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晚會節目終於大致上敲定了,那首「母親」的歌曲,欽定為壓軸大合唱,至於詞譜,華視自然提供的很完整,但是卻把我們幾個人,弄到一夜未眠,現在網路發達,隨便一找就有了,如下:「母親母親我愛您,您教我們要吃苦,您教我們要爭氣,兒時的情景常在夢裡,母親的愛心永難忘記,母親的恩情永難忘記,縱然是驚濤駭浪,縱然是風霜雪雨,有了您母親,人人肯奮鬥個個成大器。」
母親節晚會節目終於大致上敲定了,那首「母親」的歌曲,欽定為壓軸大合唱,至於詞譜,華視自然提供的很完整,但是卻把我們幾個人,弄到一夜未眠,現在網路發達,隨便一找就有了,如下:「母親母親我愛您,您教我們要吃苦,您教我們要爭氣,兒時的情景常在夢裡,母親的愛心永難忘記,母親的恩情永難忘記,縱然是驚濤駭浪,縱然是風霜雪雨,有了您母親,人人肯奮鬥個個成大器。」
我進入藝工隊後,日子過的相當悠閒,可以自己安排許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然這是以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前提下,就在那一年的母親節前兩天,我大致上與台灣的藝工隊們,以及願意來外島勞軍的藝人,都做好了連繫工作,而本身隊裡的節目也安排就緒,就等著本隊的節目綵排後,將時間定好,再連合三方的節目,做好企劃工作,而因本次的節目是華視實況轉播,而且婦聯會主席也聽說親自到場,所以隊長下午就向我要了節目的草稿,想親自確認一下。
上一篇大約敘述了如何學魔術的原由,這一篇來談談,我如何從一個只會吃的老饕,變成也稍許會些餐飲的人,因為在休閒中心裡,我除了兩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外,節目的企劃與準備也不是天天做,所以我就開始到各部門去逛逛,多學習一些自己不知道的領域。
進入藝工隊後的生活,點點滴滴都很精彩,就連平淡無奇的日子裡,只要你肯學肯發掘,無奇也會變得十分有奇的,這第一篇就算是魔術篇吧,我剛剛說了,只要你肯學肯發掘,無奇也會變得十分有奇的……這句話有必要說的更詳細一點,我是以支援的身份調入藝工隊的,但是這支援是支援到退伍,所以除了退伍令上寫著「工兵經理補給士」外,其實我在工兵營的時間只有幾個月罷了,其餘的一年多都在「支援 」,而我的工作重點是節慶的日子,例如母親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節日,必須配合台灣的藝人前線勞軍活動,只要是這幾個日子的前十幾天,我都會忙的跟狗一樣,甚至每天睡不到幾小時呢。
我們這位乩童新兵,被營長電出能力了,這裡指的電,是真的用110伏特的電力去電他,而不是修理的形容詞,詳細情況是從營部的戰情室提供的,據悉,乩童新兵非常鐵齒,營長給他很多次自清的機會,但是他總是不領情,堅持自己有神通,有天命是鍾馗先生的幾世輪迴,只因凡人身體無法承受強大的能力,所以淪為乩童,現在當兵更是虎落平陽,他侃侃而談,營長則是啼笑皆非,心想要把他送進精神病院,還是關一個月的禁閉室。
我在金門服役時,還沒去藝工隊之前,在工兵營當了幾個月的大頭兵,也遇見過一些剛下部隊的新兵,尤其是一般兵,他們通常都有自己的職業,不像我們大專兵,清一色都是剛畢業的學生,這些阿兵哥,真的是什麼工作都有,而軍營裡也會根據專長去分配工作與職位,例如殺豬的就分配到廚房當伙房兵,(其實殺豬的未必會燒菜)會刷油漆的,當然就是油漆工,更好笑的是做齒模的,居然叫他去釘板模,原因是都有個「模」字,反正盡量分配就是了,但是有一位新兵,沒辦法分發,因為他的職業是乩童,軍隊裡沒辦法只好每天叫他去做工。
