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柯岩 002.jpg

中國古代的墓誌銘,只要是皇室或顯要,通常是另立一碑,銘刻於上,有很多著名的墓誌銘,如韓愈:《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清河張君墓誌銘》、《柳子厚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皇甫湜:《昌黎韓先生墓誌銘》以及國文課本裡的歐陽修:《瀧岡阡表》。

 

墓誌銘為文體名,在墳墓中或墳墓上,以死者生平事蹟所寫的一份簡介,尤其對於偉大或值得紀念的人其墓經常有墓誌銘,在中國和西方都有這種習俗的存在,另外中國古代還有祭文、行狀的寫法。但是近代中國已不流行寫墓誌銘。

 

墓誌銘中,「誌」為散文,敘述死者的姓名、出生、去世年月、生平事略等;「銘」為韻文,讚揚死者的功業成就。墓誌銘有他撰和自撰之分。 形形式式的墓誌銘,折射著萬千世態,蘊含著歷史文化,飽蘸著人生哲理,值得閱讀。在此摘錄部分,與大家分享: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海明威l899~1961的墓誌銘十分簡短、寓哀於諧:「恕我不起來了!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英國大文豪蕭伯納1856~1950視死亡如同葉落歸根一樣自然。墓碑上風趣地寫道: 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還是一定會發生。

 

 

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泰1694~1778)的墓碑上鐫刻著這樣的讚美: 「詩人、歷史學家、哲學家,他拓展了人類精神,並且使之懂得它應當是自由的。」

 

 

英國偉大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1564~1616年)墓碑上刻著他臨終前自撰的四行詩體墓誌銘: 看在耶穌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這黃土下的靈柩;讓我安息者得上帝祝福,遷我屍骨者定遭亡靈詛咒。

 

法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盧梭1712~1778墓碑上刻的是他自己撰的碑文:「睡在這裡的是一個愛自然和真理的人。」

 

美國著名作家,演說家馬克·吐溫 1835~1910的墓誌銘: 「他觀察著世態的變化,但講述的卻是人間的真理。」

 

 

古希臘「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 (西元前468~385)的墓誌銘出自哲學家柏拉圖之手: 「美樂女神要尋找一所不朽的宮殿, 終於在阿里斯托芬的靈府發現。」

 

俄國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普希金(1799~1837)的墓誌銘: 「這兒安葬著普希金和他年輕的繆斯,愛情和懶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沒有做過什麼善事,可在心靈上,卻實實在在是個好人。」

 

 

愛爾蘭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葉慈1865~1939的墓誌銘是他去世前夕寫的一首詩的最後一句: 「對人生,對死亡,給予冷然之一瞥,騎士馳過。」

 

英國詩人雪萊1792~1822的墓誌銘是莎士比亞《暴風雪》中的詩句:「他並沒有消失什麼,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成了富麗珍奇的瑰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洛 的頭像

    蒼穹未央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