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長時間的思考,也藉由﹝三高望山高﹞與﹝藥罐子篇﹞這兩篇文章的洗練頓悟,筆者得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人生抉擇,就做為騎自行車的宣言,所謂的自行車宣言,就是如何克服之前的困難點,達到運動健康的目的,而之前的困難點,已詳述於﹝三高望山高﹞之中了,本篇應該就是譂述解決之道,也藉此機會,集思廣義。
首先,有關城市空氣太差的問題,有兩個解決之道,第一個自然是帶上口罩,第二是避開車多流量高的路段,只要能奉行這兩點,空氣太差的問題應該是可以解決,頂多是買更好一點的口罩。而醫生建議每天最好騎十公里左右,這點只要結合上下班,就可以達到,但是要符合內子的交通安全首要規則,只有一條路,就是騎自行車專用道。
以高雄市目前的自行車專用道規劃,在台灣算是完善的了,尤其是筆者家住愛河旁,整條愛河的河堤沿岸,都是自行車專用道,蜿蜒數十公里,往南可通出海口,往北可接蓮池潭路線,真的是方便極了,但是要做到上下班騎單車,而且只能騎自行車專用道,路線的規劃,就十分重要了,首先,我規劃了兩條路線。
這兩條路線,一短一長,短的這一條,就是沿愛河畔的自行車專用道,騎至愛河之心,然後轉捷運到公司門口,整條路線,除了牽車過河堤路之外,都不會遇上汽機車同道的危險,而河堤自行車道,轉自行車紅磚道到捷運也才十多公尺,更何況也不會遇上汽機車,除非遇到汽機車硬闖自行車道,這種情形太不可能了。(若擔心這種事,連走路也不成了)
不過這個短程規劃,來回差不多六公里左右,運動量達不到標準,但是卻是一種初期適應的規劃,也是不錯的選擇,至少安全,運動量也有努力到一些了,而第二條長程路線,就是通過愛河之心不停,一直騎至歷史博物館,也就是高雄舊的市政府,然後轉紅磚道,一樣約二十公尺,搭捷運到公司門口,這條路線光是單程初估就超過十五公里以上,而且上下坡段是短程的數倍。
長的這一條規劃,運動量是夠了,但是所花的時間也費時,所以只適合下班,不適合上班,而且我自己也給了自己兩條規定,一條是下雨天不騎,另一條是晚上不騎,所以,長短程的混搭模式,看來只有每周一次的小週末才適用了,平常大概只適合短程規劃,這樣看來,這項方案實施起來似乎很符合我的理想值了。
可是,還是有問題的,一來是高雄市公共腳踏車,目前的租賃使用率越來越高,有時候會有無車的情況,但不多見,最常見的是沒有選擇,也就是只能騎比較老舊的車子,而且因為筆者的噸位,公共腳踏車的坐墊並不太適合筆者使用,再加上上下坡段起伏,會增加筆者身體負擔,所以多段變速的自行車是必要的,也許有人會問,你不是要運動嗎?又何必擔心身體負擔?
會問這句話的人很正常,但是顯然並不了解我的真實情況,筆者須要的是不增加身體負擔的運動,否則我用走路就可以運動了,何必騎自行車?筆者的關節可以做圓動的韻律運動,但不宜過度的壓力,騎自行車正是要取代減輕體重對關節的壓力,而上坡的路段,可能更嚴重,所以須要多段變速來減輕負擔。
自行車宣言,寫到這裡,答案呼之欲出了,我必須購買一台適合我自己專用的腳踏車,最好是二十一段以上的變速器,而重點是坐墊要大,適合我的臀部的尺寸,因此醜一點沒關係,舒服比較重要,車身當然要越輕越好,而且為了放公事包(電腦包),自行車中間要有一條直鐵槓才好,最重要的是,我不想買那種好幾萬的自行車,連一萬的我都花不下去啊,不知道各位格友們,
有沒有中古的要賣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