我是在半昏迷的情況下送去花崗石醫院的,一口氣躺了三天,回到部隊的第一天,老兵們就跑來嗆聲,說要讓我每天都看不見太陽,要我晚上看著辦,雖然連上的輔導長,一直強調不可以再打架,可是我心想,你們這群人渣,遇上我可不是這麼好過關的,我偷偷的藏了根木棍,晚上睡覺時,萬一被拉起來尿尿,可以防身。
我的軍旅生涯算是很傳奇的,撇開藝工隊的一年多的日子,實際在部隊裡,也有近半年的歲月,大專成功嶺的集訓,只能算是進階的戰鬥營,沒有什麼可提的,電影裡都演爛了的情節,說不上傳奇,而新兵入伍的訓練,因為企劃中秋晚會的節目,也根本沒有操到,雖然這比起藝工隊的日子,算是小巫見大巫,但是也不能算是軍旅生活,所以實實在在的當軍人,應該只有算在部隊裡的那半年。
昨天提到了搬水泥、砂石與做消波塊的基本工事,今天要來談談雕堡的工事,要建一座海邊的防禦雕堡,可真的是不容易,因為還是純手工製的,首先光要動用的人員,幾乎是一個連隊的兵力,也就是一百人左右,這跟九個人做一顆消波塊一天,真的差很大,尤其是灌漿作業,可能要連續的工作兩天兩夜不能停止,由兩三個連隊,輪流灌漿,一直到雕堡完成為止,對工兵而言,還真是偉大!
昨天寫到入伍抽籤的故事,由台灣到大金門,進而小金門,最後自願去大二擔島服役,卻因此押對寶,而進了小金門的司令部,小金門的司令部簡稱烈嶼師的師部,因為是個加強師,所以也稱司令部,所謂加強師,就是比一般的師大,但是比兩個師小,大致上的意思是這樣……老格友都知道,我後來進了藝工隊,也知道我在藝工隊前,也待了約半年的部隊,本篇要寫的就是那半年的部隊生涯略述,之前有寫過幾篇記述,也是屬這個範疇的,其他的則都是藝工隊系列的作品了。
三十多年前入伍的阿兵哥,都應該知道,當新訓中心結業時,即將分發至部隊裏去服兵役,有三年的陸一特⋯⋯之前曾出來抗議,正常的是兩年的兵役,而大專兵其實也是兩年,只不過多了個成功嶺大專集訓,所以可以扣掉一個半月,故服一年十個半月的兵役,但是重點除了兵期,第二重要的是抽籤要抽兵種與服務的單位。
我當兵的新訓中心是在水底寮的新開,那時當兵分發新訓中心流行著幾句順口遛,所謂:歡樂滿「仁武」,快樂在「新開」,血濺「車輪埔」與淚灑「關東橋」,我在新開自然是「快樂」的……只是這快樂還是與跟駐唱有關的……大專兵在當時扣除成功嶺的集訓,要當一年又十個月的兵,而新兵訓練是服役前的基本訓練,可惜我在新訓中心根本沒受到訓,從一開始就籌備計畫中秋晚會的主持與演唱,等晚會結束後,又放了榮譽假,回到新訓中心時,正是分發下部隊的日子,依上述所言,我的新訓中心自然是沒被「操」到,實在算是「茫」透了說……且聽我娓娓到來……。
一只縮小比例的天水皿,有什麼稀奇的地方,這真讓古董店的老闆,有點不知所云,但是他還是問了,等待中年男子的回答,客人想了一想,面對老闆說:你知道日本愛知縣也有一只放大的天水皿…,陳列於戶外,與這只有同工異曲之妙,老闆點點頭後又搖搖頭,點頭是知道這件事,搖頭是這有何相干。
這篇青花瓷與前兩篇一樣,都是短篇小說,當然跟流行歌曲的青花瓷,是一點關係也沒有的,不過那青花瓷的歌詞,卻反應出台灣媒體的「悲哀」與詞曲作者的「雅量」,一個把一件小事放上電視新聞,讓全世界的人民知道台灣媒體水準之低,另一個連承認錯誤的雅量也沒有,只會說,一首歌而已,別太認真,筆者只好說,一個抓不到重點,一個敷衍了事,還好,這與本篇無關,拿來當個楔子罷了。
青花是中國瓷器製造技術中的一種工藝手法,原始青花於唐宋已見端倪,元代景德鎮湖田窯出現成熟青花,今以景德鎮出產的最為著名,歷史上帶有穆斯林風格花紋的瓷器稱為「回青」,屬於外銷瓷,當然這還是與本篇沒有必然性,但是介紹一下增加點知識,也是看小說的樂趣之一,不是嗎?
