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春捲.jpg

清明節剛剛過去,大家對春捲一定不陌生,南部的春捲,雖說大同小異,但是生意還是有差別的,也是有專業賣春捲的商家,今天就來介紹幾家,換一換另一種口味,介紹前照例先介紹一下春捲的由來,還有春捲的定義,這是我的好友給我的建議,他說這可以彌補一下〈珍饈蒐誌〉沒有照片的遺憾,也可以算是特色,嗯,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

首先清明節的前一天,古時候叫做寒食節,這是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特規定清明前一天不生火,以感念他在晉文公落難時的割肉餵食,且在事後不邀功,甚至寧願擁抱母親,葬身火海,也不肯出來接送封賞,寒食節這一天,人們都不忍心生火,只吃涼的東西,應景食品叫「潤餅」,又名「春餅」、「春捲」,所以吃春捲的由來可追溯到春秋時代,還有一種說法是在太平天國時期,當時捻匪作亂,一直蔓延到閩南,尤其是漳、泉一帶,由於兵荒馬亂,沒有時間準備祭品,便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所有的食物捲進麵皮中,以此來祭墓,這也是一說,但是潤餅的歷史並不僅止於此,例如:

唐朝,就有在立春吃春捲的習俗,杜甫就有句詩道:「春日春盤細生菜」。東晉時,那時叫"春盤",當時人們每到立春這一天,就將麵粉製成的薄餅攤在盤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稱"春盤",北方人則習慣稱"春餅"除了杜甫,陸游也有"春日春盤節物新"的詩句,在唐代,春盤又叫五辛盤,明代李時珍說:「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謂之五辛盤。」以後春盤、五辛盤又演變為春餅。宋朝吳自牧在《夢梁錄》中這樣描述:「常熟糍糕,餛飩瓦铃兒,春餅、菜餅、圓子湯。」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餅,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打春》中記載: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夢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却春鬧也。

所以吃春餅逐漸成了一種傳統習俗,以圖吉祥如意,消災去難,隨著烹調
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春餅又演變成小巧玲瓏的春捲了,這時它不但成為民間小吃,而且也成為宮廷糕點,登上大雅之堂了,在清朝宮廷中的"滿漢全"128種菜點中,春捲是九道主要點心之一。好了介紹完了,開始推薦春捲的專業商店吧!

第一家是金得春捲,它位於台南市民族路三段十九號,已經營業超過五十年之久,也就是在民族路與國華街口的永樂市場三角窗,這家店有時候須要排隊,你看多誇張,它的餡料據說有十二種,也就是高麗菜、蒜苗、蒜頭、芹菜、炒豆干、肉絲、花生、蛋、蝦仁、香菜和皇帝豆,還缺一種可能是指糖吧,蝦仁、皇帝豆比較少見,算是它的特色,而它的獨特風味是用平底鍋微煎春捲,外皮咬起來有別處嚐不到的爽脆口感,搭配上清爽、有獨特風味的餡料,好吃自然不在話下。

第二家要介紹的是位於高雄鳳山的南台春捲,這一家我比較喜歡吃,因為有香腸的關係,它的地址是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一路12號,在新興區也有一間,兩家是否有關目前沒有線索可以證明,反正味道不盡相同,這家店應該也有三十幾年的歷史,它的特色是自製的春捲皮麵粉皮既薄又Q十分的好吃,使用的配料有香腸、肉絲、高麗菜、豆芽菜、豆干、蛋皮、花生糖粉在刷上醬料,均勻的包入配料更因客人口味而定配料獨一無二的味道。

有關春捲的專業商店,就先介紹這兩家,名氣也是最大的,剩下的都只是春捲攤,所以下一次就要介紹南部地區的春捲攤,春捲攤通常都藏在夜市裡,或者黃昏市場裡,所以往往沒有固定的地址,這點也是頗有一些難度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