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奇摩知識的問答裡,回答了一位網友,有關國家認同的問題,因為我發現台灣現在已經被藍綠搞得失去是與非,任何問題都可以政治化,連新一代的年輕人,常常變的人云亦云,真正佩服政客的春風化雨啊!果然是政客優於政治家,政治家優於政治學家,難怪韓非會被李斯所屠,而李斯又會被趙高所戮,歷史真是充滿了教訓。一個簡單又著無庸議的問題,可以搞到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迷失在是非之間,判斷力頓失,其心可誅!其智可憫! 我想把我回答的一部分節錄如下:
回答這個問題風險很大!因為如果不幸被藍綠狂熱份子,看見又是一堆狂風暴雨!很嚇人。好了,不說廢話如下:( 先談台灣主權認定的部分)要稱之為一個國家的基本要素為:人民,政府,土地,主權,四大要素缺一不可,而二次大戰後聯合國的成立,讓因素多了一個" 國際認同",但這就見人見智了,因為國際認同不是必要,但又很重要,這關係在地球上,這個國家朋友的多寡,所以,台灣絕對可以稱之為一個國家,符合四大要素,但在國際上承認台灣的國家又少的可憐,所以又可說台灣是一個不被大眾認同的國家,所以打開國際視野,增進國際關係,發展國際友誼,才是重要的課題至於以民族,文化,血統等因素而成立的國家,不是沒有,但我還是老話,那不是必然性當然也非必要性。(所以兩岸關係也是國際關係)
歷史課綱的部分: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只要做到把政治立場拿掉,一切都迎刃而解,可惜台灣現況做不到,因為一人民的水平不夠,二是藍綠政黨的自私心態,因為二可以不斷的操縱一,造成一些迷失。 回歸教育面,台灣史是一定要的,而且比重一定要高且詳實,這世上有那一個國家,教育部不編列本國史的,別鬧了,外國史也一定要,但可以根據與本國利益,歷史,世界影響度,等等相關的重要性,去調整比例,你說中國史的比例與世界史一樣,這點我不於置評,因為比例的大小是必須經過很愼重且研究討論出來的,該不該占一半不是你我說的算,不是嗎?最後,我補充一點,你說"台灣早已成為文化的大熔爐" ,其實很多國家都是,不是只有台灣,第二與中國的文化接近卻又不能畫上等號,我必須說沒有一個國家的文化是可以劃上等號的,而且這是很多人的迷思,就算我們文化來源相同,也沒關係啊,甚至我崇尚中國文化也好,並不代表我一定要和你同一國啊。我相信你懂我的意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