自從有了那個小瓶子之後,他彷彿有了安全感,這個小瓶子,其實是一個鼻煙壺,那是他父親的遺物,從小他就很少見過父親,直到他不到十歲那年,有人告訴他,他的父親過世了,他才依稀的想記起父親的面容,可是怎麼總是看不清楚,不如這鼻煙壺上的畫,來的清晰可見,雖然這畫是那麼的小,小的在瓶子的內側,應該可以算是另類的壺內乾坤。
唐三彩是中國唐代的藝術精華,所謂唐三彩,是指中國唐代陶器上的釉色,主要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稱之為三彩,今天這則短篇小說與唐三彩馬有點關連,所以先略為介紹一番,唐三彩不見於古代文獻,直到清末建造隴海鐵路時,才在洛陽邙山的唐代墓葬群中發現,引發了收藏熱至今,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
客栈的大廳裡出現了一位江湖人士,背後背著一把劍,看起來像一把劍,因為玄色布包下,讓人感覺那是一把劍,一把藏拙的利器,頭上戴著沒有面紗的的斗笠,進了門也不摘,直直的走向一角落裡的位置,只說了兩個字,酒!菜! 店小二不敢怠慢,也不敢多問急忙送上兩斤白乾與四道小菜,兩葷兩素,說了聲慢用,一溜煙的離開了。
走進這間四合院古厝,感覺到的是淒涼與荒廢,而我另外兩位同伴,從他們的眼神與肢體語言,我知道阿強,其實是不強的,至少他的心臟不強,因為他很顯然在發抖,至於小修,表面鎮定但是卻站在原地,無法挪動,因為我們三個男人都知道,四合院古厝裡,有一個死人,而且死狀非常,因為一小時前,我們接到報案的電話,電話裡有很詳細的報告。
今天五月二日,是〈蒼穹未央〉痞客邦版正式全面開「格」的第二天,也是未來歲月的唯一主格,所有的副格都已隨著奇摩與隨意窩的終止服務劃下永恆的句點(僅剩餘Blogger網誌,作為備用儲存文章之用),〈蒼穹未央〉所有完整的文章,也全部良莠不齊的都移轉至此網誌內,沒有落下任何一篇文章,唯一比較遺憾的事,是所有文章的各別點閱人氣並沒辦法移轉……所以,本文是一篇歷史紀錄文……記錄十二年來〈蒼穹未央〉中二千多篇文章中的前十名,並截圖為證(截圖日:2023/04/06)配合網誌內的連結,作一簡單的介紹與記錄,雖然很奇怪的是,這前十名的文章,都不是筆者我覺得寫得好的佳作,不過……這其實也沒什麼,網路時空本就不是滄海之一粟的筆者能夠了解的,點閱次數高,並不能代表文章之良窳或網友之喜好……總之,本篇重點還是要留下「雪泥鴻爪」的足跡……曾經存在過的足跡,以下:
第一名:〈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點閱次數:38,264,文章分類:西河雜文。
多久沒看報紙了?以前,至少二十年以前了……那時候不論早餐或是中餐,總是習慣一邊看報紙一邊用餐,也許是外食族的習慣吧!不過現在早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連電視新聞的疲勞轟炸都免了,手機平板與電腦應該是解決一切了,但是在1988年的那個年代,報紙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報館風雲》是我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從2010年9月初開始寫,斷斷續續的寫至 2014年11月中,四年多的工作之餘,完成了上半部,共五十個章節,我稱之為《報館風雲‧前傳》,至於下半部的「後傳」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寫完,總之,還是會利用閒暇的時間吧!