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這部片子,要從多個角度、多個面向去思考與了解,不同的立場與背景會有不同的思維結果,所以提供了五個不同的角度給你参考,相信定有所獲的,如下:
《建國大業》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國歷史電影。影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2009年9月16日首映。導演黃建新,製片人韓三平。該片一大特色是眾多一線明星客串「零片酬」演出。《建國大業》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線是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的籌備,突出了當時多黨合作以及政治協商制度形成。影片再現了毛澤東、蔣介石、宋慶齡、周恩來、蔣經國、李宗仁、李濟深、張瀾、宋美齡、蔡廷鍇、馮玉祥等眾多歷史人物以及他們的活動,擺脫了「單純」歌頌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模式。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B%BA%E5%9C%8B%E5%A4%A7%E6%A5%AD
蔣孝嚴讚揚中共對歷史評價更客觀的報導:http://n.yam.com/tlt/politics/200911/20091123085030.html
娛樂網的報導: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224/2009/05/12/Zt111s2508029.htm
《建國大業》詮釋國共內戰 毛主席親民、老蔣獨裁:http://www.nownews.com/2009/09/29/10844-2512981.htm
建國大業這部片: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112203304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裡,記載劉備借荊州這件事,有何'異處和相同處'??資料都找齊了,我要的是比較!
既然資料都找齊了,那坦白說也沒什麼好比較的,就是三國演義寫的是借荊州,三國志是借南郡,根本沒有南郡之爭,是周瑜死後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而荊南之役,也不是三國演義寫的那樣,是劉備征荊南,四郡守望風而降,真要說只能說三國演義是三實七虛吧!跟借荊州有關的大概就這樣了。
和皇民化運動相關的研究書目,如下:
陳小波,1991,1937-1945年台灣皇民化運動論述,見陳孔立編,台灣研究十年,臺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陳映真,1998,台灣鄉土文學‧皇民文學的清理與批判。臺北:人間出版社。Ching, Leo T. S. 2001. Becoming "Japanese": Colonial Taiwan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Formation.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hou, Wan-yao. 1991. The Kominka Movement: Taiwan under Wartime Japan, 1937-1945. Ph.D. diss., Yale University.
Fix, Douglas Lane. 1993. Taiwanese Nationalism and Its Late Colonial Context. Ph.D. diss.,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何義麟,1986,皇民化政策之研究:日據時代末期日本對台灣之教育政策與教化運動。中國文化大學日研所碩士論文。
李文卿,2001,殖民地作家書寫策略研究:以皇民化運動時期《決戰台灣小說集》為中心 。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林瑞明,1996,騷動的靈魂:決戰時期的台灣作家與皇民文學,見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下),頁203-32。臺北:玉山社。
楊建成,1995,台灣士紳皇民化個案研究:日治時期450位台灣士紳改換日本姓氏之個案統計分析。臺北縣板橋市:龍文。
周婉窈,1996,從比較的觀點看台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1937-1945年),見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下),頁161-201。臺北:玉山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