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的哭牆,是指中東耶路撒冷的西牆,也就是Western Wall,希伯來文是Hakotel,但哭牆 Wailing Wall可能因媒體的報導,哭牆之名反而較為人知,當然我會知道哭牆,是因為國中時期,讀了張曉風的著作《哭牆》之故,所以來源各有不同,不過對於歷史的哭牆而言,每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甚至一段歷史,都具其價值與涵意的基本精神之濫觴。耶路撒冷的哭牆,也一樣來自於一段歷史的斑駁,在以色列王國時代,第二代國王大衛為建殿的材料作預備,由繼位的國王所羅門在耶路撒冷摩利亞山興建第一座聖殿,故第一座聖殿又稱所羅門聖殿,聖殿長約30米,寬約10米,高約15米,聖殿落成後,隨即成為敬奉上帝耶和華的崇拜場所,也成了以色列人民族的象徵,一直到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王國摧毀耶路撒冷,聖殿被毀。
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國推翻了新巴比倫王國,波斯王居魯士大帝頒旨,讓猶太人在公元前537年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由於重建過程並不順利,第二座聖殿於公元前515年完工,在公元前37年,聖殿由大希律王得到擴建,直至公元70年,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暴政,結果提多將軍率軍圍攻耶路撒冷,聖殿被焚毀,僅留下西邊一道圍牆,這道牆就是現今的哭牆。第二聖殿Second Temple被毀後,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散到各地,在這之前,耶路撒冷聖殿,是古代以色列人最高的祭祀場所,在聖殿建成之前,以色列人在會幕中進行祭祀,直到聖殿建成,聖殿隨即成為敬奉上帝的崇拜場所,也成了以色列民族的象徵。(歷史上的耶路撒冷曾先後出現兩座聖殿,現皆已被毀。)
焚毀第二聖殿後,羅馬帝國曾在聖殿遺址上蓋一座羅馬的最高神祇朱彼特之神廟,將猶太省改名為巴勒斯坦。公元637年,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興起,佔領巴勒斯坦後,在聖殿遺址上興建奧瑪清真寺,在毗鄰處興建阿克薩清真寺,西牆被納為伊斯蘭教的奧瑪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的圍牆,聖殿原址現已是伊斯蘭教奧瑪清真寺。而現今的西牆則成為是露天的猶太會堂,1981年,哭墻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內。
所以,哭牆是當年聖殿留下的唯一遺跡,猶太人將之視為古國不滅、民族永存的像徵,是最神聖的地方,猶太人在苦難的牆前低聲祈禱,為緬懷昔日民族光榮和歷史滄桑而悲慟,被稱作哭牆,還有一個原因是為猶太人祈禱誦經時,不時搖動身體並以吟唱的方式唸出經文,因為想起千年來所遭受顛沛流離的苦難,忍不住撫牆痛哭而得名。
在哭牆祈禱的人,要分成男女兩批,分別在哭牆的北、南兩段,男人女人之間是一道2米高的圍欄,透過編織的縫隙可以看到對方,男人祈禱區域是女人的兩倍,牆壁下佇立的是一片黑色的身影,幾個台子上擺放著聖經,提供給祈禱的人們,旅客可靠近牆身,摸著石頭向神禱告,可用任何語言大聲禱告,小聲禱告或低頭默思,更可以用任何文字將心願,或想跟神講的話寫於紙條上塞進石縫中,代表禱告的認真迫切。
在其他歷史的哭牆裡,有些紀念場所有時也被稱為「哭牆」,例如美國華盛頓的越戰紀念碑,或位於中國河北唐山的唐山地震紀念牆,此外也有一些人將中國的長城以及圓明園的斷牆視作中華民族的哭牆,當然也有人認為柏林圍牆也是一種Wailing Wall,總之,Wailing Wall是歷史傷痕記憶下的見證,這點是改變不了的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