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老兵 02.jpg

這兩位都是五星上將,其生平、功業與事績,都於下列兩個網頁中有說明,這裡僅就比較他們異同之處,首先,他們長相不同(開玩笑的,別生氣),講真的,艾森豪當過總統,麥帥則沒有,而艾森豪與麥帥皆出自西點軍校,但是麥帥是前輩,麥帥當師長時(軍階應是少將,至少也是准將,不太確定)森豪才是個少校,而麥帥是第一名畢業,且曾任西點軍校校長,基本上是個非常有經驗的將軍,而艾森豪直到第二次大戰,被任命為實施北非登陸的盟軍最高司令,但他之前從未單獨指揮過作戰,麥帥可就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已經是將軍了,而且曾跳過中將升為上將。但兩人的指揮能力與戰術皆是高手高手高高手,艾森豪是德國移民的後裔,血統與麥帥不同,版主可仔細爬疏網頁中的資料,得到的會更多,這裡只是一點點拋磚引玉罷了。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126日-196445日),華語界常稱其為「麥帥」,是美國著名軍事將領,官至五星上將,並且曾任菲律賓陸軍元帥。20世紀30年代任美國陸軍參謀長,是太平洋戰爭中盟軍主要指揮官之一。他因在菲律賓戰役中的表現獲頒榮譽勳章,他和父親小阿瑟·麥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榮譽勳章的父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A%A5%E5%85%8B%E9%98%BF%E7%91%9F

 

德懷特·大衛·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1014日-1969328日),是美國陸軍五星上將和第34任總統(1953年-196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負責計劃和執行監督1944年至1945年裡,進攻維希法國和納粹德國的行動。1951年又出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武裝力量最高司令,暱稱為艾克(Ike)。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9%BE%E6%A3%AE%E8%B1%AA

 

 

王昭君遠嫁大漠後的生活,據許多記載是一生鬱鬱,以終其身,如古詩「昭君怨」,這類的文章比比皆是,節錄一小段,有關王昭君的部分於敝人之拙著之中:(與維基的說法略有不同)…王昭君的任務是讓匈奴不要出兵,而終其一生匈奴確實未曾做亂,但這畢竟是消極的……王昭君是當匈奴王死後自殉,( 她不願接受匈奴的傳統,夫死後需從子)

 

http://tw.myblog.yahoo.com/paul202823/article?mid=622&next=617&l=f&fid=25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王昭君於漢元帝時期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選入宮為宮女。雖然其相貌出眾,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各種手段以謀求皇帝的寵愛,於是「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請求和親,昭君自願請求嫁於匈奴。呼韓邪單于封其「寧胡閼氏」。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師,後為右日逐王。呼韓邪死後,王昭君欲歸漢,漢成帝命其「從胡俗」,再嫁呼韓邪單于的兒子復株累若鞮單于。育有二女,長女為須卜居次,次女為當於居次。王昭君死後,葬於「青冢」(現內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6%98%AD%E5%90%9B

 

 

有兩篇個人的拙著可供你参考,如下連結: (重點是與一般目前的各種說法,有新的見解)

 

http://tw.myblog.yahoo.com/paul202823/article?mid=422&prev=425&l=f&fid=25

http://tw.myblog.yahoo.com/paul202823/article?mid=425&prev=614&next=422&l=f&fid=25

 

 

台灣咖啡鼎盛時期 

 

 

台灣種植咖啡最鼎盛的時期是1945年,日昭和20年,請参考下列的文章,但是時間極短,所以真正的鼎盛的時期應該是2006年(民國95年)。

 

古坑咖啡原產於台灣雲林縣古坑鄉華山地區。正值北回歸線上的古坑,日照和雨量均十分充沛,所產的台灣原生咖啡,甘甜香濃又不苦澀,自有一番台灣在地風味,屬於世界極品咖啡。因為意外發現古坑不管氣候、土質或排水都相當適合種植咖啡,古坑鄉成為台灣少數可生產高級咖啡的地方。古坑咖啡屬於阿拉比卡種,因為烘焙、萃取的方法與時間與其他盛產咖啡產地不同,古坑咖啡具有特殊風味,被譽為「台灣咖啡的原鄉」。據《雲林縣志稿》記載,古坑咖啡為日治時期時引進。台灣總督府從巴西引進咖啡豆之後,選擇台東、花蓮瑞穗、高雄、雲林古坑與南投惠蓀林場為試種農地,最後發現雲林古坑的品質最好,也成為日治時期獻給日本天皇的貢品,至此,古坑咖啡有「御用咖啡」別名。

 

1624年,初期荷蘭人曾引進咖啡,但只限於荷蘭人內部飲用故未能大量推廣。

1931年(日昭和6年),「木村」先生在台南州北部,現在的嘉義、雲林古坑一帶種植,並大量栽培。

1941年(日昭和16年),達到高峰原豆大部分運回日本。古坑鄉華山地區荷包山的咖啡種植面積廣達75公頃,全盛時期有「遠東第一大咖啡工廠」之稱。

1945年(日昭和20年),戰後,華山地區的咖啡種植面積還曾擴張達113公頃。不過,隨即因為該經濟作物價格滑落,咖啡田多予廢耕或移作他用。

2000年(民國89年),直到經台灣政府宣導,當地農民才又重新廣為種植產銷。

2003年(民國92年),雲林縣政府在劍湖山遊樂區舉辦第一屆台灣咖啡節並邀請黃耕子老先生出席。

2006年(民國95年),古坑華山地區咖啡種植面積約100公頃,產量10,000餘公斤。

 

因產量少,口碑佳,有相當數量的他牌之台灣境外咖啡冒充古坑咖啡,為此,古坑產地業者擬以「23.5」為品牌名稱作為原產古坑咖啡的標誌。而其23.5,則是取自古坑的北緯23.5度相關位置。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A4%E5%9D%91%E5%92%96%E5%95%A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