚未放下之故,呵呵,同工異曲之妙矣,而楊修呢?三國演義裡說,他是因為一句「雞肋」而被曹操給處斬的,「雞肋」啊!食知無味,棄之可惜!

 

楊修,字德祖,弘農華陰人,出身世代簪纓之家、高門士族,他是袁術的外甥,太尉楊彪之子,楊震的玄孫,《後漢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許多典故都出自他的家族,如「四知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結草銜環等等相當多,連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據說也是同一家族的嫡系,而楊修本人,為人好學, 有俊才,建安年被舉孝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主簿,文官也,相當於秘書的工作,楊修的才氣是相當高的,但是筆者看來也是相當的白目,有文人的氣質修養,但是缺乏政治敏感度,所以被曹操殺掉,基本上一點也不冤枉,史實上,他雖然真的不是因為「雞肋」而亡,但是也差不多可以算是咎由自取了,先來談談他的才氣吧,《世說新語‧捷悟篇》記載四則楊修展才之事,他的才華連曹操亦曾自嘆不如,最有名的一則

原文如下: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魏武謂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

令脩別記所知。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脩同,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這個故事膾炙人口,稍有讀過世說新語者,應該都知道,可是這也證明了楊修毫無心機,至少他不會裝笨,反而有點恃才傲物的感覺,故有詩道:「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這其實觸犯了曹操的虛榮心,犯了大忌,才不是真的「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而嘆曰呢。

 

曹操是一個極端自負的角色,總是喜歡耍點小聰明,搞點文字遊戲,以居高臨下的姿態顯示自己比群臣高出一等,以滿足其自我膨脹的心理,偏偏名士氣十足的楊修不知趣,竟天真地出來與曹操進行智力競賽,楊修的本意,無非是要顯示一下自己的穎悟過人,但他卻忘了,封建統治者向來是不喜歡臣民比自己聰明的,「露才揚己」者往往會遭到排斥和打擊,何況他面對的是

予智予雄、狡詐萬端的曹操呢,這種下被處死的前因。所以,像「闊門」、「一合酥」的故事,比比都是,分列如下:

 

闊門:


曹操曾經叫人建造花園,他看了後不給評語,只在花園的門上寫一「活」字,楊修看了,即明其意(因為「門」+「活」就成了「闊」字),竟不問曹操,擅自命人把門修窄。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說是楊修的主意。曹操嘴上說好,心裡卻不舒服。

 

一合酥:


曹操收到一盒酥,在盒上寫了「一合酥」,楊修見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問他為何這樣做,他答:「盒上寫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違反?」(我想曹操心裡應該也很不爽,我才吃一口,就沒了!你這傢伙。)

 

接下來明天,請繼續閱讀《楊修續筆》,今天就先寫到這裡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